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 要: “音樂鑒賞”這一模塊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長期以來,由于課程定位、應試化教育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致使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現狀令人堪憂。學生對音樂課失去了興趣,也致使教師對音樂教學失去信心。對當下“音樂鑒賞”教學的意義與原則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建議,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 音樂鑒賞;高中;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733(2020)17-0226-01
1 音樂鑒賞對于高中教學的重要意義
在高中階段開展音樂鑒賞課程對于高中課程設置的科學化和完整性以及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開設,豐富了高中教育中相對單調的課程結構體系,有了更多的素質教育的內容,使得其課程結構趨于科學合理。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開始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及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音樂鑒賞課中,通過對音樂的欣賞能夠使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將自己完全融入到音樂中,用心感受音樂中的旋律美和樂感美。這對于學生情操的陶冶和身心的放松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通過音樂鑒賞課的開展提高了學生對于音樂的品鑒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對音樂之美的欣賞能力,為其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高中音樂鑒賞授課遵循的原則
2.1 循序漸進原則 對于高中課堂的音樂鑒賞教學,應該遵循循序漸漸的原則。高中的音樂鑒賞,不能按照傳統的流程,普及他們對高雅音樂的認識和學習,這種學術研究型的學習方法會讓他們感覺枯燥和無趣。要從認知難易和接受程度入手,從充滿了詩情畫意,曲調優美的音樂語言開始,讓他們從易于接受的聽覺感受上走進音樂的內涵。如果用標題性小品的導入來引導學生根據標題去進行想象,從而讓學生能初步地欣賞標題性的音樂形態,進而了解作曲家對人世的理解和感情,這樣的效果無疑是明顯。在教學中如果讓學生從熟悉的詩歌語言中將歌詞與音樂結合在一起,從簡單易賞的音樂體裁入手,逐步地擴大知識容量和深度,進一步走向體悟歌曲藝術之美,感悟音樂藝術的魅力。
2.2 趣味轉變品味原則 高中學生無論是學業還是情感上,都屬于困惑和浮躁時期,進行經典的音樂鑒賞課程教學可以撫平狂躁,振奮與鼓勵他們。中學的音樂鑒賞課主要是讓學生在經典音樂中體會音樂的真、善、美,潛移默化地培育他們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讓他們體悟到高雅的品味。解讀音樂之高雅,不僅僅在音符、旋律、節奏中,更多的是音樂中所體現的人文的精神力量、作曲家內心的情感、時代的縮影。在進行知識灌輸的過程中,通過對音樂家所處的時代背景、生活逸事、經歷,幫助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個人風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貝多芬的作品的鑒賞中,讓學生了解貝多芬這么小就被迫學習音樂、家庭困頓的人物命運,則能更好地生理解作曲家貝多芬作品中所體現的時代性、英雄性的風格特征。
2.3 欣賞過度到鑒賞原則 好的作品曲式結構需要完整、深刻地體會作曲家所要表達的內涵,在課堂上讓學生多聽多唱,了解作品的主導動機、思想,這樣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師搜集的豐富教學資料讓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拉近與音樂的距離,鼓勵學生對音樂展開聯想與想象,表達自己聽后的心得。如果我們在課堂之上能夠讓音樂打動學生,他們會在自己的生活中進一步,接觸音樂,從聽賞音樂到進一步的懂得欣賞和評價音樂,從聆聽中獲得感動,進而由自發向自覺的選擇欣賞更多更高層次的音樂作品,這對于他們吸收高雅藝術,高雅音樂,培養他們的情操、素養、人格具備重要意義。
3 高中音樂教學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
3.1 以音樂欣賞課為載體,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音樂鑒賞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和具有一定音樂鑒賞能力為教學目標。在鑒賞課教學中,不僅僅局限于音樂知識的傳授,而是著眼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每個學生個體的發展。善于觀察學生在學校音樂鑒賞中的每一個表現,善于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聽賞活動,多多發表對所聽音樂的獨立感受與獨特見解。在教學中對學生思維上的引導要采用“求同”與“求異”并存的方法,鼓勵學生思考與發表不同的意見。教師的賞識會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
3.2 開展探究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根據高中學生的特點,設計具有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搭建創新探索的平臺,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感受美的體驗,比如用節奏、律動、線條、色彩、繪畫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還可以通過自填歌詞、創編故事豐富多彩的創造實踐來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進行創造。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教師的提問不僅在于激發學生的疑問,更重要的是在提問中發展學生的思維。通過音樂體驗情感,使他們具有足夠的思想準備去面對將來可能經受的一切情感考驗。這樣的師生互動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也是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不可或缺的。
3.4 因勢利導,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情趣 流行音樂與我們的民族音樂問有不少相似點。就民歌而言,很多流行歌曲的素材來自民歌。在音樂教學中,結合中學生喜歡流行歌曲、流行音樂的特點,因勢利導,盡可能多的關注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相連的流行音樂,積極而適當地引導他們學習和體驗音樂,吸收流行音樂中有益的元素,激發學生上好音樂鑒賞課的興趣,使學生初步具有一定音樂鑒賞能力,進而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音樂活動,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教學時,我們要以音樂專業化知識引導幫助學生分析當前他們喜愛的流行音樂特征,提高他們對流行音樂的辨別能力,讓學生主動獲取音樂及與之相關的知識,在評價中培養了學生鑒賞美的能力。此外,音樂鑒賞教學時,感受音樂和文學完美的結合,把一些詩詞、散文有選擇的與合適的音樂進行匹配,感受體味音樂與詩的完美結合。
4 總結
總之,在音樂鑒賞課教學中,我們應轉變教學理念,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運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正確引導學生的審美情趣,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
參考文獻
[1] 田兆豐.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策略淺析[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9,(03).
[2] 劉依依.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幾點思考[J].北方音樂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