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貴州省六盤水市醫院 藥劑科,貴州 六盤水)
人體肺血管、肺組織或胸廓的慢性病理變化引起的心臟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臟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患者表現出異常的肺組織功能與肺組織結構,增加肺血管抵抗力和肺動脈壓可導致患者右心室出現擴張或肥大狀況,還有一定幾率合并右心衰竭,但不包括左心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引起的患者[1]。除了右心室的改變,在一些慢性肺心病病例中還發現了左心室肥大,這主要是酸中毒、缺氧、相對血流量增加等增加了左心的負荷[2]。也就是說,伴隨疾病進一步嚴重,左心室肥大甚至衰竭是遲早的事。該疾病在呼吸系統臨床較為常見。目前的治療方案主要集中于緩解癥狀。通常對病人進行對癥治療,如抗心力衰竭、感染,減少痰液、痙攣、哮喘。但是,在綜合治療中抗生素、糖皮質激素、解痙藥和抗哮喘藥使用過多會使得副作用積聚,患者不良反應發生較多,長期療效差[3]。臨床指出,中藥在促進血液循環和祛瘀化瘀等方面優勢明顯。而川芎嗪提取自川穹根,主要作用于活血、通氣、祛風、止痛[4]。它可以抑制血小板的釋放和聚集,對緩解炎癥反應、降低血液粘度效用明顯,患者小動脈中與毛細血管線中微小血栓能得到有效溶解[5]。筆者在本次研究中于常規療法上加用了川芎嗪,并對其療效做了分析,報告如下。
研究選擇了74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衰患者,所有病例都來源于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病例,研究中共分為兩組,對照組為常規治療(n=37),研究組為常規療法加用川芎嗪治療(n=37)。對照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48~75歲,平均(57.09±4.85)歲;患病時間13~30年,平均(16.89±2.31)年;心功能Ⅲ級有26例,心功能Ⅳ級有11例。研究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49~74歲,平均(57.68±4.76)歲;患病時間 13.5~31年,平均(17.02±2.42)年;心功能Ⅲ級有25例,心功能Ⅳ級有12例。對比兩組患者的資料,組間差異?。≒>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確認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納入標準:①胸部各種影像檢查及手術病理檢查均已確診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衰的患者;②已獲得和患者家屬的認可,簽訂了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其他類型疾病引起的心衰患者;②排除合并惡性腫物患者;③排除精神異?;颊?。
對照組使用常規方案治療,涉及平衡酸堿、吸氧、平息、解除局部肌肉痙攣、止咳化痰、預防感染、強心利尿、呼吸管理、擴張血管、營養補給等方方面面。
研究組除此之外還要使用川芎嗪,準備160 mg注射用鹽酸川芎嗪(國藥準字H20041171,哈爾濱三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使用250 mL氯化鈉將其充分溶解后,打開靜脈通道進行滴注,速度保持30~60 滴/min,1次/d,治療時間14 d。
(1)于患者治療3 d后做一次心臟彩超,記錄相關指標。(2)觀察記錄療程中不良反應。(3)療效判斷:療程結束后,患者因疾病造成的胸悶、氣喘等主要癥狀有了非常明顯的好轉或完全好轉,尿量正常,肝臟腫脹改善比治療前小2 cm以上,則療效判定為顯效;療程結束后,患者表現出來的癥狀有所好轉,尿量有增加,肝臟腫脹有改善,體積相對治療前小1~2 cm,則療效判定為有效;療程結束后,患者一切表現與治療前無異或有更嚴重的傾向,則療效判定為無效。
使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比患者治療3 d后心臟彩超結果,研究組心臟功能各指標都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格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心臟彩超指標(±s)

表1 比較兩組患者心臟彩超指標(±s)
組別 例數 左室射血分數(%)等容舒張時間(s)二尖瓣E/A比對照組 37 32.51±3.24 0.20±0.03 0.72±0.02研究組 37 43.71±3.41 0.16±0.04 0.90±0.10 t 14.483 4.866 10.736 P 0.000 0.000 0.000
研究組用藥療程中有2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面部潮紅、情緒躁動,但癥狀皆輕,不需要額外干預便自行好轉,發生率僅5.41%。
治療效果比較中,研究組無效病例少于對照組,其總有效率94.59%較對照組75.68%,明顯更高(P<0.05),詳見表格2。

表2 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n(%)]
導致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形成的原因具有復雜性的特點,其最后階段是難治性心力衰竭,可分為三種類型: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心力衰竭[6]。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并發心力衰竭是非常嚴重的疾病類型,患者的健康安全皆無法得到保障。而通過有效措施對該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可以使患者實現生活質量提高、生存期延長的目標[7]。
由于長期缺氧,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患者會繼發紅細胞增加,進而增加血液粘度,加重肺動脈高壓的形成,從而誘發心力衰竭且隨著疾病發展不斷加重。中醫學中指出,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最主要的形成原因是痰滯血瘀、慢性肺虛,其中血瘀是關鍵因素[8]。因此,如果按照西醫的常規療法進行治療,必須著重處理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問題。川芎嗪是生物堿的一種,主要來源于川根,屬中草藥。中藥學提到川穹具有促進氣血循環、祛風止痛、溫熱疏通血管的作用,而作為其主要成分的川芎嗪,它是吡嗪生物堿[9]。使用一定量的川芎嗪可作用于小動脈起到擴張作用,改善血液循環并降低肺動脈高壓,從而使得心臟前后負荷減輕。而通過減輕肺部血瘀,對呼吸功能的改善能夠起到間接作用,還能夠克服缺氧。除此之外,它還增強了心肌的收縮性,改善了心肌的代謝功能,使血液擴張并促進了利尿作用,從而達到治療該疾病的效果。為了探求川芎嗪的效果,筆者在本次研究中將常規西醫療法的37例患者設對照組,將加用川芎嗪的37例患者設研究組。
本次研究結果中,對比患者治療3 d后心臟彩超結果,研究組心臟功能各指標都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無效病例少于對照組,其總有效率明顯更高(P<0.05);研究組用藥療程中有2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主要表現為面部潮紅、情緒躁動,但癥狀皆輕,不需要額外干預便自行好轉,發生率僅5.41%。
綜上所述,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心衰患者使用川芎嗪治療對心臟功能改善有更確切的效果,且副作用微弱,安全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