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好農村的事情,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關鍵在人。2020年年初,義縣充分發揮黨委統攬農村基層治理優勢,堅持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強化人、財、事“三維統籌”,大力推行“一員多用”“多員合一”模式,全面構建農村網格化治理體系,助力脫貧攻堅。
“過去的水管員、護林員、防疫員等‘專員’,大多是村里上報給有關部門后確定的,優親厚友的現象十分普遍,群眾有意見。”頭道河鎮黨委書記劉輝說:“現在由縣里統籌,將網格員與‘專員’掛鉤,推行‘一員多用’‘多員合一’工作模式,為鄉鎮紓困助力,各項工作就好干了。”
縣委、縣政府制訂出臺了《義縣村級網格員隊伍建設工作的實施方案》,實行“鄉定縣配”工作法,鄉鎮按照年齡45歲以下、高中以上學歷的“硬杠杠”選用網格員,在優先考慮有幫帶能力的黨員、鄉賢、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復轉軍人的同時,還為貧困戶優先提供網格員崗位,然后由縣直相關職能部門從鄉鎮選定的網格員中選配“專員”,打破了長期以來條塊之間只“自轉”不“公轉”的傳統格局。
義縣七里河鎮石橋子村第二網格網格員張娟(右)在玉米地里查看作物生長情況
義縣立足“人隨事走、錢隨事轉”,從優調整網格布局,合理配置網格員,高效推進“一人多崗”“交叉任職”工作。堅持“方便群眾、便于管理、規模適度、無縫覆蓋”的思路,按照“大村3格”“小村2格”和“1格1員”的原則,精簡網格和網格員數量,由原來的847個壓縮到544個。
“發自內心地感謝小娟。她有文化、懂技術,農業生產跟著她干準沒錯。”村民李寶玉口中的“小娟”就是七里河鎮石橋子村第二網格網格員張娟,身為黨員的她活躍在田間地頭,服務群眾“不打烊”,前不久還幫助李寶玉根治了專咬玉米根的害蟲。
堅持黨建引領,做到網格工作推進到哪里,黨組織建設就跟進到哪里。全縣544個村特別是151個貧困村的網格都建立了網格黨小組,實現了黨的組織覆蓋、黨的工作覆蓋、農村治理能力“三提升”。
義縣加強縱橫聯動,上下共同發力,建立健全“三機制一平臺”,做到“管理無死角、服務無盲區、訴求全響應”。在縱向上,建立網格協商、聯系服務、聯席會議“三項機制”,實現工作上下貫通、統籌推進;在橫向上,每個網格建立“微信聯動群”平臺,群眾“點單”,第一時間有人“接單”,有事“網”上說、事在“格”中辦已成為常態。
“縣、鄉、村三級貫通,定格、定員、定責、定崗,做到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打造了‘網格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新格局。”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熊超如是說。截至目前,全縣網格員已累計代辦村務5800余件,開展為民服務8400余項,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600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