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海樂
“有小米、雞蛋、火腿、方便面,領福利咯。”老李見個村鄰就嚷嚷開來。“走,春節的福利,去咱村俊才的紙箱廠里領吧。”大家相互轉告著。
腦子靈活的俊才,上過高中,當過兵,見過大世面,轉業返鄉興辦起了工廠。一年了,效益好,為了感謝鄉親們的幫助,村里每家每戶都發上一份福利,以表心意。
上午9點來鐘,廠大院內熙熙攘攘,村民們黑壓壓一大片。領到福利后你提我扛,嘴里還念叨著,“俊才真不賴啊,心里想著俺大伙。”連聲夸贊俊才致富不忘鄉親。
冷不丁,綽號叫“大嘴叉子”的一個村民,呲著大黃牙,不屑地冒出一句話:“廠里效益那么好,給大家就發這點兒東西,打發要飯的吧。”
“滿嘴一股蒜臭味,狗嘴吐不出象牙來。真是個大嘴叉子。”“就你意見多,就你不滿意,回家鉆被窩睡覺吧。”
連環珠璣,多數村民你言我語指責起“大嘴叉子”。可個別不開竅的人,像灌了迷魂湯,好像大嘴叉子說得有道理似的。
大嘴叉子更加得意了,“哼,要我是俊才,福利加倍發。”他的蒜臭味甩出了整條街。
幾個月后,歷經春暖花開、綠夏秋紅,八月十五中秋節來臨了。紙箱廠的俊才著手考慮節日發福利的事情。
“一定要對得起鄉親們,福利一定發好,讓老老少少都滿意。”俊才思考著,“發什么更合適呢?”問廠會計。
“咱廠的效益受大氣候的影響,出現了滑坡,廠長你要慎重考慮。”“無論如何,壓緊別的開銷,老少爺們的福利要多發!”“廠長,那就在以往的基礎上,按雙倍發。”
廠會計和幾個幫手去縣城超市,精挑細選、反復斟酌,采購得滿滿當當。加班加點分揀好,立馬用村委會大喇叭通知大伙領福利。
“喂,喂喂,中秋節了,各家來俊才紙箱廠領福利咯。”
聽到廣播,村民們一下子沸騰起來,涌向村紙箱廠大院。“不是領福利嗎?咋又空手回家了?”“騎俺家的三輪車去領,兩只手掂不完。”“那我叫俺小孫子開汽車去領。”
人們正興高采烈地樂呵著,有個和村里“大嘴叉子”一副德行的人,撂了一塊兒冷磚,“東西樣數怪多,我看就是濫竽充數。”“說不定有人在俊才的廠里趁機從中搞貪污呢。”“糊弄人吧,還有沒有誠意?”
反對的呼聲愈加強烈,俊才也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了。
迷茫中,春節又要到了。俊才紙箱廠的效益,也像寒冬一樣,不景氣。俊才愁眉苦臉,心事重重。“福利發還是不發呢?”俊才的思想上做起了自我斗爭。
俊才在辦公室里焦急地走來走去,一支接著一支抽著煙,滿屋氤氳裊裊。猛然間,俊才伸手拉開了房門,一絲絲的青煙隨即沖出屋子,好像要逃離這沉悶的環境。俊才徑直地走向財務室,做出了最后決定。
對會計吩咐:“福利照常發。”
“好吧,可是,可是……”“怎么了?”“咱財務賬面上,資金不夠啊。”“每家先發一袋米,別的以后補上。”“廠長,我預算了一下,還是不夠。”“我去賒賬,一袋米必須發。”俊才下定了決心。
米運到村里后,挨家挨戶送到群眾的手中。當得知俊才為了群眾不惜賒賬的善舉,都非常地感動。“啥,為了俺的福利,俊才自己賒賬作難?”“大好人呀。”
村民“大嘴叉子”也發了言:“真是難為俊才了,俊才好樣的。”“俊才對咱好,咱也得對俊才好。”不知是誰冒了一句話。“對,咱們也幫幫俊才。”“給,這是我家的一點兒積蓄,希望能幫你闖過難關。”鄉親們爭先恐后伸出了援助之手,遠遠望去,就像涌動的一池春水波瀾起伏……
俊才看著鄉親們送來的“心意”,感動得熱淚盈眶,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