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瑩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學習欲望越來越高,對知識的需求空前強烈。新課改強調要以素質教育為主,不斷提升小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和活動參與能力。主題班會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活動內容,成功組織的班會活動能增強班級的凝聚力和鍛煉學生的參與能力。教育理念和班會設計是主題班會成功開展的關鍵。本文以小學主題班會的類型為切入點,詳細研究與主題會相關的設計并提出若干解決策略,力求為小學主題班會的良好開展增添助益。
關鍵詞:新課改;主題班會;有效設計;參與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5.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22-0242-01
在新課改之前,小學教學主要以課本內容和考試成績為主,常常忽視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精神需求。新課程改革后,主題班會改變了開展方向,將更多人性化、創新化的元素融入其中。班主任教師應按新課改理念將學生作為班會主體,通過細心觀察和關心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造能力。班主任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完善,用不斷累積的知識資源豐富學生的學習理念。在組織開展班會前,要先設計有效的班會方案,從班級實際情況出發,選擇符合學生特點,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
1.小學主體班會的類型
1.1?以節日為主題。
我國每年都大量的節假日,教師可選取其中比較有代表意義的節日作為班會的主題。例如,學習雷鋒紀念日、植樹節、整體國家安全日、禁毒日等。選擇這些節日為主題,能幫助學生深層了解節日的涵義,并將其深深的印在腦海中,進而實現預期教學目的。
1.2?突發性主題。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意外和驚喜,老師要抓住這些閃光點組織針對性的班會活動,讓學生懂得突發事件引發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后果,進而達到教育效果。簡單舉例,當前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圍內施虐,剝奪了幾十萬人的生命。教師可以病毒為主題組織開展班會,告訴學生可能引發病毒流行的因素及可怕后果,教育學生應該如何明面對病毒、戰勝病毒。
1.3?定期主題。
教師可每月或每周定期組織召開學習班會,總結近段時間內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活動參與情況,對先進的學生給與肯定,對落后學生進行鼓勵,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主題班會的具體設計開展
2.1?鋪墊愉悅的氛圍。
新課改要求要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生活學習。主題班會的設計也要符合這一理念,在班會開始前渲染濃郁的歡樂氛圍,摒棄嚴肅的說教,加強師生間的互動,近二年實現主題教育的召開目的。輕松愉悅的氛圍、朋友般的師生關系,能將小學生的創造能力發揮到極致,使其受用終生。
2.2?強針對性。
新課改強調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制定差異化的教學方式,主題班會同樣如此。強針對性的主題班會更有助于發現學生的隱藏問題,并制定有效的解決方法。這里說的強針對性還包含一定的教育意義,教師在選擇主題時要以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為主要參考因素,更多關注值得小學生注意的問題。例如,過馬路走人行橫道、撿到錢物要上交等,讓學生通過主題班會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中獲得關于人生的啟示。
2.3?主題班會的組織形式。
除傳統的教育方式外,主題班會的開展還可以采用講故事、演小品、體育比賽等形式。如,教師布置一個題目,然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先講一個與主題相關的小故事。創新形式的主題班會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實現教育目的。
3.主體班會的開展辦法
3.1?籌備階段。
教師可先根據當前的流行熱點或熱門話題設計班會主題,并對學生的疑問困惑進行解答。主題選擇要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年齡特點,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優勢和弱點,借此選定班會主線,讓每一名學生都成為班會的參與者并能從中受益。
3.2?具體實施。
在班會召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題班會不能是教師講、學生聽,而是需要師生平等的共同參與。教師可先設計個小游戲或講個小故事,讓學生來理解會意義。教師要恰當選擇適宜班會召開的時間并掌控好班會局面,事先做好充分準備,避免班會召開過程中出現意外。
3.3?班會總結。
假設一次主題班會為45分鐘,也就是一堂課的時間。教師可將前5—10分鐘設定為氣氛渲染和主題代入,中間的25—30分鐘為主題會議,最后的5—10分鐘為總結。班會總結可先從學生開始,具體內容包括總結會議內容和提出意見。總結形式即可以是學生個人發言,也可以是經由小組討論后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值得注意的是,班會總結應是愉悅、歡快的,不可過于嚴肅和形式化。在學生總結完成后,還要進行教師總結,提醒同學值得注意的問題,并肯定大家的積極參與,鼓勵大家再接再厲。
結束語
綜上所述,社會變革促使新課改不斷深入,要求必須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此背景下,班主任教師在選擇班會主題時,要從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為入手,緊抓每一次班會召開的機會,培養學生學習和創造能力,進而達到主題教育預期。
參考文獻:
[1]?李世春.新課改背景下小學主題班會的有效設計與實施策略及措施[J].基礎教育研究(中旬),2016(08):159-161.
[2]?劉煜民.當前小學主題班會存在的誤區及對策研究[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教師教育),2018(15):250-252.
[3]?董洪亮.“教學傳統”的實質與層級:一種可能的分析框架[J].全球教育展望.2019(38):181-183.
[4]?張劍鋒.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文化:變遷、反思與重建[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9(09):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