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吳 曉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在《孟子》中無意讀到的這句話,使筆者萌生了寫這篇文章的念頭。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做不好,要先以自身為出發點進行分析。作為一名專業教師,教學中經常會遇到一些技術有困難的學生,他們每天都在“刷”音階與琶音,但是技術似乎還是沒有什么進步;很多藝考生在考前需要突擊的時候,技術很難提高。遇到這些問題,老師該怎么辦?是否足夠了解學生,能夠根據他本身的現有條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單純的一個“練”字顯得蒼白無力,怎么練?如何有針對性地布局安排學生的每日練習計劃?這些,不得不讓我常常思考。
成功的鋼琴演奏需要兩個方面的互相輔助,一個是心理因素,主要體現在趣味、想象力、理解力、還有色彩感等;另一個是生理因素,主要是人體機能的靈巧和演奏時的各種復雜動作,這一因素如果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對癥下藥,事半功倍絕不是夢。因此,技術訓練必須要具有明確針對性,要“對癥下藥”,既要有一個長期的計劃,也需要研發某些專門練習,可以幫助演奏者速成或者短期迅速提高。但專項練習的時間不宜過長、過多,而且可以分配在不同的曲目中進行訓練,具體的時長和內容,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作品進行適度調配。
筆者在汗牛充棟的鋼琴習作庫中,搜羅出了幾本比較有代表性的教材分享給大家,并進行簡要分析,這些練習冊都是教學專家們在不斷的教學積累中編纂積累出來的精萃,是在分析了浩若煙海的鋼琴文獻后總結出來的主要音樂表現技術手段。這幾本技術專項訓練教材分別是:恩斯特·馮·多納伊《全面掌握鋼琴演奏技術精要的手指練習》(Ernst von Dohnányi,Essential Finger exercises for Obtaining A Sure Piano Technique)、拉斐爾·約瑟夫《高級鋼琴演奏技巧》(Rafael Joseffy,School of Advanced Piano Playing)、阿爾伯特·喬納斯《現代鋼琴演奏大師們的超凡手指練習》(Alberto Jonas,Master School of Modern Piano Playing & Virtuosity)、阿爾弗雷德·科爾托《鋼琴技術的合理原則》(Alfred Cortot,Rational Principles of Piano Technique)、卡琳娜·波波娃《現代鋼琴演奏技巧實用教程》(Galyna Popova,Practical Guide on Modern Piano Performance Techniques)[前三套大家可以在國際樂譜庫網站上下載免費英文版本(imslp.org),后兩本國內已經出版了中文版]。希望大家由此可以對鋼琴技巧有一個新的認識。每個人學習過的曲目不同,面臨的困難也不同,所以觸類旁通的“點”也會迥異。當你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教學時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


首先介紹的是恩斯特·馮·多納伊,著名的匈牙利鋼琴家、教育家,出生于1877年,師從李斯特的學生伊斯特萬·托曼(Istvan Thoman),他最著名的學生包括作曲家巴托克和鋼琴家席夫。早年,多納伊就以極高的成績獲得了作曲和鋼琴的文憑,之后曾短暫師從李斯特另外一位學生達爾貝特。《全面掌握鋼琴演奏技術精要的手指練習》出版于1929年,由40條練習和相關變體組成,作者在前言中說希望學生通過學習這本教材因繁就簡,直指本源。40條練習分成手指的獨立和強化、音階與和弦、雙音三大部分,并按照難度指數又混合劃分成簡單、較難、難三部分。作者在每一類練習中還提出了具體的轉調位置的練習方式,以供使用者選擇。
