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劍 邯鄲學院 Woosuk University 齊燕偉 Woosuk University 石紹偉 邯鄲學院
太極拳作為世界非物質文化之重要遺產、中華傳統文化之璀璨瑰寶,它的完美傳承是世界人民的期盼,是中華兒女的責任。高校作為國家教育系統的最高學府,對太極拳的標準化傳承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經過前期查閱相關文獻,普通高校多存在太極拳教學的不規范性、無序性和考核的隨意性,嚴重影響太極拳的教學質量及標準化傳承,太極拳整體教學及考核模式的改革勢在必行。本研究通過對邯鄲學院在校學生實施段位制太極拳教學實驗研究,探討段位制太極拳教學模式能否移植到高校太極拳教學中來,能否改善傳統教學模式,提升太極拳教學整體效果。
本研究抽取邯鄲學院2018 級80 名(兩個自然班)非體育專業本科生為實驗對象,隨機抽取一個班為實驗班(40 名),另一個班為對照班(40 名)。實驗班采取段位制太極拳教學模式,對照班采取傳統太極拳教學模式。
通過以“段位制”“太極拳”“高校”等關鍵詞在中國知網中進行檢索,下載并查閱與本研究相關的文獻資料,為本實驗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論支持與依據。
實驗后對實驗對象發放自編問卷《高校實施段位制太極拳教學的調查問卷——教學效果反饋問卷》,發放問卷80 份,回收問卷80 份,有效問卷80 份。
對實驗班學生進行《楊式太極拳段位制教程》初段位一、二、三段位的教學,對照班學生按原教學方案進行楊式太極拳教學,教學時長均為兩個學期。實驗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教學考評,實行教考分離,考評標準為傳統考評方式和標準。同時,對實驗班學生進行通段測評。
將問卷結果和實驗數據用SPSS 23.0 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對數據處理結果進行邏輯分析。
針對學生對教學模式滿意度的調查,我們從教學內容、考核方式和技能掌握程度三方面進行分析。見表1。
研究結果顯示,在對教學內容滿意度的調查中發現,實驗班有80%的學生表示滿意,而對照班僅有20%的學生表示滿意,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在對技能掌握度滿意度的調查中發現,實驗班有70%的學生表示滿意,顯著超過了對照班學生(15%)的滿意度(P<0.01);在對考核形式的調查中發現,實驗班有100%的學生對段位制考核形式表示滿意,而對照班僅為15%,差異顯著(P<0.01)。在對以上三方面的不滿意度調查中發現,同樣是對照班學生的不滿意程度遠遠高于實驗班,差異顯著,尤其體現在考核形式上。
實驗班學生在實驗的第一學期末和第二學期末分別進行了一次期末考核。同時,在第二學期中下旬組織了一次通段考試,通段考試為初段位一、二、三段的考試。對照班學生只進行了兩次期末考核。表2 和表3 分別是兩個班的期末考核成績(兩次考核的均值)和通段情況的統計。
統計結果表明,實驗班學生期末考試的及格率為100%,其中一半以上學生都能達到良好以上的程度(52.5%),17.5%的學生達到優秀。對照班的學生及格率為92.5%,仍有3 名同學不及格,成績達到良好以上的學生比例為35%,其中成績優秀著僅為10%,均遠遠低于實驗班。

表2 實驗班學生期末考核成績與通段統計表

表3 對照班學生期末考核成績統計表
表2 可以看出,實驗班的獲段率為90%,僅有4 人沒有獲得段位。且在獲得初段位的等級中,獲得二、三段的學生占多數,為實驗班總人數的50%。從獲段情況和期末考核成績關系來看,發現“80+”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期末成績在良好以上(80+)者,均可通段成功;期末成績越高,獲得高段位的比例也越高。
我們針對兩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太極拳內涵的認知度進行了調查,調查方法是在問卷中設計10 道有關太極拳內涵的題目,通過正確率判斷認知度。見表4。

表4 學生對太極拳內涵的認知度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班有50%學生正確率能在7 個以上,85%的學生正確率能在5 個以上;而對照班正確率在5 個以上的學生僅占總數的30%。說明段位制教學模式對學生了解太極拳理論和內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研究發現,實驗班的教學內容是根據《楊式太極拳段位制教程》進行論證創編的,其教學內容大量添加攻防、技擊的講解和應用,在講授功法技能的同時加入理論學習的部分,使學生能夠深入了解太極拳的由來、特點以及社會作用,內容豐滿而充實;而對照班的教學內容只是對楊式太極拳42 式的動作招式進行順序講解,顯得貧乏無味。實驗班的功法技能學習由淺入深,動作由易到繁,完全適合初學者的學習規律;而對照班在功法技能的學習上則是按部就班,按照動作先后一招一式進行學習,這對初學者而言較為困難,不易掌握。實驗班在考核方式上相比對照班多了通段考核,這對學生學習太極拳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在對學生的訪談中發現,大多學生對通段考試充滿了好奇與期待,都想在通段考核中獲得較高段位,因此使學生不僅在課上認真學習技術動作,多數同學還會在課下反復練習、揣摩斟酌。多數學生表示,在學習太極拳的同時還能考到相關的等級證書,這不僅是對檢驗自身學習太極拳水平的一種肯定,也是多了一項處世立身的傍身技能,部分同學還表示,將來有機會仍會考取更高段位的太極拳等級;反觀對照班的學生,則無論課上課下,學習積極性都不高,課堂教學氣氛沉悶呆板。從最終兩個班的考核成績中也可以看出,實驗班的整體成績要好于對照班,這也充分體現了段位制教學模式的優越性。太極拳是內家拳,不僅要外發于型,同樣要內斂于心,真正想學好太極拳必須了解其博大的文化內涵,段位制太極拳教學中添加了大量太極拳基礎理論的內容,使學生學習不盲目、有思想,真正了解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中華禮儀的經天緯地以及打造了終身體育的崇高價值觀。
段位制太極拳教學模式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形式上優于傳統教學模式,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一定的操作性;新教學模式增強了學生學習太極拳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學生太極拳的功法技能和理論水平;新模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競爭欲,滿足了大學生對自我鑒定、自我認可的心理需求,也為終身體育價值觀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