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 Wonder主理人,在一個以便利店為概念,集結了設計平臺店、便利展覽空間、快閃店和獨立出版物的復合空間,發掘印刷物更多的可能性。
當節氣的指針轉向春分的這一刻,人們會從一派草長鶯飛、桃紅柳綠的明媚風光中,看見一個蓄力而生的春天。同樣因“誕生”而形成一種力量的,還有春分之前的觀音誕。相傳農歷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的誕辰,信眾會前往觀音寺進香禮佛,各大寺院也會舉行盛大的法會,通過誦經、放生、消災等積德行善的活動來慶賀這個二月中頗為重要的節日。因為信眾相信,這一日所行之善能借助“觀音開庫”的福氣獲得加持,所求的愿望也能實現。
相較于上述那些熱鬧的佛事,在觀音誕時抄經算得上是一種安靜的祈愿法。從前會有信眾出資印制佛經,并分發給眾人抄寫祈福,比如《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以下簡稱《心經》)因為篇幅較短,算是入門型;其他諸如《金剛經》《藥師經》《阿彌陀佛經》等經書因功能不同,選擇抄哪部也就因人而異。“我身邊就有抄經的朋友,據他們說抄《心經》時會鼻子癢,想打噴嚏;抄其他經書時各種反應都有,還是挺神奇的。”Paper Wonder的主理人文鵬對我們說道。
之后,文鵬與蔣家班的主理人蔣晟閑聊時得知,很多寺院的庫房堆積著許多用于抄寫的佛經,因為是大開本且印刷效果不甚理想而無人問津,久而久之它們就面臨被集中銷毀的尷尬處境。當Paper Wonder與蔣家班準備合作推出一款產品時,便想到了抄經本。對此文鵬解釋道:“我發現周圍一些年輕的朋友并不抗拒抄經這件事,只是傳統的抄經本不太符合當下的審美和習慣,所以我們想設計一款不一樣的抄經本。”
“抄經是一件很有儀式感的事。首先要凈手、整理著裝;抄寫時要規范正確,不能抄錯一個字;最后可能還要把抄好的經書燒掉,有點像跟神明報告的意味。”文鵬對我們說道。《佛制禮儀》說:“個人抄經時,意識集中,一切雜念俱消,經常抄經可保持心平氣和,身體諸多疾痛,可逐漸消除。”抄經既能使內心獲得平靜,也是通過祈愿的形式督促人們轉向好的行動,感悟到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因此抄經的本質從古至今并沒有改變,改變的或許僅僅是載體而已。據文鵬觀察,傳統抄經的工具多為毛筆或鋼筆,抄寫完畢并向家中或寺院內的佛菩薩、神尊供奉之后有時還須燒化回向,才算圓滿完成了“抄經”這件事。但考慮到現如今使用毛筆的機會不多,同時燒化這個程序似乎也不太環保,因此Paper Wonder對抄經過程中的某些“儀式感”進行了顛覆:你可以在茶室、咖啡館甚至是公園的石桌上,翻開這本“新抄經本”——它被設計成可放入口袋的文庫本尺寸,沿用傳統的經折裝可以輕松地展開一卷完整的《心經》,凝聚了佛教真義的260個字被印在一張如云霧般輕盈的紙上。搭配的熱消筆雖然乍一看與普通水筆無異,但當你一筆一劃地謄寫并默讀完畢,拿起身旁余溫尚存的茶杯輕輕一熨,字跡會消失,仿佛從未存在過一般。
在抄經本的最后一頁,PaperWonder設計了兩份“打卡表”:108個小方格對應佛教中象征“圓滿”的數字——佛教認為,人有108種煩惱,佛法能使之斷除;因此有些寺院會在除夕夜敲鐘108下,意為消除煩惱與辭舊迎新。這樣的設計,既符合當下人們習慣通過“打卡”“標記”來完成事項,獲得一種滿足感;同時也契合佛教對于“圓滿”的追求。“據說抄《心經》有助于心靜和消除業障。也有人是出于發愿而抄,越大或越不容易實現的愿望,就要通過抄寫次數的多寡來彰顯虔誠。”在文鵬看來,“108”的打卡設計就像是通過抄經來進行許愿的一個“輪回”,無數次重復的書寫、擦除,通過在方格上打勾標記,人們會意識到,正在進行的這個行為會潛移默化地帶來身心雙重境界的螺旋式上升。而佛經所記載的那些智慧語,也在提醒著人們:愿望并非一蹴而就,必須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