第二本書的作者拉斐爾·約瑟夫,1852年出生于匈牙利,在布達佩斯師從海勒的老師鮑爾(Friedrich Brauer),之后又去萊比錫與莫舍萊斯學習,然后去了柏林師從陶西格,最后又在魏瑪師從李斯特。這位技巧輝煌的鋼琴家因為對于舞臺的恐懼很早就選擇了教學來發揮自己的余熱。《高級鋼琴演奏技巧》這本書一共分為24個章節,作者并沒有寫下詳細的前言或者使用說明,但是詳細的分類目錄可以讓每一位使用者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在此特將這24個章節的標題大意譯出:1.五指練習;2.帶保留音的手指練習;3.穿指;4.音階練習;5.顫音;6.琶音;7.六度;8.八度;9.半音階練習;10.同鍵換指;11輕巧的手腕動作訓練;12.增強手指獨立性和力量;13.和弦與手腕的練習;14.雙手的交替和交錯;15.各種觸鍵;16.大指練習;17.黑鍵和白鍵的滑行;18.刮鍵;19.跳躍;20.裝飾音;21.分解和弦和聲部輪廓練習;22.手指的伸張;23.弱和極弱的力度練習;24.節奏練習。讀完這24個標題,相信大家一定發現這個基本上也是作者對于技術拓展的看法。通過固定位置和五指獨立性的手指技術訓練,拓展到手臂、手腕技術,然后各項內容繼續深入再拓展。1903年出版了這本書之后,這位勤奮的鋼琴教授又在1913年出版了另外一本《鋼琴必學技巧》(First Study for The Piano),這本書的副標題為向高級程度前進。和前一本相比這本書在開篇增加了無聲的鍵上手臂和手腕練習,并在上一冊的24類練習的基礎上擴充到近八十種練習內容,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擴充閱讀一下。



第三本書的作者阿爾弗雷德·科爾托的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他1877年出生于瑞士,曾經先后師從肖邦的學生德孔布(Emile Descombes)和迪梅。他的這本《鋼琴技術的合理原則》出版于1928年,中文版于1985年出版,翻譯者是曾經在巴黎師從于他的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洪士銈先生。這本書和第一本一樣,都有一篇值得詳細閱讀的前言和使用說明,科爾托在他的這本書里還詳細闡述了練習計劃,如何使用和安排練習結構,并再三強調休息的重要性,同時,還附有一張專門的變化表,供移調練習參考。書中特別要求每次練習以《每日鍵上運動》作為開篇,九個為了手指、手、手腕活動的預備練習主要是指導學習者練琴前需要先活動開關節,類似體育訓練中的熱身練習。和之前的兩本教材不同,這位法國教育家把鋼琴技術分成五類進行訓練設計:1. 手指的獨立、平均和靈活;2. 大拇指的向內旋轉(音階、琶音);3. 雙音和復調練習;4. 手指的伸張;5. 手腕的技巧、和弦的演奏。在這本書中作者極為詳細地解釋了每種技術的演奏方式,最有趣的是正文結束以后還附有一個按照技術類型劃分的曲目表格,囊括了大多數重要鋼琴文獻。大家通過對照閱讀,會有很多新的體會和收獲。1982年我國還出版過和科爾托同時代的法國著名鋼琴家瑪格麗特·隆的《鋼琴技巧練習》(Le Piano),現已絕版。
第四本書的作者卡琳娜·波波娃教授長期執教于星海音樂學院,曾經擔任烏克蘭敖德薩音樂學院鋼琴系主任。俄羅斯學派對于技術的訓練卓有成效,也有很多專門的教材,但是轉譯為中文或者英文的極為少見,2015年出版的這本《現代鋼琴演奏技巧實用教程》由作者的學生龍穎女士翻譯,這個教程將練習譜例和教學指導分為兩本出版。通過閱讀,大家能夠比較完整、全面地了解俄羅斯學派的技術訓練思路和方法。全書一共分為基礎和高級兩大部分,基礎練習包括11項內容:預備練習——聲音傳導練習;單音與單指支撐練習;和弦支撐練習;弧形抬手練習;連奏練習;五種奏法與觸鍵練習;手指主動性、獨立性與協調性練習;發展4指、5指的練習;伸展練習;大拇指轉指練習;琶音練習。高級練習包括七項內容:同音開始的十二個琶音練習;同音開始的十二個和弦練習;梅特涅手掌伸縮練習;陶西格半音與全音練習;全音音階練習;腦力訓練;季馬金三音組合練習。從開篇的聲音傳導訓練中我們就能發現俄羅斯學派訓練理念的不同。在研讀完前三本練習以后,可以以此換一個角度看技術訓練的進階設計。
