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沙沙,羅新超,王瓊,張萍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四川 瀘州)
目前臨床常見的麻醉方式是腰硬聯合麻醉,將腰部與硬膜外麻醉聯合有利于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量,緩解患者的疼痛感且提高麻醉效果,預防術后發生嚴重并發癥,具有時效性。研究顯示,麻醉期間充分發揮麻醉護士的作用具重要意義,其職責是提前準備麻醉器械或配合麻醉師完成麻醉流程,實時監測各生命體征且給予對癥護理指導,改善心理應激反應具有可行性[1]。為分析腰硬聯合麻醉中麻醉護士的作用及護理措施,報道如下。
選擇2017 年4 月至2019 年6 月本院的腰硬聯合麻醉患者62 例,觀察組(n=31):男17 例,女14 例,年齡18-65 歲,平均年齡(63.46±10.82)歲;手術類型:闌尾切除術有11 例,膀胱手術有13 例,子宮切除術有4 例,宮外孕手術3 例;對照組(n=31):男18 例,女13 例,年齡19-67 歲,平均年齡(63.58±10.12)歲;手術類型:闌尾切除術有12 例,膀胱手術有10 例,子宮切除術有5 例,宮外孕手術有4 例。比較兩組年齡或手術類型等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可比性。
研究對象均采用腰硬聯合麻醉,指導患者選擇側臥位+常規清潔消毒,穿刺部位是腰部2-3 椎間,利用硬膜外穿刺針(18 號)實施穿刺,麻醉則選擇26 號局麻長針,給予0.5%、3ml 布比卡因麻醉措施。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給予麻醉流程宣教與心理指導。
觀察組患者則由麻醉護士給予對癥的護理指導:①麻醉前護理:患者對麻醉知識缺乏正確理解,易產生焦慮或緊張等不良情緒,因此麻醉護士需主動與其交流溝通,穩定情緒且改善心理應激反應,囑咐術前保持禁水禁食,給予同伴教育,闡述麻醉的優勢與以往典型的治愈成功案例,幫患者重建信心,確保患者能保持平穩心態度過麻醉流程,提前準備麻醉期間所用到的器械,完善常規消毒并與麻醉師提前取得聯系,詳細介紹患者的年齡、文化程度與既往病史等基礎資料,協助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同時實時監測患者脈搏或血壓等生命體征,確保后續麻醉流程順利開展[2]。②麻醉護理:麻醉護士為患者搭建合理的靜脈通道,將上肢血管作為穿刺部位,便于手術期間觀察病情,確保管道通暢,避免發生針頭脫落等不良情況,配合麻醉師指導其合理選擇體位,肢體接觸或語言等形式給予患者安慰與支持,穩定情緒且提高手術效果[3]。③麻醉后護理:完善心電監護措施,定期觀察血壓變化,避免低血壓導致腦供血不足,有異常及時匯報醫師處理,將患者護送往病房,做好保暖預防發生寒顫,對其飲食嚴格控制,便于提高麻醉效果[4]。
生命體征:測定患者麻醉前后的呼吸頻率、舒張壓、收縮壓與脈搏指標。
統計兩組發生頭痛、低血壓、寒顫與尿潴留的并發癥。
麻醉前兩組生命體征無統計學差異,P>0.05;麻醉后觀察組呼吸次數與脈搏次數較對照組少,舒張壓與收縮壓較對照組低,P<0.05(具統計學差異),見表1。
觀察組頭痛、低血壓、寒顫與尿潴留并發癥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1 生命體征(±s)

表1 生命體征(±s)
組別 觀察組(n=31) 對照組(n=31) T P呼吸次數(次/min) 麻醉前 15.42±3.25 15.37±3.16 0.0633 0.9497麻醉后 13.91±1.04 14.86±1.13 3.5535 0.0007脈搏次數(次/min) 麻醉前 85.16±2.79 85.12±2.65 0.0597 0.9526麻醉后 74.32±2.87 80.43±2.39 9.3978 0.0000舒張壓(mmHg) 麻醉前 110.95±2.84 110.86±2.43 0.1383 0.8904麻醉后 108.02±1.79 119.58±1.15 4.2120 0.0001收縮壓(mmHg) 麻醉前 86.52±4.43 86.43±4.37 0.0830 0.9340麻醉后 83.12±3.64 75.29±3.12 2.6001 0.0116

表2 并發癥[(n),%]
腰硬聯合麻醉是目前臨床常見的麻醉形式,具有起效快、效果顯著、麻醉時間不受限制或者局麻用藥量小等優勢,在外科手術麻醉中被廣泛應用,但麻醉期間患者對麻醉流程缺乏正確理解易產生焦慮或緊張等不良情緒,導致麻醉流程不能順利進行,因此早期配合對癥護理具有重要的意義[5]。
研究報道[6],給予腰硬聯合麻醉患者實施麻醉護士護理配合能提高麻醉效果,麻醉護士的主要職責是提前準備好麻醉器械并積極配合醫師展開麻醉流程,為麻醉師提供準確的患者各體征數據,術前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改善心理應激反應,穩定患者情緒,幫其重建康復信心,降低麻醉風險發生率,提前準備好麻醉所需的物品,同時麻醉期間合理搭建靜脈通道,選擇上肢血管作為穿刺部位便于觀察病情,確保管道通暢,避免機體發生針頭脫落情況,以手術情況為基點合理選擇手術體位,術后則實時監測血壓值,發生低血壓及時告知醫師處理,將患者護送到病房后做好保暖措施,預防病房內溫度過低導致機體發生寒顫的現象[7],待病情穩定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保持營養均衡搭配滿足實際所需的營養需求,實時監測呼吸或脈搏等生命體征,降低麻醉并發癥率,具有可靠性。
在本次研究麻醉前兩組生命體征無統計學差異,P>0.05;麻醉后觀察組呼吸次數與脈搏次數較對照組少,舒張壓與收縮壓較對照組低,觀察組并發癥率(12.90%)低于對照組35.48%,P<0.05(具統計學差異),說明本研究與史春光[8]文獻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對腰硬聯合麻醉患者采用麻醉護士護理指導能穩定生命體征且預防并發癥發生,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