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稻盛和夫 曹寓剛/譯
本文來自1976年5月,“日本經營之圣”稻盛和夫先生在大阪中央電器俱樂部召開的窯業協會總會上的演講,當時的日本,經濟發展飛速,經歷著被發達國家視為競爭對手,急需從依賴外國技術轉向自主研發的關鍵時刻。演講中,稻盛先生圍繞在技術開發中所需要的“思維方式”這個話題,談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對現今的我們,起到一定的激勵和借鑒作用。
技術開發對于日本來說是必不可缺的,日本資源的貧乏,大概全日本的國民都會同意,將來除了賭在技術開發上之外,沒有別的出路。
在戰后日本的復興中,工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但都是建立在從發達國家引進技術的基礎之上的。經濟復興到了今天這種地步,今后將會被發達國家視為競爭對手,技術引進就會變得困難,如果一直這樣依賴外國技術,未來會有很大的隱憂。
我經常思考,脫離現有的知識和技術,為了今后開發嶄新的卓越的技術,需要什么條件?觀察技術開發成果產生的要素,“知識”和“學問”當然是很重要的,推進技術開發的“能力”也很重要。另外,當事人所持有的“思維方式”更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今天我想圍繞在技術開發中所需要的“思維方式”這個話題,談一談自己的想法。
要回答“為什么自己必須從事技術開發工作”這一問題。
自1959年創立公司以來,我們每天都忙于技術研發。最初的動機是,無論如何也要讓聚集到企業來的員工們有飯可吃。但是到了今天,我時常反省,我們需要更高層次的動機。
說到技術開發的目的,有人希望借此取得博士學位,有人希望讓事業成功,賺更多的錢。如果技術開發的動機來源于追求個人的利益或者興趣,那么在取得博士學位以前或許會拼命努力,但是在獲得博士學位以后,學習就會懈怠。所以,技術開發的動機最好不要來源于個人原因,需要追求更高層次的動機。如果在動機中能夠找到當事人的人生意義,那就太好了。
有志于從事技術開發的人,必須對自己的開發課題抱有自豪感。只要喜歡,即使深夜也會懷抱熱情,努力工作。如果抱有厭煩情緒,就不可能有任何成果。所謂“有情人千里來相會”,首先要迷戀上自己的工作,這一點對于推進技術開發非常重要。
確定技術開發的課題后,不要有“課題中的這個點非常困難”這樣負面的想法。
在決定研究課題的階段,我們會有各種各樣負面的想法,也確實要對這些負面的部分進行充分的研究探討。但一旦確定了研究課題,進入開發的階段,就必須拋棄所有負面的想法。在決定研究課題時,我們當中也有持有負面想法的負責人。這時我會對他們說:“不要有這樣負面的想法,讓我們一起來考慮,怎樣做才可能成功。”
只要是一個課題,哪怕是一個連技術開發都稱不上的小課題也行,趁年輕時,讓他們全力以赴地投入,逐步增加其自信,然后讓其負責更大的課題。我就是這么做的。我覺得不僅僅大的技術開發是這樣,看上去很瑣碎的日常工作的改良改善和創意也是一樣的。
從事技術開發的人,往往會被認為是冷靜的、理性的。但是,觀察我們公司從事技術開發的伙伴,很多是容易莫名其妙感動的人。理性的、冷靜的人,往往無法燃燒自己。技術開發是辛苦工作的連續,只有對于小小的進展能夠激動欣喜的人,才能從事這樣的工作。
我在公司內部一直說,我最需要的是“自燃型”的人,其次是可以被點燃的“可燃型”的人,最不想要的就是無法被點燃的“不燃型”的人。無論為他們提供多么好的課題,無論怎么為他們描繪這個課題的重要性和未來的夢想,他們都不能被打動。不能點燃自己的熱情的話,不管腦子多好使,都不能信賴他們。
對于不能嚴格地要求自己的人,技術開發的成功是靠不住的。
要做到嚴格地要求自己,就必須有一顆純粹的心。僅僅憑借大學里學到的知識,是無法得到優秀的研發成果的。如果沒有基于圓滿人格的思維方式,就不可能取得卓越的研究成果。同時,技術開發還必須具備主動向艱難問題挑戰的積極性。
再次重復,我們愚直地相信技術開發工作具有無限的可能性。一旦確定技術開發的課題,就心無旁騖、持續努力。
迄今為止,我們進行了很多項目的研發,其中就有持續8年才成功的項目。技術開發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持續懷抱“不懈努力達至偉大成功”的強烈信念。即使需要花上數年的漫長時間,也要忍受孤獨,堅持研發。一邊相信無限的可能性,一邊堅持腳踏實地、持續努力,堅信這么做,一定可以取得優異的成果。
對于我們這種企業非常重要的是技術開發的時間節點。有些技術的完成時間如果晚了幾個月或者一年,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我們在確定開發課題時,一定會同時確定完成日期。我們設定的研發目標,幾乎一定是遠遠超過我們當時的能力的。由于選擇了遠在自己能力之上的研發目標,在什么時候達成就成了決定成敗的關鍵。錯失了時機,研發工作就會變得毫無價值,所以一開始就必須定死研發的交期。
領導這種研發的負責人所需要的是預測能力,就是預測在未來的某一時間點到來前,能否將自己和團隊的能力提高到與研究課題相應的高度。誰都可以按照現有的能力來判斷研發能否成功。但問題不在這里,而是有意選擇現在無論怎么努力也無法完成的課題,下定決心在未來某個時間點完成它。
我們要求開發人員用“將來進行時”來看待自己的能力。我們努力培養能夠這么去做的人才。實現現在可以做到的事情,那是理所當然的。但是,目前沒技術、做不到的事情,想方設法一定要做到。這時候就需要上述的思維方式。
我們在選擇技術開發課題時,可以說全部都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以我為首,所有的相關人員都走進市場,市場究竟需要什么,身臨其境,直接去體會。這種做法雖然原始,卻是最可靠的方法。但是現在,我們倒過來想:“包括制造技術在內,綜合利用自己各方面的卓越技術,能夠創造出什么樣的市場?”
自17年前我們從一個小工廠開始創業以來,在自己接單、自己制造的過程中,“一旦確定了目標,就絕對要做成”。在這方面的熱情,我自信絕不亞于任何人。
到了這個地步,我認識到,僅僅是將粉體均勻成型這一項技術,如果不斷鉆研,也能夠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廣應用。技術人員在將自己的技術應用于新的領域時,需要考慮這項技術是低水平的,還是國際通用的高水準的。當然,技術人員必須努力讓這個技術達到國際通用的高水準。
我認為,考慮到日本今后的發展,必須改變一直以來依賴技術引進的思維方式。想到這里,我不免感嘆,日本人為什么在設定開發目標這一問題上顯得如此差勁呢?日本人在開發目標確定以后,達成目標的能力非常之強。對于設定開發目標本身,日本人的水平卻不高。
我想可能有很多原因,如和歐美人相比,“發想”(日語詞,意為主意、想法)不同,語言表達能力不同,日常思維方式不同等。今后在推進新技術開發的同時,要追根究底,弄明白究竟為什么要進行這樣的開發,必須在目標設定上付出更大的努力。今后我們將在研究開發的道路上繼續邁進,但要進行他人無法完成的卓越的技術開發,這需要借用大家的智慧,得到大家的協助。
(摘自微信公眾號“管理的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