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風紅
(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 730030)
護理質量管理是指按照護理質量形成的過程和規律,對構成護理質量的各要素進行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以保證護理服務達到規定的標準、滿足和超越服務對象需要的活動過程[1]。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護理管理理論自主創新不夠,實證基礎薄弱[2],護理質量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3]。“8S”即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安全(Safety)、節約(Save)、學習(Study)8個項目,是全面質量管理方法[4]。我院結合臨床實際,將“8S”管理模式應用于護理質量管理,取得了一定效果,現介紹如下。
將我院婦產科、骨科、神經科等28個臨床科室作為研究對象,于2019年7—12月在各科室實施“8S”管理模式。干預前后月出院人數、平均住院日、護士人數與職稱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
1.2.1 準備階段 護理部結合我院實際情況擬定“8S”管理考核標準及“8S”管理質控自查表,組織全院主任護師、副主任護師對考核標準和自查表進行評議,修改個別條目后確定考核標準及自查表內容。之后,組織科室護士長進行“8S”質量管理培訓,對“8S”管理內容進行同質化培訓,并將考核表及自查表下發給科室護士長。科室護士長帶領護理組長按照“8S”管理質控自查表內容對護士素養、病區環境、藥品管理、二級庫管理、科室業務學習及教學情況進行全面自查,針對存在的問題組織科室護士分析討論,確定改進措施并準備實施“8S”管理模式。
1.2.2 實施階段 (1)整理(Seiri)、整頓(Seiton)。建立二級庫耗材管理制度[5],確定二級庫責任人及責任范圍,優化庫房耗材品種,將科室設施、設備分類整理,羅列清單,按需要程度分為不需要、需要,對性能落后、產品過舊的耗材進行適當調整、置換等。將需要的物品按照周轉基數進行整理,按物品使用頻率確定柜內擺放位置,消耗快或可重復使用的物品分柜定點放置,各類物品根據有效期前后放置,聯系宣傳部制作統一標識,固定擺放位置[6]。同時,根據科室需求,確定申領周期,以控制庫存量,責任人負責日常維護。
(2)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組織科室人員清掃病區,包括消防通道及病區環境,檢查電線、開關等打掃盲區,發現問題及時向電工班反饋。布置護士站、值班室、病房,檢查墻面文字信息,及時更換修訂版內容,為醫護人員及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病區環境。
(3)素養(Shitsuke)。“8S”管理模式要求護理人員知曉“8S”管理內容及要求,積極參加“8S”管理活動,有分工和責任人;要求護士上班佩戴工牌,工作服干凈整潔,儀容儀表符合要求,不佩戴戒指手鏈,不染指甲;工作積極主動,淡妝上崗、精神飽滿,與患者溝通到位。利用晨會時間集中學習“8S”管理要求,護士根據自查表內容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并提出改進措施,養成“科室的事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人人為科室”的良好習慣,提高護士素養。
(4)安全(Safety)、節約(Save)。所有儀器設備、耗材、藥品做到定人保管、定點放置、定期保養,實現無縫隙監管,保證物品安全,確保患者安全。藥品管理是護理質量管理的重要環節[7],護理部協同藥劑科,定期對全院臨床科室的搶救藥品、自備藥品、住院患者自備藥品管理和使用進行監督檢查,增強安全用藥意識,加強藥品管理,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5)學習(Study)。護理部成立理論培訓和技能培訓組,制訂詳細的專業理論培訓和臨床操作技能培訓計劃,同時根據臨床實際,不斷調整、優化學習內容和方式[8]。組織護理管理者進行崗位管理培訓,并安排護理骨干分批次參加省內專科短期培訓,拓寬視野,更新理念。各科室安排一名培訓師,負責科室考核。護理部每月抽考,以保證培訓全面覆蓋。低年資護士進行臨床操作技能輪訓,夯實操作技能。按照護理人員在職繼續教育培訓計劃,與培訓部共同組織護士培訓大會,增加護士知識儲備。護士按層級參會并接受隨堂考核,使培訓和考核常態化,夯實護理人員理論基礎,培養護理人員職業素養,調動護理人員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為護理工作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讓培訓、考評與臨床需求相結合,體現不同層次護士的特點,將評優評先、職稱晉升與培訓、考評結果掛鉤,調動護士學習積極性,從而為患者提供專業、規范的護理服務。
1.2.3 質量控制 護理部根據“8S”管理考核標準,每月一次深入科室檢查制度落實情況,月底在質量分析會上公布考核結果并提出整改意見。每季度舉辦一次“8S”管理座談會,各科室護士長匯報“8S”管理取得的成果,并提出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護理部總結階段性成果,提出意見和建議,將“8S”管理模式貫穿護理工作始終。
患者跌倒、壓瘡及錯用藥等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健康教育及護士培訓合格率,環境衛生學監測合格率,患者及護士滿意度。
運用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數據錄入和整理。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計數資料采用頻數和構成比描述。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干預后,患者跌倒、壓瘡、醫囑執行錯誤或遺漏、錯用藥、非計劃拔管發生率均降低,健康教育、護士培訓合格率升高,除錯用藥外,其他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護理質量比較[n(%)]
干預后病區空氣、醫務人員手衛生、物體表面、消毒液軟水合格率提高,除消毒液軟水外,其他指標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干預前后病區環境衛生學監測合格率比較[n(%)]
干預后患者、護士滿意度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干預前后患者、護士滿意度比較[n(%)]
我院實施“8S”管理模式后,各科將“8S”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不僅加強了護士對科室環境、物品等的管理,而且通過不斷學習提升了自身素養,科室環境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明顯改善和提升,保證了后續工作順利高效開展。在“8S”管理模式實施過程中,護理部聯合質管科、藥劑科、感控科對護理質量管理的各方面進行了深入探索,使護理質量得到持續提升。
周豐等[9]在醫院后勤物業管理中運用了“8S”管理法,使醫院環境質量得到了較大提升。我院各科室按照“8S”管理模式要求,對病區環境進行管理,為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條件。通過劃分責任范圍,實現日常維護責任到人。
用藥安全是護理安全的重要方面,鐘秋梅[10]將“8S”理論運用到重癥監護室的藥物管理之中,提高了護士對藥物的認識,有效避免了錯用藥物,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保障了患者用藥安全。
提高護士素養、加強護士學習是“8S”管理的重要內容[11],“8S”管理質控自查表明確了對護士素養的要求,護理部按照培訓大綱進行培訓,按層級對護士的理論、操作水平進行考核。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跌倒、壓瘡、非計劃拔管等不良事件發生率降低,護士培訓合格率提高,與干預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曹宏霞等[12]對介入手術患者應用了“8S”管理模式,試驗組手術時手術室空氣、物體表面、皮膚表面的監測菌落數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醫院感染發生率明顯降低。“8S”管理模式要求護士提高職業素養,增強學習意識。研究結果顯示,相比干預前,我院環境衛生學監測合格率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對于降低醫院感染發生率同樣有現實意義。
患者滿意度已成為綜合醫院考評的重要內容,實施“8S”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病區環境,提升護士職業素養,護士經過系統學習后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開展更全面的健康教育,得到患者好評,干預后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與干預前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8S”管理模式的實施有助于降低患者跌倒、墜床、壓瘡等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具有現實意義,且提高了患者及護士滿意度,是一種有效的護理管理模式。本次干預對象局限于臨床科室,后期將對門診、手術室、內鏡室等特殊科室采用相應的“8S”管理模式,進一步探討其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