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綠艷 河南恒通工程監理咨詢有限公司
在新老路基施工中,為降低舊路面裂縫對新部路面的影響,應選擇抗拉強度高的土工格柵材料,把握材料的力學特征,包括延伸率、頂破強度等。一般來講,土工格柵如果是正六邊形,具有相對均勻的受力,選擇對稱性好的材料,能夠防止反射裂縫的產生。格柵約束層網孔能夠阻攔一些雜料的進入,顆粒材料的壓實作用大大增強,不同路面材料不會相互摻雜,能夠約束非均勻分布的局部外力,高摩阻力產生的高抗拉強度,能夠提升結構層材料的剪切強度,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在路基施工中,使用土工格柵加筋,應用的較為廣泛,能夠實現良好的加筋效果。
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的力學性能較好,廣泛應用于公路施工中,在交通量增大的情況下,由于荷載的加大,半剛性基層的脆性明顯,存在的缺陷延伸到面層,形成的反射裂縫會對路面的強度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土工格柵加鋪到路面后,能夠與路面材料相互融合,格柵表面與混合料摩擦,在物化作用下,混合料能夠阻抗格柵肋條,形成一定的抗力。鋪筑碾壓土工格柵時,土工格柵的網孔中會嵌擠路面材料,混合料的側向位移被三種材料充分約束。
路面材料具有一定的疲勞特性,即如果外界應力大于材料極限強度,在反復作用下,由于長時間的累積,自身性能會遭到較嚴重的破壞。加格柵梁的疲勞壽命大于未加格柵梁的疲勞壽命,能夠將集中的應力進行擴散,提高路面的抗疲勞特性。將土工格柵加鋪在半剛性基層底部,基層疲勞裂縫的擴展速度能夠明顯延緩,同時,材料的臨界應變能力也會增加,對于施工周期長的工程,效果更加明顯。加入土工格柵,能夠實現材料脆性向延性的有效過渡,延性有效提升,剛性基層疲勞次數得多延長。
路基加寬施工中,縱向裂縫往往是由不均勻變形產生的,新的結構層存在于瀝青路面中,土工格柵在豎直方向上具有較大的剛度,而基層底面的水平方向會呈現出彎拉現象。將土工格柵加鋪在有裂縫的路面,能夠發揮較大形變能力的特點,減小車輪中心最大彎沉值,降低路面水平方向變形量,分散裂縫處基層底面的應力,避免出現集中現象,減少反射裂縫。同時,土工格柵能夠與路面材料實現良好的嵌鎖,提高抗剪切能力,承載性能也明顯增強,保障斷面的堅固程度。
將土工格柵加鋪在新舊結合處頂面,基底層拉應力會明顯減小,吸收水平方向的位移,降低土體性質不同帶來的差異現象,從而使新舊土體的整體性能得到提升,避免材料出現過早開裂的問題。土工格柵模量變化影響著實際的加筋效果,增加土工格柵模量,會減小基層底面拉應力,基層底面剪應力變化不明顯,同時彎沉也趨向于穩定,因此,施工時,可以盡量選擇較大的土工格柵材料。
某公路路段平坦,總長度為5km,設計標準為雙向四車道,13m 為原有道路單幅路面的寬度,經決定采取經土工格柵加筋方式進行雙側擴寬,使用材料為塑料土工格柵、上層土工格柵和底層土工格柵,希望能夠實現既定的效果。
彈性模量直接影響著土工格柵加筋施工質量,因此,需要在反復測量與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最佳的彈性模量,有效控制新老路基沉降量,使誤差處于最小范圍內。本文對5 個彈性模量參考進行了測試:選取0.1GPa、0.5GPa、1GPa、1.5GPa 和2GPa5 個彈性模量進行測試,得出路基的最大沉降量,目的在于得出最合適的彈性模量,表1 為路基加寬沉降量和土工格柵彈性模量變化關系。
結合表中數據,土工格柵彈性模量在0.5~1GPa 之間的時候,新老路基與其變化呈現出正比關系;增加到2GPa 時候,最大沉降量變化不明顯,因此,1GPa 為最佳彈性模量。彈性模量過小或大,都不能滿足路基沉降量的標準,沉降現象得不到有效控制,會增加施工成本,降低施工效果。
橫坡比是施工中的重要參數,與最終的路基質量聯系緊密,在最佳范圍內,路基的強度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表2 為橫坡比與土工格柵彈性模量的關系。