最后要介紹的是阿爾伯特·喬納斯的皇皇巨著,這位教育家1868年生于馬德里,1943年在費城去世,他是一位西班牙鋼琴家、作曲家。喬納斯的藝術生涯今日已不為大部分人所知,即便當年他的演奏也以技藝精湛聞名。他在馬德里皇家音樂學院畢業后,游歷歐洲,曾經和李斯特的學生阿圖爾·德·格里夫(Arthur De Greef)學習鋼琴。維基百科中這樣介紹這套著作:“交游甚廣的他突發奇想,與當時的很多音樂家和鋼琴家通信,詢問一些現代鋼琴演奏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把他們的想法總結起來編成一本書。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很多鋼琴家的積極響應,有些鋼琴家特意把他們訓練手指的樂譜寫下來寄給喬納斯,同時把他們自己的關于技術、踏板、指法、練習方法、句法、背譜等方面的經驗告知喬納斯。此外,他們甚至描繪了可以通過手腕動作來闡述觀點的示意圖……”書中收錄有當時最著名的鋼琴家如弗里德海姆(Arthur Friedheim)、弗里德曼(Ignaz Friedman)、薩萬諾夫(Vasily Safonov)、布佐尼(Ferruccio Busoni)、古德森(Katharine Goodson)、戈多夫斯基(Leopold Godowsky)、科爾托(A l f r e d C o r t o t)、甘茲(R u d o l p h Ganz)、巴克豪斯(Wilhelm Backhaus)、布魯門菲爾德(Fannie Bloomfield Zeisler)、多納伊(Ernst von Dohnányi)、加布里羅維奇(Ossip Gabrilowitsch)、列文涅(Josef Lhévinne)、菲利浦(I s i d o r P h i l i p p)、羅森塔爾(M o r i z Rosenthal)、紹爾(Emil von Sauer)、什密特(Leopold Schmidt)、斯托約夫斯基(Zygmunt Stojowski)等人提供的上千份技術練習,這套書中的一些譜例源自一些帶有典型的技術難點的鋼琴文獻,書中還附有作者以英、法、德、西四國文字編纂的詳細解說。與前四本相比,除了詳細的使用指南、編輯意圖外,這本的編者還給使用者提供了詳細的基于2、4、6小時等不同時長的詳細的技術訓練安排,每項練習的時間精確到分鐘。這套教程已經不是一本簡單的技術訓練,而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集成。厚厚七大本的皇皇巨著,的確讓后人在無比佩服之外,再大大地倒吸一口涼氣。這套書,將技術分解成七大冊:《手指》《音階》《琶音》《雙音、八度、和弦與跳音》《力度、自由速度、踏板與記憶》《裝飾音、表情與風格》。限于篇幅,筆者僅在此簡單介紹一下第一卷《手指》的內容。這一卷分為四大部分:伸張練習、固定位置練習、1指的靈活、靈巧訓練、手指練習。每一大類中又分為基本和衍生練習兩部分。而從第二冊開始不僅僅是在闡述訓練技巧的方式方法,更加討論了演奏技巧的藝術化。這套書是筆者目前看到過的最全面、最詳盡的技巧訓練寶典。
五本教材的介紹到此結束,如果大家可以有機會去翻一下書,在琴上彈一彈,才能有真實的體會和感悟。教師只有對于所有的演奏技術,以及教材的訓練目的和進階了然于心的時候,才能給學生最合適的指導和教學設計。同樣,以上教材的介紹順序,也是一個對于鋼琴技術在教學中的梳理和認知過程。與大家分享的同時,也請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