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開城
近年來,電信網絡犯罪頻發高發,已成為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幸福感的社會“公害”之一,人民群眾深惡痛絕。以江蘇省無錫市為例,2018年以來,共起訴電信網絡犯罪1300余件2500余人,其中,利用電信網絡實施詐騙犯罪占大多數,且涉案金額特別巨大,危害后果特別嚴重。
鑒于電信網絡犯罪的專業化、公司化、智能化、遠程化、鏈條化等特點,且該類犯罪的形態在打擊中不斷演變升級進化,隱蔽性越來越強,要實現精準打擊難度很大。實踐中,主要存在打擊不深、不全、不透等問題。不深,指的是“淺層化”打擊,一般很難打到犯罪集團的核心層,尤其是跨境犯罪集團,多是打擊、剪除了外圍犯罪,首要分子、骨干成員往往隱藏在幕后,逍遙法外。不全,指的是“碎片化”打擊,難以鏟除摧毀上、中、下游等整個黑灰產業鏈。不透,是針對犯罪事實而言,指的是“局部化”打擊,由于整個涉案事實的證據難以收集、固定,無法構建閉合的證據鎖鏈,只能查清多少就指控多少,打擊效果大打折扣。
治重疾需下猛藥。懲治電信網絡犯罪,關鍵是要打實打準打狠,才能有效遏制此類犯罪蔓延發展的態勢。
要攬瓷器活,須有金剛鉆。精準打擊有賴于過硬的專業打擊能力,這是打擊的“硬核”所在。組建專業化辦案團隊,專司電信網絡犯罪辦理,以專業化辦理應對電信網絡復雜化犯罪,就成為司法辦案必然的選擇。當前,專業化能力建設,尤其是電信網絡能力建設是打擊電信網絡犯罪當務之急的首要任務。除此之外,電信網絡犯罪還涉及金融、知識產權等專業知識,僅具備法律專業及電信網絡知識是不足以對抗的,還需要借力借智,依托專家智囊團輔助辦案,有效解決諸如知識產權、證券期貨等各類專業難題。
除了專業化打擊,協同集成打擊也是關鍵。電信網絡犯罪是當前“跨界”犯罪的典型代表,跨行業、跨系統、跨地域,甚至跨國界,且涉案人數多、涉案事實多、涉案證據龐雜,單純靠一個單位、一個系統乃至一個地區來打擊治理是無法做到一網打盡、“除惡務盡”的,必須凝聚多方力量,強調協同集成打擊,方能凸現打擊效果,否則就是事倍功半。
通過辦案,我們認為,一方面,在偵查階段,要強調檢警協作配合,通過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引導偵查,進一步明確偵查方向、取證要點及標準等,凝聚司法打擊合力。另一方面,為了更好地偵查取證、循線深挖徹查、實現全鏈條打擊、最大限度地追贓挽損等,必須注重跨警種、跨地域、跨行業協同作戰,比如刑警、網警、經警的協同作戰,各地乃至各國警方的協同作戰,司法機關與金融機構、網絡平臺以及電信等其他行業主管部門之間的協同作戰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這是電信網絡犯罪的特點決定的作戰打擊模式。
電信網絡犯罪之所以愈發猖獗,能大行其道,關鍵在于犯罪分子善于揣摩利用人性的弱點,手段詭詐且不斷翻新,欺騙性、迷惑性較強,導致眾多不明就里的被害人心甘情愿被“誘殺”。所以,在高舉高打的同時,邊打邊防、群防群治,打防并舉也同樣重要,不可缺位。司法機關要落實“誰執法誰普法”的主體責任,及時將辦案資源轉化為宣傳預防及社會綜合治理防控的手段和對策,不斷增強社會大眾的鑒別能力和風險保護意識,警醒社會大眾不要錯把“陷阱”當“餡餅”,錯把“誘餌”當“實惠”。同時,引導網絡平臺等行業主管部門完善制度漏洞、加強行業監管,不給犯罪分子可乘之機。
(摘自8月11日《檢察日報》。作者為江蘇省無錫市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