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學是一種具有豐富闡釋性的特殊話語體系,既是傳遞文化信息的表意符號,又是一種具有文化、政治和性別訴求等蘊含的話語。因此,在探析華裔美國文學作品時不應只關注內容而忽視其形式,只關注其文學性而忽視其社會功能,要將華裔美國文學創作的形式與內容放在其所處的現實語境中去分析。換言之,要以美國多元文化語境為視野探析華裔美國文學。筆者在進行“華裔美國文學中作者的文化訴求研究”課題研究時,參考了寇才軍的《突圍異托邦:華裔美國文學的話語范式與文化認同研究》一書。本書以文化共同體與族裔文化的關系為切入點,審視了華裔美國文學的產生與發展;以“異托邦”與“烏托邦”哲學對立維度為關鍵點,觀察了華裔美國文學的再現;以多元文化語境為著重點,研究了華裔美國文學的話語方式和文化認同策略,是對多元文化語境下華裔美國文化話語流變的一次回溯與系統分析。
綜觀全書,華裔美國文學的產生和發展與美國多元文化語境有很大的聯系。少數族裔群體在美國這個多種族國家是否有話語權尤為重要,因為只有獲得相應的話語權,才能讓群體訴求得到表述與關注。華裔美國文學作品在不同社會語境下采取不同的寫作策略,是為了更貼切與迫切地表達自身的訴求。基于此,作者以族裔政治多元文化主義為探析視野,明晰這一語境下華裔美國文學的話語偏向。在探析過程中,作者以“異托邦與美國少數族裔文化政治”“文化民族主義者的文學抵抗”“華裔美國文學的地緣學困境”“文化認同危機與華裔美國文化的文化表述”等內容為重點,從華裔家族變遷的小視角揭示整個華裔群族的真實歷史,反諷了美國霸權主義對少數華裔群體的壓迫,對華裔歷史的遮掩。
隨著民權運動在美國的不斷發展,兩性平等訴求也不斷被放大,女權主義運動隨之風起云涌。華裔美國文學受這一社會語境的影響也產生了一定的變化,尤其體現在美國華裔女性作品的興起與發展,正如作者在該書第五章“華裔美國文學文化話語的性別之維”中所說,美國華裔女性文學創作中所表現反抗男權制和種族主義對女性束縛的雙重抵抗話語特點,而雙重特性體現的最終決定權并不是由女性自身特質所“掌握”,而是“掌握”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語境中,也可以說是“掌握”在當時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融合的過程中。
華裔美國文學創作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國多元文化語境影響,但也不能否認其作品內容具有中國烙印,其創作策略受中國文化語境影響,如作者在“英雄傳奇——華裔文學敘事的男性話語”與“木蘭傳說——華裔文學敘事的女性話語”兩節中提到,華裔美國文學作者或多或少會在作品中引用中國元素,如花木蘭等,同時受中國文化語境的影響,作品經常延用中國故事敘事風格。總之,華裔美國文學的興起與發展是受特定歷史影響的,是在美國與中國多元文化語境中產生與發展的,其話語流變受東西方文化主義思潮的影響。
(沈陽理工大學趙紅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