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孜古麗·卡德爾
(新疆喀什地區中心血站,新疆 喀什)
獻血者在機采血小板獻血時常常會有不良情緒的產生,給獻血者造成了心理上焦慮、抑郁的癥狀以及心理負擔等,產生負面情緒,從而使獻血者對采血的過程形成負面影響[1]。因此本次研究提出了機采血小板獻血者在采集血小板時采取對應的干預措施,實施心理護理,確保采血過程順利完成,現分析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受機采血小板采集的捐獻者,從中選取200例捐獻者納入研究,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將其分為兩組,對照組100例,男性88例,女性 12例,平均年齡(30.16±4.58)歲,采取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100例,男性63例,女性37例,平均年齡(29.86±4.62)歲,采取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兩組捐獻者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機采血小板捐獻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我院倫理委員會對研究完全知曉,并批準此次研究。
所有捐獻者均符合以下納入標準:①1周內未服用阿司匹林類藥物;②血液檢測正常;③年齡18~55周歲;④體重:男性>50 kg,女性>45 kg;⑤血小板計數≥150×109/L;⑥血小板采集時間相對較長,手臂上的血管要較為明顯,靜脈穿刺順利;⑦獻血者前1天有充足的睡眠,未飲酒,未食用油膩的食物;⑧切忌空腹獻血[2-3]。
在對所有機采血小板捐獻者實施護理前,對所有捐獻者進行宣傳教育。在血小板采集期間,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采取在常規護理模式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常規護理
對照組在血小板采集期間僅需實施常規護理方法,即在對捐獻者獻血的過程中詳細觀察捐獻者的情緒并進行一定的心理疏導。
(1)健康詢問。進行常規護理前,護理人員可為捐獻者進行健康詢問,準備工作,宣導采血相關注意事項及宣傳教育。
(2)情緒護理。進行常規護理時,需注意捐獻者的情緒變化,并進行及時的疏導。
(3)心理護理。對每位捐獻者進行心理疏導,采集時做出適當且合理的詢問和鼓勵,讓捐獻者情緒呈放松狀態。采集后指導捐獻者進行合理的休息[4-5]。
1.2.2 心理護理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營造良好環境。采集血小板的環境需要一種和諧溫馨且干凈的環境氛圍,讓獻血者產生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效應,有助于獻血者解除采集的不安且緊張的心理。良好的環境有助于血小板采集的順利進行。
(2)建立和諧關系。血小板采集前,就給予捐獻者和藹的態度等,消除隔閡,建立良好和諧的關系,有利于取得捐獻者的信任,使得交流更順暢,鼓勵捐獻者,解除顧慮與恐懼心理,讓捐獻者處于良好的身心狀態。
(3)采集前的心理護理。結合機采血小板捐獻者常見的問題,對所有需采集的獻血者進行宣傳教育,保持良好的狀態。對采集血小板所使用的設備以及安全性進行介紹,消除獻血者因采集設備不安全等疑慮。
(4)采集中的心理護理。靜脈穿刺需要快、準、穩三大基本要點,確保靜脈進針一次成功,減少對獻血者帶來的疼痛感,從而引發焦慮不安等情緒。穿刺后,當采血流速較慢時,進行采血人員需要及時對獻血者加以語言的疏導,根據獻血者的年齡、性別和職業等尋找相對輕松的話題轉移其注意力,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在獻血過程中若發現獻血者有心理變化或身體不適的狀況,要有針對性對其進行心理疏導,及時交流,合理處理采集中發生的細小問題,緩解獻血者在血小板采集過程的心理不適等狀況,保證采集順利完成[6]。
(5)采集后的心理護理。獻血者完成血小板采集后,注意觀察和詢問是否有不適,做好宣導教育工作,尤其是采血針眼護理以及獻血后應該有所注意的問題。采血過程完成后,進行拔針,盡量使用彈力繃帶為獻血者包扎止血或幫助獻血者按壓針眼5~10 min,叮囑獻血者獻血后當天不要熬夜及做劇烈運動,適當的補充營養,多飲水以補充血容量,忌暴飲暴食。詳細介紹如何保持針眼處的清潔,避免發生感染。最后對獻血者的愛心表示由衷的感謝,讓他們從心理上感受到溫暖,從而體現了獻血者的自身價值[7-8]。
(1)心理情緒評分:血小板采集后,采用SDS和SAS評分評估捐獻者焦慮、抑郁情緒,超過50分說明達到抑郁、焦慮情緒,且分值越高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反之亦然。
(2)采用漢密爾頓焦慮表HAMA、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對負性情緒進行調查評估,分數越低越好。
將數據納入SPSS 16.0軟件中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血小板采集后,通過護理干預,觀察組SAS、SDA評分比對照組相對減少,評分改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捐獻者心理情緒評分對比(±s, 分)

表1 兩組捐獻者心理情緒評分對比(±s, 分)
組別 例數 SAS評分 SDS評分 HAMA評分 HAMD評分觀察組 100 40.20±6.12 39.20±5.6212.78±3.26 11.63±3.06對照組 100 56.20±7.31 56.02±6.9818.68±3.85 18.32±3.68 t 16.783 18.770 11.695 13.978 P 0.001 0.001 0.001 0.001
兩組捐獻者通過不同的護理方式,對照組滿意度情況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捐獻者護理滿意度對比[n(%)]
近年來,無償獻血的隊伍不斷壯大,采集血小板的過程較長,會無形中增加捐獻者的心理負擔及焦慮抑郁等情緒,因此對機采血小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幫助捐獻者減輕心理壓力,保證血小板采集的順利完成[9]。
目前,機采血小板捐獻者在護理模式中,常規護理是常見的護理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捐獻者提供健康詢問、心理疏導等護理方式,可改善其心理壓力,但焦慮和抑郁情緒影響捐獻者采集時的狀態,通過常規護理無法得以理想效果,無法改善捐獻者情緒[10],因此本研究中提出心理護理方法。
心理護理會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捐獻者的不安情緒,減輕捐獻者心理壓力,通過不同方式,提高他們對采血過程的認知,減少捐獻者負面情緒。本次研究中可見,通過了解捐獻者的基本情況,對捐獻者進行一系列的解答、指導以及引導,心理護理可緩解捐獻者不良負面情緒,增加其自信心,減輕其心理壓力,比常規護理方法更容易消除捐獻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通過比較,采集兩組捐獻者HAMA、HAMD、SDS、SAS數據,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同時對照組護理滿意度低于觀察組。由此可見,對機采血小板采用心理護理的捐獻者負面情緒較少,且能維持良好心態。
綜上所述,對機采血小板采用心理護理,其焦慮、抑郁情緒顯著減少,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確保采血小板的過程更加順利,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