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喜茶通過官方公眾號宣布,正式上線喜小茶瓶裝汽水,產品主打0脂、0糖。
時說新語:

“汽水就喝喜小茶,0糖0脂頂呱呱”,不得不說這條官方宣傳語還挺上口,有好事者已經留言:你讓元氣森林往哪站呢?喜茶和元氣森林終究要見面PK的。
從開賣首日的戰況來看,喜小茶氣勢洶洶。當天,喜小茶汽水進入薇婭直播間,25000箱30萬瓶汽水瞬間搶空。官方宣布喜小茶將會逐步登陸喜茶線上線下店鋪及多地的各大便利店。
喜茶的子品牌“喜小茶”繼果汁飲料后,再次推出瓶裝飲料,看來是已經嘗到了瓶裝水的甜頭,也鋪順了渠道,所以這次要進軍熱火朝天的0糖0脂市場。
在元氣森林創新性地使用了赤蘚糖醇后,越來越多的品牌也選擇加入這個成分來滿足年輕消費者追求健康和口味的需求,目前在口味上也偏同質化,后來者喜小茶選擇在口味上沿用自家產品創意,推出了芝芝桃桃、滿杯紅柚和多肉葡萄,這個舉動除了維護原有喜茶消費者,也可能給新消費者帶來新鮮感。
以便利店渠道做突圍的元氣森林看中的是一二線城市的消費者,目前元氣森林也已經開始了下沉之路,KA、夫妻店都可以買到元氣森林。喜茶從盤踞一二線城市走高端路線,到轉變為通過喜小茶全面滲透市場,尤其是低線市場。接下來是二者渠道能力的決戰,對于此前已經受經銷商質疑的元氣森林來說,喜小茶汽水的加入,可能會讓局勢更加緊張。
—曹亞楠
據悉,D站(dilidili)盜播200多部 B 站(bilibili)買了版權的番劇,并在網站上進行廣告招商,以此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最終,D站創始人溫某某以及其雇傭的三名員工均被批準逮捕。

時說新語:


B站的大火,番劇無疑占據了重要比重。成功的道路自然不乏跟隨者,D站就是擁入二次元賽道的一員。當時,B站因買番入局晚,沒有搶到熱門番的版權,加之因發展需要推出大會員,正式框定了花錢看番的政策,這讓很大一部分老用戶對B站的一些做法很難接受。借此,D站火速跟進,一時間給追番愛好者留下了“ B 站沒有買到的番,在 D 站一定能找到”的印象,自然也就收獲了大批流量。
其實,這種發展方式與B站早期的成長模式類似,以引進貼片式的番劇獲得首批忠誠的用戶。但時代已然不同,視頻網站版權時代的來臨,注定“不勞而獲”式的經營獲利模式遲早有 “翻車”的這一天。
反觀A站(AcFun),作為彈幕視頻網站領域的元老,發展卻不及B站這個后來者。但與D站的拷貝生存法則不同的是,“先天不足”的A站,從產品到內容,從技術到社區氛圍,一面苦修內功,一面憑借“普惠”和“情懷”挽回了大批老用戶,當然,這其中也不乏B站戰略性用戶流失的原因。但是,A站必然也要繼續成長,當其羽翼漸豐,必然會面臨和B站一樣的抉擇:如何權衡新老用戶和未來發展之間的關系。A站也該更早地理清未來戰略發展方向,早做準備。
這樣看來,仿佛D站是B站的前身,B站是A站的未來,處于同一賽道的三家企業正走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對企業而言,無論是B站的發展抉擇,還是D站的前車之鑒,都應引以為戒。畢竟,修內功、走正道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道。—張翼帆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3·15晚會”延期舉行,而“3·15晚會”至今已經連續舉辦了29屆。

