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瑩
(廣東省中山市中醫院,廣東 中山)
口腔潰瘍復發的原因很多,包括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緊張、郁悶不樂等,舌、唇、頰部出現率最高,且各個季節均可發生[1]。部分患者合并存在頭痛、乏力、惡心、泛酸、口臭、淋巴結腫大、發熱、便秘等癥狀[2]。數據統計人群中20%存在復發性口腔潰瘍,屬于口腔黏膜病種第一位[3]。有效的護理對改善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預后是非常關鍵的。常規護理往往不能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隨著中醫研究及應用的推廣,中醫辨證施護在復發性、慢性疾病的醫治中優勢獨特,可以提供針對性的高效護理措施,在臨床上認可度較高[4],詳細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選擇我院口腔科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0例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自愿參與研究,資料不完整、認知障礙、精神病及伴有器官功能障礙者予以排除。其中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7例;年齡21~56歲,平均(38.8±1.5)歲。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6例;年齡20~58歲,平均(38.2±1.7)歲,兩組具有可比性(P>0.05)。
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飲食護理:清淡飲食,注意補充營養。多吃新鮮豆制品、蔬菜水果等,葷素搭配。潰瘍發作期為減輕疼痛要進食溫涼、半流質食物,禁食堅硬、煎炸、辛辣類食物,戒煙酒。②情志護理:口腔潰瘍反復發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患者易怒易燥。要告知患者不要著急,潰瘍能痊愈,指導其具體調養方法,不用存在太重的心理負擔。叮囑患者不要縱欲過度、不要憂慮、不要熬夜,保證充足睡眠和維持心情舒暢。③用藥護理:給予口腔含漱藥劑、外敷藥加速潰瘍愈合。叮囑患者按時按量用藥。缺乏維生素者對癥補充鈣、鐵、鋅。感染指征明顯者配合接受抗菌治療。④健康指導:鼓勵患者加強鍛煉,提升自身抵抗力。要注意適時溫、防冷暖,避免疲勞和感冒。注意口腔衛生清潔,飯前飯后漱口,以柔軟牙刷、合適力度刷牙,不要傷及潰瘍創面。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應用中醫辨證施護:①脾胃濕熱型:遵循健脾益胃、清熱化濕的原則,給予制大黃6 g、梔子12 g、茵陳18 g、薏苡仁6 g、半夏6 g、白蔻仁12 g及厚樸6 g,以水煎服,1劑/d。同時,給予去腐生肌、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外治法,采用吹藥、含漱法(黃芩15 g、煅爐甘石20 g、冰片及薄荷各15 g)。將維生素B1、B6注射液0.5 mL注射到兩側曲池和足三里,1次/2 d,1個療程7次,堅持2個療程。護理方案:考慮脾胃之熱和飲食有密切關系,特別強調清淡飲食、禁食刺激性食物。建議蘿卜食療方案,先含漱再緩慢咽下,以清熱生津、益胃消食。便秘者因腑氣不通、胃熱下瀉受阻,燥熱致盛,潰瘍加重,此時應用黃連解毒湯輔助治療。大便通暢則可祛除里熱,潰瘍愈合。②脾腎陽虛型:應用桂子散中藥方進行穴位敷貼,方用制附子10 g、細辛6 g、肉桂15 g、炒白術10 g、黨參10 g、干姜10 g、甘草6 g。入睡前在神闕穴貼上,第二天早起后取下。注意皮膚發紅瘙癢情況,若有不適及時停用,連續貼7 d。護理措施:進食一些溫暖脾陽、補腎益陽類食物,如韭菜、羊肉、狗肉、肉桂等。平時注意鍛煉提升體質。③心腎陰虛型:服用六味地黃丸0.25 g/次,2次/d,連續30 d。配合應用云南白藥粉敷于潰瘍面,5次/d,至創面愈合。叮囑患者吃補腎陰、滋潤類食物,多吃蔬菜水果、粥類,注意勞逸結合、適當鍛煉。④血虛陰虧型:讓患者進食養血補血類食物,以首烏10 g、當歸15 g、紅棗8 g煮水喝。同時注意休息,避免氣血耗損。
觀察比較兩組潰瘍復發間隔時間、潰瘍愈合時間、疼痛消失時間、總治療有效率。顯效:頜下淋巴結無腫大,體溫正常,潰瘍面消失;有效:進食無疼痛感、無出血,潰瘍面積縮小1/2,無淋巴結腫大;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則為無效。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以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①觀察組治療有效率97.14%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②觀察組疼痛消失時間(3.2±1.2)d、潰瘍愈合時間(4.5±0.6)d明顯短于對照組,復發間隔時間(86.9±2.3)d明顯長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s, n(%)]
復發性口腔潰瘍在中醫上屬于“口瘡”范圍,患者因體弱、五味偏嗜、六欲不節、七情內傷導致肝郁氣滯,繼而郁化為火,心火熾盛、胃火上攻、虛火上炎而蒸于口[5]。在現代醫學研究中,復發性口腔潰瘍的發生原因并未明確,一般認為和感染、免疫力低下、營養缺乏、精神因素等有關[6]。飲食護理是復發性口腔潰瘍的關鍵[7]。近些年的研究認為多數患者與食物不耐受相關,忌食后癥狀可緩解。中醫辨證施護將復發性口腔潰瘍進行分型施治,對脾胃虛熱型選擇穴位注射,這類口瘡與脾胃關系密切,脾開竅于口、主唇[8]。穴位注射可調和營衛、清熱解毒、通經活絡、清熱瀉火。同時,穴位針刺還能提高免疫力,注射維生素B1、B6均為神經營養藥,可刺激局部穴位發揮調理腸胃、清熱解毒、改善免疫力的作用[9]。脾腎陽虛型采用桂辛散敷貼有助于止痛、維持氣機。心腎陰虛型營養六味地黃丸可以滋陰補腎、提高免疫力[10]。中醫辨證施護針對個體不同癥狀及體質進行治療、護理,更好的緩解疼痛、促進創面愈合、減少復發[11]。本組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疼痛緩解時間及愈合時間更短,復發間隔時間更長,治療效率更高。
綜上所述,對于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來說,中醫辯證施護是不錯的選擇,有助于加速潰瘍愈合,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