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全有
從公元前3世紀到17世紀前期,遼陽一直是東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交通樞紐和軍事重鎮,誕生了燕太子丹與太子河、丁令威化鶴歸鄉、王爾烈與木魚石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和傳說。解放戰爭時期,我人民軍隊三進兩出遼陽城,直到1948年10月30日第三次解放遼陽,讓這座有著24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獲得新生。
抗戰勝利后,剛剛進駐沈陽的八路軍冀熱遼第十六軍分區派第十二團黨總支書記馬順天帶領一個連,于1945年9月22日凌晨到達遼陽。次日,遼陽衛戍司令部正式成立,對遼陽地區實行軍事管制。遼陽獲得了第一次解放。
9月24日,馬順天召集當地民眾武裝首領高金榜、王鵬飛等人開會,以整編地方武裝,壯大人民軍隊的力量。高金榜等人對人事安排不滿,當晚到特務連和手槍隊搞陰謀活動,欲與八路軍分庭抗禮。在千鈞一發之際,馬順天果斷決定,以開會為名,召集高金榜等人到衛戍司令部,將他們逮捕處決。隨后,衛戍司令部又將東北人民自治軍第四大隊擴編為團的建制。根據冀熱遼軍區第十六軍分區的命令,馬順天大力支持第四大隊擴充兵力,壯大隊伍,很快發展到600余人。
10月19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和中共遼寧省工委遵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先后派人到遼陽組建市縣黨政軍機構,開展各項工作。隨著市、縣、區政權的建立,城鄉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
1946年3月21日,國民黨新六軍第二十二師占領遼陽,遼陽市、縣黨政機關撤出城區,組織力量在東部山區開展游擊活動。
1946年5月,為了阻擊國民黨軍的大舉進犯,加強地方武裝力量,遼陽縣委、縣政府以縣原武裝人員、部分區保安中隊和當地青年為基礎,組建了360多人的保安團。6月,保安團發展到600多人。中共遼陽市委還十分注意對敵發動政治攻勢,在市委機關撤出城區之前,市委書記宋新懷就選擇和指定了一部分沒有暴露身份的人員留在城內開展學運和工運工作,瓦解敵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遼陽各界人民同國民黨的黑暗統治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
1947年,東北戰場的形勢開始向著有利于我軍的方向發展。5月,我軍由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經過夏、秋兩季的攻勢,不斷收復失地,重創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迫使國民黨軍隊逐步收縮。繼而,我軍又組織了冬季攻勢。1948年1月31日,我西進部隊奉命揮師遼南,以第四縱隊、第六縱隊、遼南獨立師以及炮兵主力攻打遼陽。
戰斗首先在外圍打響。在北面,遼南獨立第二師第四團、第五團攻占了張臺子火車站,切斷了遼陽和沈陽之間的鐵路交通。在南側,遼南獨立第一師第三團炸毀沙河鐵路大橋、夜襲首山火車站,切斷了遼陽與鞍山守敵之間的通道,徹底關閉了遼陽的“南大門”。此外,各縱隊及各師官兵先后占領了太子河鐵路大橋,炸毀了北園碉堡,攻占了麻袋公司等重要軍事據點,形成了四面包圍、協同攻城的有利態勢。2月4日,在肅清遼陽城郊守敵后,遼陽地區守敵被壓縮到主城之中,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2月6日7時,我第四縱隊司令員吳克華發出攻城命令。炮兵立即開始向城頭猛烈轟擊,60余門火炮炮彈全部傾瀉在城東部主要道路、高麗門及左右百米的城頭上。7時40分,進攻高麗門的戰斗打響。我第四縱隊第十一師第三十一團第二營的指戰員連續發起多次進攻,終于在槍林彈雨中登上了高麗門的城頭。突破高麗門后,各團迅速按預定計劃,兵分三路攻入主城。攻城部隊先后炸開小南門,攻下魁星樓,奪取于、彭公館,占領紅窯、燒鍋和國民黨縣政府大樓等城西要害部門,戰斗持續到15時30分結束。經過激戰,我軍殲滅遼陽的國民黨守軍1萬余人,俘敵9553人,并繳獲了大量戰利品。遼陽獲得第二次解放。

