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九
2020年5月10日晚20時左右,廈門上空出現了一片“彩色的星星”。這些“彩色的星星”與廈門夜景中的霓虹燈一般炫彩奪目,如同宮崎駿動漫里描繪的“天空之城”。
原來,這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大氣光學現象——暖夜燈柱。在人類歷史上,僅有兩次暖夜燈柱的記載,并且都出現在中國。暖夜燈柱是燈柱現象的一種,此外還有寒夜燈柱。燈柱現象的壯觀程度,完全可與極光媲美,當夜空中出現彩色的燈柱時,一場視覺盛宴便會展現在人們面前。
如此美麗夢幻的燈柱現象是怎樣產生的呢?晴朗的日子里,當我們拿起小鏡子斜對著陽光,就可以把陽光反射在墻壁或天花板上。燈柱現象產生的原理與其相似,當高空中的冰晶到達靜穩狀態,就會形成一面“鏡子”,當地面上霓虹燈的燈光映入鏡子,再反射到天空,這時地面上的人們就可以看到“天空之城”了。
燈柱現象產生的原理十分簡單,但要產生這一自然現象十分困難。我們知道,在高空有冰晶存在,這些冰晶如同浮在湍流中的落葉,在強勁的高空大風中飄搖不定。要想把天空變成一面“鏡子”,首先,要讓這些冰晶達到靜穩狀態。然而,冰晶就像頑皮的小朋友,想要讓它們安安靜靜地變成一面鏡子可沒有那么容易,只有在鮮少的情況下,冰晶才能進入靜穩狀態。其次,這些冰晶形狀要基本一致,并且低空沒有明顯的云霧遮蔽。在陰天,我們拿著小鏡子在天空下,無論怎樣擺放,墻壁上都不會反射出太陽光。同理,低空的云霧會遮擋來自地面的燈光,就算“鏡子”形成了,沒有光源,也不會形成“天空之城”。最后,“鏡子”的下方還得正好有一座燈火輝煌的城市。只有滿足了以上所有條件,燈柱現象才會產生。
在這樣苛刻的條件下,偶然只有寒夜燈柱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在極北地區的冬季深夜,當溫度低于零下20攝氏度時,大氣中會產生并保留大量的冰晶。當全部滿足燈柱現象產生的條件時,人們才會看到寒夜燈柱。而暖夜燈柱之于寒夜燈柱,正如商周時期的后母戊鼎之于其他青銅器。之前,科學家們認為接近亞熱帶、熱帶的地區是不可能產生燈柱現象的,原因是氣溫太高,但是自然界在不斷刷新著人們對世界的認知。5月10日,廈門地表溫度為25攝氏度,這樣的溫度足以讓所有冰晶不復存在。可事實上,暖夜燈柱的確出現在了廈門的上空。
在《偷影子的人》中,一個女孩可以用風箏在天空寫下“我想你”,而這次的暖夜燈柱,通過街燈的影像,在夜空中較清晰地畫出了廈門的地圖。而要想讓暖夜燈柱“畫地圖”,對地面上的燈光還有兩點硬性要求:一是燈柱的數量要足夠多;二是燈柱的亮度要足夠強。暖夜燈柱本就是鳳毛麟角,加上“畫地圖”,其罕見程度可想而知。2016年,攝影師米婭·海基拉在芬蘭拍下了寒夜燈柱“畫地圖”現象。而廈門上空的暖夜燈柱,是至今世界上最壯觀的燈柱“畫地圖”現象。
暖夜燈柱“畫地圖”是極端罕見的小概率事件,廈門的暖夜燈柱直接將我國燈柱現象的分布記錄從四川拉到了南海。可惜的是,記錄下這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氣光學現象的照片并不多,現在僅有的幾張照片均來自于當地博主“廈門天文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