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士州



在宇宙空間建造工廠,早已不是什么荒誕不經的夢想。自從20世紀50年代人造衛星和宇宙飛船相繼上天以來,“太空建設”的藍圖就愈來愈清晰地呈現在我們眼前。如何在外層空間建造工廠,已成為當今科學家們研究的課題。
在宇宙空間建造工廠,有許多得天獨厚的地方。例如,你不必擔心煤炭和石油的供應,因為無私的太陽會慷慨地向我們提供取之不盡的能量。只要在建廠的同時,將太陽能電池送上軌道,就能把太陽光變為電能,給我們提供充足的動力資源。
那么,地球上有哪些產品可以上天呢?
未來的太空工業,應該發展一些特定的產品,這些產品的生產在地球上受到種種條件的限制,而在太空中,有些生產工藝的限制就不存在了。未來太空工廠的產品,除了供太空居民消費外,一部分還可以送給地面上的工廠使用。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太空中就會出現幾座煉鋼廠和制藥廠
無重力冶金工藝
我們知道的機械工程上經常用錫和鋁進行合成,來減少機器上轉動部件的磨損。人們曾設想一種鋁鉛合金,這種合金比起鋁錫合金不僅成本低,而且更耐磨,火箭工程就需要這種理想的合金。可是,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在熔化和混合這兩種金屬時,鉛總是沉到熔塊的底部,等到冷卻后,我們得到的不是一種均勻的合金塊,而是像一塊分層的夾心餅。
在環繞地球旋轉的太空工廠里,任何物體都沒有重量,制造合金時就不會出現因比重不同而分層的麻煩。1977年,在一艘宇宙飛船上,宇航員們終于成功地制成了鋁鉛合金。
現在,還出現了許多無重力金屬制造工藝。例如,利用太空的失重和絕對真空狀態,可以制造像泡沫塑料一樣輕盈的泡沫金屬;還可以制成無缺陷晶體制品,供應地球上的電子工業。
冶金工廠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礦石,如果太空工廠都要從萬里之遙的地球把這些礦石運來,就會得不償失。幸虧太空工廠的設計師們早就有了絕妙的安排。
太空“釣魚術”
人們早就想發掘月球上的“寶藏”。十多年前“阿波羅”飛船在月球著陸時,宇航員曾經帶回三百多千克的月球土壤。經過化學分析,科學家發現月球土壤含有豐富的氧和硅,鐵、鋁、鎂等金屬的含量也很高,這就為未來的太空冶金工業提供了豐富的物質資源。
月球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因此,從月球向太空工廠輸送原料,就可以大大節省能源開支。同時,從太空工廠向月球派遣飛船,也比飛向地面要容易得多。為了將礦石運出月球,美國科學家設計了一種以巖石為燃料的專用火箭。只要把裝有礦石的鐵箱填人火箭的空心管中,經電磁體不斷加速后,就會以每秒1.5千米的速度飛向太空。這時,正在空間軌道上巡回的“捕捉器”,就會把這些礦石收集起來,運向目的地。
近年來,天體物理學家對出沒于火星和木星間的小行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星球上有著豐富的鐵、鎳等金屬,可以用來為地球服務。美國科學家已經擬定了一套捕捉小行星的方案。他們計劃選擇一個直徑約100米、重量約200萬噸的“輕量級”小行星,當宇航員們來到它的近旁時,可以很方便地把它塞進一只特制的大口袋里,用纜索把口袋系在電磁火箭上,利用火箭的后坐力,將俘獲的小行星拖向指定的軌道——這真有點兒像在茫茫大海中捕魚的情景。
廉價的尿激酶
另一個有趣的方案,是在太空中制造生物體和藥物。活細胞好比是一座生產珍貴醫藥原料的化工廠,它能分泌抵抗疾病的抗體、激素和酶。可是細胞中所包含的化合物真是太多了,它的內部就像一碗放了許多佐料的羹湯,人們要想從這碗羹湯中分離出所需要的化合物,是十分困難的。
在外層空間中,有些細胞會表現出離奇、有趣的習性,它們中某些成分的生長速度會加快,分離也會變得容易些。在“阿波羅”飛船的實驗室中,曾培育了一組腎細胞。這種細胞分泌的尿激酶,能溶解血管中的血塊,這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特效。
這種尿激酶,在地球上生產一次注射劑量就需1000多美元,而在太空生產同樣劑量的尿激酶,據估計,費用只要100美元左右。未來20年內,人類可將一座自動控制的制藥廠送上太空。到那時候,人類就可以生產許多地球上無法大量生產的貴重藥物了。
人類建設太空工廠,在今天已經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有人樂觀地估計,到了2030年前后,或許就會出現太空工廠生產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