對比之后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在0.5GPa~1GPa 的土工格柵彈性模量下,橫坡比呈現出下降趨勢,因此,1GPa 為土工格柵最佳彈性模量。

表2 橫坡比與土工格柵彈性模量關系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包含以下內容:第一、測量與放樣工作的科學性。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對加寬路段路基橫斷面的遠處地表高程進行復核,保證兩者的一致性,不存在明顯誤差;如果與標準不符,監理工程師應及時復測,使地表高程與實際情況相符合,為后期施工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第二、對場地進行平整,壓實地面,保證不出現坑槽、松散等現象,需要注意的是,必須選擇最佳的土工格柵材料,對新老路基的沉降量進行控制,為后續施工奠定基礎,滿足施工的需求。
結合施工設計方案的細節,找出土工格柵中加筋網孔,對其截面和尺寸等進行確定,按照規定要求鋪設加筋土工格柵。一般采取人工鋪設的方式,根據實際的地形與地質情況,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進行,先鋪設坡腳位置,然后向基床表層移動,鋪設間距一般控制在0.6m,如果鋪設地段路基填高在4m 以上,1.2m 為常見的鋪設間距,順序不變。在路基加寬的時候,對于較為平緩的地勢,應全面徹底清理施工地段的地表,根據工程的規模大小,確定加寬的具體方向,最終選擇出最佳的施工方式,循序漸進的鋪設墊層和土工格柵。
在鋪設地層的時候,應確定出具體的鋪設位置,經過合理設計,對需要鋪設的范圍進行標示,之后保持鋪設的土工格柵能夠平整,路基與土工格柵兩側的寬度一致。連接底層土工格柵一般選擇縫接法,使用性能較強的聚丙烯,固定土工格柵一般使用“U”形釘,使土工格柵能夠順直,不出現扭曲現象,20m 為搭接的最小寬度,使搭接質量得到有效保障。滾填土方一般遵循“先兩邊,后中間”的順序,在土工格柵鋪設后進行,土面上為性能達標的卸載填料,碾壓使用型號規格合適的壓路機,實現填料的有效碾壓,與土方壓實要求相符。
完成底層施工后,并且各項指標達到要求后,可以鋪設上層土工格柵,鋪設方式、連接方式、間距控制等與底層施工大致相同,需要注意的是,以填土層頂面的實際寬度,對土工格柵面積進行針對性的調整,保證上層土工格柵的寬度可以和填土層頂寬一致。按照規定標準,對實際土方填筑厚度進行嚴格控制,與路基加寬的要求相符合。
在檢測路基承載力的時候,一般分為貝克曼梁測試與落錘式彎沉儀檢測兩種方式,后者的精確性更強,能夠有效檢測出土工格柵對路面結構的整體剛性及承載能力。使用落錘式彎沉儀,詳細記錄原路面裂縫位置,對裂縫的反射情況預測,結合彎沉盆曲線與曲率半,大大提升測試的精確性。另外,在加快新舊路時候,使用落錘式彎沉儀也能夠起到良好的效果,分析新舊交替處彎沉盆曲線的過渡情況,判斷出土工格柵在均衡應力方面的效果。完成土工格柵鋪設以及土方填筑施工后,應繼續進行后續的質量檢查和驗收工作(表3 為具體驗收標準)。應重視細節處理,對整個項目流程進行優化,橫向搭接寬與縱向搭接寬度的最小值分別為5cm和16cm,將誤差控制在最小限度內,根據項目的實際情況,調整具體的數值,使項目整體施工質量得到有效保障。

表3 土工格柵施工質量驗收標準
綜上所述,公路路基加寬施工過程中,土工格柵加筋技術應用得較多,能夠有效銜接新老路基,使結構能夠有效相容,提高施工的便利性。實際施工中,需要將較強的外界作用力施加到土層中,降低路基的沉降現象,使整個公路路基加寬質量得到有效保障。必須明確土工格柵加筋技術的原理,對整個施工流程進行控制,樹立規范的施工意識,根據制定好的設計方案,對材料、工藝、人員等整合,提升路基加寬施工的科學性與有效性,服務于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