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海峰 鄭小康
灌南縣新安鎮通過大力實施“全業態鄉土英才”計劃,打造全價值鏈食用菌特色產業,使鄉土人才成為推動農村產業升級的“助推器”。
在灌南縣新安鎮于營村茂豐食用菌專業合作社,20 多名工人正在加緊打包生鮮杏鮑菇、白蘑菇罐頭、酸辣金針菇等產品,隨后這些打包好的“蘑菇”將通過物流發往全國各地。合作社負責人湯景揚說:“6月18日當天,我們通過電商平臺接到了12000 多單訂單,總銷售額達到60余萬元。”
小蘑菇,大產業。灌南縣新安鎮大力實施“全業態鄉土英才”計劃,圍繞食用菌種植、美食、藥用等方面,孵化價值鏈鄉土人才,打造全價值鏈食用菌特色產業。目前,全鎮擁有食用菌生產企業、合作社、集體農莊40余家,全年產量50萬噸,從事食用菌生產、銷售、物流等從業人員達到1.8萬人,其中,擁有獨特食用菌種植傳承技藝、現代化食用菌種植技術等各類鄉土人才2600 名,先后被國家和省評為“蘑菇文化特色小鎮”。
“如果只是單純生產食用菌,產品的附加值不高,很難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新安鎮黨委書記孫宇說,“一方面,我們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把零散的村企、種植大戶整合起來,發展現代化工廠種植,形成了規模效應。另一方面,圍繞生產、銷售、消費等價值鏈條,大力培養服務終端各類實用人才,實現食用菌產業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
新安鎮實施“鄉土名師”計劃,成立食用菌鄉土人才培訓中心,開設食用菌產業實境課堂和食用菌技能大師工作室,定期邀請行業內有影響力的專家、創業成功人士座談授課,每季度分類別開展一次“食用菌技能比武大賽”、每年開展一次“食用菌技能標兵”評選大賽,通過舉辦“菌都”美食節、菜菌中式烹飪大賽等活動,培養蘑菇名廚、營養師、藥理師等各類人才300 多人,不斷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在青創園“蘑菇產業創業沙龍”上,展示了13道新開發的食用菌菜肴、7道菌菇藥膳和9個線上熱門菌菇電商產品,20多名創業者正在參觀食用菌領域的創業成果。黨建指導員、創業導師李偉介紹:“對于鎮村創業者來說,從創業想法到創業成功,得益于黨組織的帶動引領和服務支撐。”

新安鎮定向出臺資金扶持、技術支持等政策,以鄉情、親情為紐帶,加強對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創新創業群體的引導,進行全方位、“保姆式”扶持。今年以來,全鎮實現食用菌產量39.6萬噸、產值36億元,在此基礎上帶動農業、餐飲等行業新增就業2000 余人,增收近5 億元,實現了以人才推動產業升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