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輝
(山西五建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太原 030013)
中國的古城墻作為一種建筑形式,在世界建筑史上獨樹一幟。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古城墻的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日益體現。古城墻的歷史是城市發展變遷的縮影,城墻上角樓、城樓等建筑均有極高的研究價值,甕城的布局和城磚上的銘文更為研究歷史提供了寶貴依據。如今,城墻與城市規劃和建設完美結合,它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更將豐富城市的景觀風貌。
岢嵐古城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明代山西境內城墻體系建筑技術、施工工藝的重要實例,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對岢嵐城墻的修復,成為國內外賓客了解中國古代邊塞文化發展史的重要途徑,有效推動當地旅游產業和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而在酥堿城墻磚修復過程中,采用傳統的全拆補砌法,不僅對城墻的破壞力度大,還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岢嵐縣古城文化旅游項目城墻保護修復工程全長3800m,缺失約1010m,殘存長約2838m。通過采取人工隔丁掏丁、扁鋼植筋將修復城墻與原內襯磚拉結,保護歷史原貌避免古城墻遭受二次破壞,確保古城墻的修復質量及結構安全,還節約了材料。該技術科學合理,結合實際,既節約施工成本,又保證工程質量,同時也縮短了工期,取得較好的效益。
本技術主要針對既有古城墻破損情況進行現場勘查、實驗分析,探明破損原因,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修繕措施,確保在不破損既有城墻的情況下,對城墻進行原貌的修繕恢復,確保城墻的修復質量與安全。
從中間向四周進行拆除酥堿城墻磚;拆除后,采取人工隔丁掏丁、扁鋼植筋拉結將修復城墻與原內襯磚拉結;修復城墻砌筑為梅花丁砌筑,掏丁位置整磚補丁補砌,未掏丁位置半磚補砌。
(1)該技術先進,設計科學,施工簡單。
(2)解決了傳統的全拆補砌方法存在的不足,避免古城墻原貌遭到二次破壞,確保古城墻的修復質量及結構安全,同時節約了材料。
拆除酥堿城磚→人工掏丁→清理→扁鋼植入→補砌→驗收
為了避免對古城墻產生二次破壞,拆除前需確定拆除范圍,確保四周磚茬保存完好,按酥堿深度超過20mm,面積超過15m2為依據,進行拆除范圍界定,并用粉筆圈識,如圖1 所示。

圖1 大面積酥堿的古城墻立面
拆除前,確定中間部位丁磚,用鏨子順灰縫剔除該丁磚四周順磚,用手持切割機切割凸出丁磚;從該位置開始向四周大面積切割拆除,拆除至界定邊緣部位時,沿拆除范圍線,用小鏨子順著灰縫輕擊至磚松動,清除酥堿磚,如圖2、圖3 所示。
拆除完畢后進行基層清理,去除基層白灰,切割修補基層墻面,噴水濕潤。
剔除表面酥堿層后,在剔除的墻面底層丁磚位置,隔丁掏丁,即隔一個丁磚,下一個丁磚位置用小鏨子順灰縫掏孔,上下兩皮磚掏空位置錯開,如圖4 所示。

圖2 酥堿磚起始拆除位置

圖3 剔除酥堿城墻后平剖

圖4 隔丁掏丁平剖
將被掏的丁磚位置周邊范圍內清掃干凈,然后澆水潤濕周邊磚塊,使周邊磚塊飽和更具粘結性。
在橫向間距500mm,豎向間距為每5 皮磚的灰縫處,植入扁鋼。扁鋼規格為50mm×5mm,錯開定孔位置布置。扁鋼植入基層300mm 深,外露100mm,以備磚壓砌,確保拉結牢固可靠,如圖5所示。

圖5 植入扁鋼平剖
按原有城墻砌筑方法(即梅花丁砌筑方法進行)砌筑,掏丁位置用整磚補丁補砌,未掏丁位置用半磚補砌,保證新砌城墻與舊有城墻結構的拉結穩定及外觀整體效果。
施工完畢后,施工單位首先要進行自行質量檢查評定,在此基礎上,參與修復施工的各有關單位共同對本項目的質量進行抽樣復驗,根據相關標準規范的規定以書面形式對工程質量達到合格標準做出確認,方可進行下一步施工。
(1)項目部建立班組自檢、互檢和交接檢制度,班組質量員及現場施工員在操作過程中要及時進行自檢、互檢,對發現的問題及時糾正;嚴格貫徹執行安裝與土建間、班組間的交接質量檢驗制度,出現不合格要立即糾正,否則不得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建立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對安全檢查要形成記錄。
(2)建立成品保護制度:城墻外包磚每砌筑五層用彩條布覆蓋,防止墻面污染。
(3)對進場青磚實行全數檢查。主要檢查內容包括:尺寸、表觀質量、色差、平整度、敲擊聲音,不得有裂縫、空洞、細眼等缺陷。查看所用仿古青磚的進場合格證,應保證青磚規格統一且為同一批次生產,對不符合設計要求及施工要求的磚予以退貨。
(4)施工現場的砌塊堆放高度不宜超過2m,堆放要平整,并做好排水措施,使砌塊保持干凈。
(5)墻體灰縫應橫平豎直,砂漿飽滿,砌筑用砂漿應隨鋪隨砌。豎縫凹槽部位應用砌筑砂漿填實,不得出現瞎縫、假縫、透明縫。水平、豎向灰縫的砂漿飽滿度,按凈面積計算均不得低于90%。在砌筑砂漿初凝后終凝前,將灰縫刮平。臨時間斷處應砌成接槎形狀。
(6)要嚴格按照規范要求設置角度匹數桿,對匹數桿的位置和傾斜度進行復驗,確保匹數桿無誤。施工過程中,每砌筑一定高度對城墻坡度進行檢測,以確保符合設計要求。
本文詳細介紹了古城墻外包磚大面積酥堿修復的施工程序,從酥堿磚拆除、修復城墻與原內襯磚拉結、修復城墻砌筑等要點進行了描述。該施工技術與傳統的全拆補砌方法相比較,工藝簡單,既避免古城墻原貌遭到二次破壞,又確保古城墻的修復質量及結構安全,節約材料,經濟適用。同時,使岢嵐歷史風貌得到科學展示和體現,并成為岢嵐古城的文化亮點,為今后類似古城墻修繕保護工程,對于局部零星風化、酥堿、糟朽的城磚拆除、補砌施工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