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宇, 張宏耀
(山西西山煤電股份有限公司 西曲煤礦, 山西 古交 030200)
提升機是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機械設備,布置于斜井或豎井中,主要用于對煤炭、設備和人員等進行井上和井下的往返運輸。它作為礦井的“咽喉”要道,其工作狀態直接影響到物料的運輸效率和人員、設備安全。因此,提升機必須具備較高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其中提升機的電控系統尤為發揮關鍵性的作用。
傳統提升機調速采用串聯電阻調速等方案,其電控系統體積大、接線復雜、耗能高、可靠性差,已逐漸被淘汰。隨著電控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提升機性能要求的提高,新的提升機調速方案設計不斷涌現[1-3]。本文著重對提升機的雙饋電動機調速進行技術研究。
隨著煤礦生產自動化程度和安全性要求的提高,對提升機的電控系統提出了以下性能要求:
1) 調速平穩,調節精度高。礦井提升機在運輸不同物料時的負荷相差較大,且要求調速范圍寬。為避免速度突變造成的沖擊,要求調速過程更加平穩。同時,在調節精度上,主要對靜態轉差率具有一定要求,即保證電控系統根據不同負荷狀況自動調節速度偏差。另外,還應避免在初始啟動階段出現下墜現象。
2) 四象限均可穩定運行。提升機有提升和下放兩個方向的操作。而在單個操作中又分別有加速、勻速、減速、爬行和停車等過程,這要求電動機在正轉或反轉時都按設定程序進行驅動或制動作業,故電控系統需在四個象限內均穩定運行。
3) 故障監測能力可靠。可靠的故障監測是保證提升機穩定、安全、高效運行的基礎。
4) 滿足節能降耗需求。提升機啟停運動頻繁,電動機耗能較大。為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應通過技術革新和進步不斷降低電能損耗[4-6]。
在諸多新型提升機調速方案中,基于雙變量交-交變頻雙饋調速的系統方案可顯著降低用電能耗,提高生產效率,且調速更加平穩。
雙饋調速由串級調速理論發展而來。其中“雙饋”是指將繞線轉子異步電機的定子和轉子繞組分別與交流電網連接,或者與其他含電動勢的電路連接,由此可使電功率相互傳遞,這就是廣義的雙饋電動機。雙饋調速中,矢量控制方法包括轉子磁鏈定向、定子磁鏈定向和氣隙磁鏈定向3種。通過分析研究,本文采用第一種方法,即將定子正常連接工頻電網,而轉子上施加一個附加電勢,通過調節該附加電勢的相關參數即可控制轉速。具體原理如下:
雙饋調速基本原理如圖1所示。將由CU1和CU2組成的全控型功率變化單元與電動機轉子相連,在不同工況下,CU1和CU2可實現逆變和整流功能的相互轉換。例如當電動機正轉,處于電動模式時,從電網輸入功率驅動負載運轉,則CU2負責整流,CU1負責逆變,如圖1(a)所示;當電動機正轉,處于發電模式時,負載拖動電動機運轉,并由定子側將電功率輸出至電網,則CU1負責整流,CU2負責逆變,如圖1(b)所示。由此構成的雙向變頻器可實現功率的雙向傳遞。

(a) 電動模式

(b) 發電模式
轉子磁鏈定向技術中,轉子的滑環與變頻器相連,可實現對電網電能的提取和回饋。通過改變變頻器的輸出頻率、輸出電壓相位、幅值等參數,可最終改變電動機的輸出轉速及功率因數等。
該型電動機的等效電路原理如圖2所示。圖2中:Es、Is、Rs、Xs分別為定子側電壓、電流、電阻和電抗;Er、Xm分別為勵磁電抗值和勵磁電抗產生的電壓;Ea/s為轉子回路中全控變頻器產生的附加電動勢;Ir、Rr分別為轉子側電流、轉子繞組每相電阻;Xr為s=1時每相的漏抗,s為轉差率。

圖2 轉子磁鏈定向雙饋調速等效原理
轉子側電流Ir可表示為:
(1)
假設轉子側合成電動勢∑Er=sEr±Ea,則式(1)可簡化為:
(2)
1)Ea與sEr反相。當兩者反相時,附加電動勢Ea的接入使合成電動勢∑Er減小,則流經轉子的有功電流分量Irp和電磁轉矩都相應減小。但由于轉子上的負載扭矩不變,此時輸出轉速降低,轉差率s由此增大。當轉差率s增大至滿足以下條件Er-Ea=sEr時,Irp不再變化,此時電磁轉矩與負載扭矩重新平衡,該轉差率記為s′。因此,當附加電動勢Ea幅值越大時,轉差率s′也越大,相應電動機轉速也越低。
2)Ea與sEr同相。與式(1)原理相似,當兩者同相時,合成電動勢∑Er增大,電磁轉矩增大,轉差率s減小,轉子轉速增大。
由以上可知,通過調節變頻器輸出附加電動勢的幅值和相位,可對電動機的轉速進行調節。
雙饋電動機調速控制系統主要由提升容器位置檢測傳感器、PLC控制器、雙饋電動機、逆變器、整流器、開關等組成,如圖3所示。整流器可向逆變器提供一個恒定電壓。逆變器則將該電壓調制輸出為特定幅值和相位的附加電源。傳感器一般采用在電動機或減速機后安裝旋轉編碼器,編碼器可對旋轉圓周進行計數,然后將該計數信號發送至PLC控制器。PLC控制器可計算出提升容器的實時位置,并由此控制逆變器和整流器工作,輸出指定幅值和相位的附加電動勢,由此控制提升容器的加速和減速過程。

圖3 雙饋電動機調速控制系統
由于提升機需頻繁上下運動和制動,故為減小設備沖擊,兼顧安全性和運輸效率要求,需設計合理的提升機運行速度曲線,如圖4所示。提升機運動主要分為啟動階段、低速勻速階段、主加速階段、高速勻速階段、減速階段和停車階段。

圖4 提升機運動速度曲線
1) 啟動階段。電磁力矩T的計算公式為:
(3)
式中:f為定子側的電源頻率;p為電機的極對數。
啟動階段中,Ea與sEr基本同相,當輸出的附加電動勢幅值增大時,轉子電流Ir增大,電磁力矩T也增大,以實現快速啟動。
2) 低速勻速階段。當提升機啟動一段時間后,改變附加電動勢的相位方向,可減小轉子電流和電磁力矩,直至與負載力矩相平衡,提升機開始勻速運動。
3) 主加速和高速勻速階段。低速勻速運行一段時間后,可保持附加電動勢的相反相位,但逐漸減小其幅值,則轉子電流增加,轉速會不斷增大,處于主加速狀態。隨著轉速不斷增大,合成電動勢不斷減小,電磁力矩與負載轉矩在一定狀態下重新平衡,保持了此時的附加電動勢不變,則提升機進入勻速運行。
4) 減速、停車階段。此階段中,通過降低附加電動勢的幅值,可減小轉子電流,并使合成電動勢減小,從而實現減速和停車。
提升機是保證煤礦安全和高效生產的重要機械設備。針對提升機調速中的雙饋電動機調速方案,本文在分析了雙饋調速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對其中的轉子磁鏈定向雙饋調速方法的電學原理及雙饋電動機調速控制系統的組成結構進行了研究。最后,結合提升機速度控制曲線,對不同提升階段的調速特點進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