第二次解放遼陽時,我軍指戰員攻占高麗門,將紅旗插在城樓上
遼陽解放后,市、縣干部陸續回到城區開展工作,建立了市委、市政府。地方政權建立后,集中力量維持社會治安;恢復商業、搞好市場物資供應和價格管理;恢復生產,組織群眾進行生產自救,解決燃眉之急;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籌建市聯合中學,開展擁軍優屬等活動。同時,為了建設和鞏固農村根據地,遼陽縣委組織土改工作隊,開展土地革命運動,使廣大農民獲得了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遼陽第二次解放后,我軍主力部隊揮師南下,盤踞在沈陽的國民黨東北“剿總”預感到戰爭前景不妙,遂舉兵南下,企圖打開遼南通道,從營口尋找海上逃跑之路。
1948年5月至7月,國民黨第五十二軍對遼陽地區發動進攻。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從總體考慮,決定戰略性放棄遼陽。7月15日,遼陽被國民黨軍占領。
1948年9月12日,我軍集中主力發動了聲勢浩大的遼沈戰役,東北解放戰爭進入戰略決戰階段。10月14日,我軍在取得錦州戰役和黑山阻擊戰的重大勝利后,日夜兼程,揮師東進,旨在早日解放國民黨軍盤踞的遼陽。10月29日,我遼南獨立第二師以每天急行軍100多里的速度向遼陽方向急進。當時,盤踞在遼陽的國民黨軍只有保安第一旅的2個團,分別駐扎在城內、南門和火車站一帶。風聞解放軍大軍壓境,國民黨守敵潰不成軍,慌忙向沈陽方向逃竄。10月30日拂曉,我遼南獨立第二師第五團分三路縱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北門猛烈攻城,殲滅殘敵。下午6時,戰斗結束,共俘虜敵軍1000多人,繳獲汽車數十輛和大批的戰利品。國民黨在遼陽的獨裁統治終于被推翻,遼陽人民擺脫了108天的苦難,獲得最后的解放。
遼陽徹底解放后,遼陽市委、市政府及群眾團體組織迅速恢復工作,帶領人民發展生產、穩定社會秩序。不久,遼陽調整了行政區劃,市內設武圣、文圣、襄平、白塔、鐵西、興隆6個區,遼陽縣設鏵子、煙臺、沙嶺、佟二堡、劉二堡、魯家、安平、孤家子、甜水、亮甲、算盤峪、隆昌、連河、沙滸、峨嵋、張臺子、沈旦17個區和1個鎮(劉二堡鎮)。各區、各部門按照各自的分工同各行各業一起整頓恢復各方面秩序,市公安局與縣保安大隊共同守衛太子河南岸,保衛勝利果實,僅一兩天時間,整個遼陽地區就出現了可喜的景象。據《東北日報》報道:“遼陽充滿新生氣象,街頭行人整天川流不息。(11月) 4日起,遼陽往南的火車正式通行,5日恢復送電,公營新東醬油工廠和公私合營的小型制紙廠從4日起復工。”“民主政府工作人員進入遼陽城的翌日,各機關即開始辦公。市民熟知的民主政府的各種政策法令,亦都自動恢復執行。有工廠的工人們組織了護廠隊保護工廠。市民組織起來維護市內治安。商店和市場開始營業,將敵占三個半月期間貼在門窗上的‘本號休業,清理賬目’‘鋪店出兌’等紙條撕下,換上了鮮艷的‘恢復營業’的告示。”全市發生了嶄新變化。
遼陽解放,標志著遼陽廣大人民群眾徹底擺脫了國民黨獨裁專制統治和壓迫,開始了新的生活。1949年9月25日,遼陽市第一屆人民代表會議召開;12月20日,遼陽縣第一屆人民代表會議舉行。市、縣人民代表會議的召開,標志著勞動人民走進權力機關,第一次真正當家做了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