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山
出泰來城東,約行一里路,便有一處湖泊濕地,那就是泰湖了。
我常常在想,是傳說中的王母娘娘遺落了仙鏡于此,還是大自然的靈秀神功造化了這依城而棲的旖旎風光?泰湖以她特有的風韻陶醉著泰來的人們。
春季的泰湖,是那樣嬌羞而含蓄。冰消雪融的湖面,澄澈地映著碧天。煦暖的風撫過水面,粼粼的波痕,跳蕩著春陽的光輝。岸邊的小草,在不經意間鋪就著綿綿的新綠。湖中的蘆葦,筍芽輕抽,泛著綠意。垂柳梳理著蓬松了一冬的長發,春雨便用柔情染綠了她的發梢。久違的水鳥,從遙遠的南國飛回來了。這些鳥兒絲毫沒有旅途的倦意,把一腔的思念,化作在碧空中的徜徉歡鳴和湖面上的親昵嬉戲。
晨曦中雖然帶著些許的涼意,但絲毫沒有阻擋人們來此晨練、閑游。湖邊的廣場,有的舒展身姿,有的倚欄趣談……暖風微熏的中午,一些老人們領著孫兒在廣場上放起了風箏。紙鳶輕飛,白鷺翔鳴,人們生活的歡愉與大自然的天籟交織著。
翩然而至的夏,讓泰湖盛裝打扮起來了。往日如煙的岸柳,變成了小鳥啁啾的翠綠王國。湖水隨著雨季的來臨,變得更加豐盈,漫浸著湖岸的臺階,輕浣著簇擁著野花的小草。寬闊的湖面,蒹葭泛秀,頎影擁波。一叢叢,一片片,稈兒挺葉兒茂,成了禽鳥的天堂。白鷺是湖中仙子,一身素羅銀紗,飄然于湖面,陶醉在晨曦中。早起的野鴨,從不自慚形穢,禮貌地與白鷺打著招呼。那沙啞的回響,隨著漣漪四散開去……
農歷六月天,塞北小江南。六月里的泰湖再也不是蘆葦和浮萍獨享的天地。荷葉田田,碧波擁翠,使人想起楊萬里吟詠的名句:接天蓮葉無窮碧。荷苞含羞,粉靨輕舒,使人駐足遐思滿湖競開的美艷。驕陽似火,雨露弄情,湖中的荷好像一起等來了花訊,不經意全開了。此時扶欄凝眸,眼前的荷花頓時有了靈性。一只水鳥不知是想給這眼前的景致增添生氣,還是追趕水中的目標而誤入了藕花深處。幾番爭渡,葉梗搖動,水鳥終于游出了荷花的天地。
雨后的荷花,更是風情萬種。碩大的荷葉,傘蓋倒擎,迎風暢舉。荷露流轉,玉盤盛珠。那荷花似出浴的仙子,未施粉黛,清麗天然。有的粉頰含笑,映著夕陽的余暉;有的低眉凝眸,欲語碧水落花;有的并蒂相偎,遙對游人笑臉。
當黃昏收斂了暑熱,泰湖廣場上,休閑漫步、狂歌勁舞的人們便多了起來。公園大門臺階前,一邊是民間藝人的吹拉彈唱,二人轉表演,另一邊呢,是草根式的激情廣場演唱會。而湖心廣場上,竟然有七八支廣場舞表演隊在訓練或表演……
夕陽將沉,黛藍色的天空,映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湖畔新居那簡約明朗的建筑,倒映水中,與廊橋、岸柳構成了一幅妙手天成的風景畫。夏日的太湖喲,竟是如此迷人!
時序流轉,涼爽的秋風輕撫泰湖。湖中的蘆葦,換上黃褲翠襖,雖然沒有了往日的生機神采,卻多了一份凝重。荷花早已不見了蹤影,荷葉更顯滄桑,已不再鮮綠。蓮蓬倒是碩大,粗壯的莖稈兒上,蓮蓬脹鼓鼓的。蓮子圓圓,要蹦脫似的。岸柳黃葉飄飛,打著旋兒地輕落湖面,依偎著澄澈的湖水。藍天,碧水,黃葉,這都是泰湖的饋贈啊。
泰湖的景致,可別少了冬的裝扮。不要說是銀裝素裹,更不要說是粉妝玉砌,就單說那寬闊無比的湖面,就像是一塊碩大無朋的水晶。清過雪的湖面,就是天然的溜冰場,成了冰雪愛好者的天堂。拉著雪橇的馬,晃動著清脆的串鈴,與雪橇上的孩子們的笑聲應和著,給清寂的湖面增添了無盡的生機。鈴兒叮當,馬蹄噠噠,葦黃雪白,岸柳銀裝,真是別有一番風韻啊。
移居外地,曾經在泰來小城居住過的人們,這些年重回泰來時,無不感嘆泰來的變化,尤其是泰湖。今日竟然變成了國家4A級濕地公園,聲名遠播,無不叫人感嘆家鄉這幾十年來的巨大變化……
泰湖,我不是歌者,可我用一個故鄉人的情懷,原生態地把您吟唱。泰湖,我不是詩人,沒有勃發的靈感,可我會用心,把您傾情贊美與愛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