時說新語:
今年的“3·15晚會”,更像是一場企業輪番上場的表演劇,前面央視財經剛剛曝光,后面涉事企業紛紛“上臺表演”。看完這些企業的回應,其意思大致可以歸納為兩句話:“我也沒辦法啊,這不在我管轄范圍啊(委屈)!”“別說了,正調查著呢(厭煩)!”
要知道,消費者要的并不是企業的回應要有多及時,而是一款安全、健康、適用的良心產品。道歉永遠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一步,這些被敲打的企業及所在行業,會做出怎樣的整改和調整,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就拿近期“海底撈回應塑料烏雞”事件來說,事情發生的第一時間,餐廳工作人員沒有首先從消費者健康角度考慮,而是試圖以免單加賠償500元火鍋券來平息此事,隨后,在海底撈官方姍姍來遲的道歉回應中,對事件原因的說明更是有推脫責任之嫌,不僅對暴露的問題沒有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而且對于激怒消費者的“維權”問題也避而不答,由此激起了廣大消費者新一輪的不滿。并且,海底撈也并非第一次被爆出食品衛生問題,這種屢犯屢改、屢改屢犯的行為,也著實令消費者失望。
當然,每年都可以有一屆“3·15晚會”,但消費者的維權和經濟生態的筑就,不能依賴于一場的“3·15晚會”。維權路上,企業需自覺、自律,消費者也應該持有正確的消費價值觀,不貪圖小利。就如今年“3·15晚會”的主題“凝聚力量、共筑美好”,構筑良好的經濟生態,需要法治的力量,更要凝聚政府、企業、社會和每一位消費者的力量。
—張翼帆
近日,《乘風破浪的姐姐》熱播,冠名商梵蜜琳也受到關注。
時說新語:
關注本身沒有褒貶之意,但落到被關注的主體身上,就可能有了分曉。看過《浪姐》的觀眾一定知道梵蜜琳這個品牌名,無處不在的立牌,明星融入場景的口播很是洗腦,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怕是某女星十分認真地講述這個品牌的高大上,但手上動作卻透著不情愿,被吃瓜群眾在各大社交平臺吐槽。
到底梵蜜琳是什么樣的品牌呢?隨手一查,負面消息可是不少:從網傳的“微商銷售”到“代工生產”,再到“花樣營銷”,品牌也是紅到發“黑”。順帶起底一下最近冠名各大綜藝的幾個化妝品品牌:冠名《創造營2020》的姬存希;冠名《創造營2019》的麥吉麗;冠名《天天向上》的一葉子等都曾身陷類似的輿論中。這些品牌都很執著,無懼傳聞繼續冠名多家綜藝、影視劇,請當紅明星代言。
無奈的是,消費者的辨識能力逐漸提高,梵蜜琳貴婦膏40g售價1200元,價格堪比一線國際大牌,細看發現是代工品牌,運營模式也像是微商套路,顯然是想通過冠名熱門綜藝的方式來洗白,這個代價是不是過大暫且不論,但消費者一定是不愿意為品牌買單的。
國產化妝品走高端路線不是死路一條,但消費者只愿意為產品本身掏出真金白銀,而不是為花樣百出的營銷手段繳納智商稅。
—曹亞楠

如今,存在著一種人臉識別倒賣的黑色產業鏈。一些電商平臺以低價出售匹配了身份信息的人臉數據,同時幫助不法分子將照片活化。由此,辦理網貸、精準詐騙等幾乎毫無障礙。
時說新語:
人臉識別技術最初面市的時候,被認為是個人信息驗證最安全的一種方式。可是當時人們哪能想到,今天的人臉識別已經成為個人信息隱私的最大安全隱患。互聯網時代,我們要獲得服務,就需要提供一定的個人信息,但不同于一般的賬號和手機號,人臉信息屬于高應用軟件、公司、網站等更要高度提防。
信息裸奔的時代,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解決迫在眉睫。敏感度的個人信息,當個人信息面臨泄露,我們又該向誰問責?
技術上,活體人臉和照片不能實現有效甄別,給信息安全帶來隱患,活體人臉識別技術亟待突破。使用上,一方面,監管和技術創新之間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由于互聯網的發展快于法律規范的補充和完善,因此人臉信息從采集到利用的各個環節都未能實現有效監管;另一方面,使用人臉驗證信息的企業,對用戶的信息沒有規范化的管理辦法,有的甚至違法販賣用戶個人信息,用戶的信息安全難以得到保障。
此外,對于用戶而言,更應該注意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尤其是對需要刷臉注冊、填寫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的

—張翼帆
黃軒作為資生堂的全球品牌大使,為紅腰子精華拍了一則廣告。隨后,話題“黃軒紅色眼影”瞬時登上微博熱搜。這究竟是時尚,還是翻車?

時說新語:
由于視頻中的黃軒與以往的公眾認知存在巨大反差,網友紛紛吐槽:“資生堂和黃軒是要同歸于盡嗎?”面對網友的調侃,話題人物黃軒表現出了5G沖浪人該有的素質,微博@黃子韜,并配圖發文“這是誰?”由此,又是一波話題熱潮,無形中也為此次傳播擴大了聲量。黃軒本人也是十分會做話題營銷了。到此為止,資生堂的這則廣告片不像是翻車,倒更像是有意而為之。
單從傳播效果來看,顯然廣告策略上是成功的。比起中規中矩的廣告片,這支廣告片的聲量和傳播力算得上可觀。而且將代言人成功與品牌捆綁,使得大家一想到黃軒的紅色眼影,就聯想到了資生堂,這對品牌自身而言,也是一種獨特的記憶點。
誠然,品牌想要打破固有印象,尋求新的突破的想法是好的,但這種形式的廣告傳播究竟能產生多大的流量轉化,我們無從得知。至少從網友評論的焦點來看,資生堂顯得有些自作聰明了,大家討論的焦點更多的是黃軒本人,而非產品本身,廣告中的黃軒顯然有些喧賓奪主了。
一支成功的廣告片,是應該兼具聲量和銷量的。
—張翼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