翟媛媛 姜春艷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建成的世界首臺SKA區域中心原型機參加了由中國天文學會與中國科學院天文大科學研究中心舉辦的全國2019年度“十大天文科技進展”評選,并根據有關天文單位的評選專家的網絡投票結果入選“技術及設備發展和工程進展類”獎項。
SKA是國際天文界計劃建造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是未來幾十年間最前沿、最頂尖的重大天文國際科學工程,將為人類探索宇宙、解決人類共同關注的宇宙科學問題做出貢獻,已被列入國家科技創新“十三五”規劃。SKA大科學工程由超過10個國家出資籌建,總部設在英國,臺址位于澳大利亞、南非及南部非洲8個國家的無線電寧靜區域。
SKA建成后,其數據的深度分析和科學活動將圍繞若干分布全球的SKA區域中心開展,區域中心直接關系到SKA最終的科學成果,中國正在開展相關籌建工作,并于2019年11月在SKA工程大會上展示了中國SKA區域中心原型機及利用該原型機做出的多項實驗成果。
SKA總部專門組織了對該原型機的國際專家咨詢會,SKA區域中心指導委員會主席彼得·奎因和SKA國際組織總干事菲利普·戴蒙德牽頭撰寫的咨詢報告高度評價了中國在原型機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指出這是國際上首臺SKA區域中心原型機,為推進SKA進程作出了實質性貢獻。中國SKA科學計算團隊在平臺架構、存儲、網絡等方面先行先試,做出了包含多項集成創新的有益嘗試,為國際上其他區域中心提供了借鑒和參考,在即將籌建的SKA區域中心全球網絡中發揮了引領性作用。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與華為公司在SKA數據處理和原型機建設方面深度合作,是產學研結合的典型案例,將工業界的先進技術快速應用到天文研究。澳大利亞與中國團隊聯合利用世界上最快的超算SUMMIT完成了最大規模的SKA數據處理流程,創造了天文領域科學計算的巔峰應用。中澳團隊共同發起了ERIDANUS項目,啟動亞太SKA區域中心的概念性研究,不僅為全球SKA區域中心提供了“中國模式”,也為SKA先導望遠鏡的科學運行注入強勁動力。
(記者:翟媛媛 姜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