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萍
建設工程造價是指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從籌建、交付、運營后養護、維修所需發生的費用。加強建設工程造價管理,對合理確定和有效控制建設工程造價,規范建設工程造價行為,維護工程建設各方合法權益,促進建筑市場健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近年來,部分省市陸續出臺地方性法規或地方政府規章,例如,《浙江省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建設工程造價主管部門應當建立指導性計價依據動態管理機制和市場調研機制,適時調整指導性計價依據和相關管理措施”,基于市場經濟發展態勢提出創新管理模式等,值得本市學習借鑒。為了加強本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進一步形成市場規范,建議加快制定《上海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辦法》。
一、本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上海市工程造價管理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實行工程定額量價分離和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使工程造價形成機制發生了變革,在體現公平競爭、風險共擔、提升政府投資效益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還面臨以下主要問題:
一是工程造價管理現有制度的效力層級較低。目前,工程造價管理的相關制度散落在各職能單位的規范性文件之中,導致政府投資項目造價管理呈現“多頭管理、各自為政、職責不清”的狀態,各部門標準不一、流程反復、造成公共資源浪費、管理效能低,與上海特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目標不符。
二是建設主體風險防控能力不足。建設主體各方對市場運行經濟規律缺乏一定認識,導致風險防控中必備的一些能力不足。例如,計價管理能力不足,溝通協調機制不暢,工程造價糾紛行政調解效力不強,合同履行過程中變更、糾紛、結算審核問題較多,迫切需要科學合理的定額標準與計價規則、相應的管理制度,以維護平衡各方利益。
三是工程造價咨詢服務缺少行業管理。目前工程造價咨詢服務行業的整體發展規模、素質、水平與市場需求有較大差距。行業發展缺少管理制度導致發展后勁不足,需要造價管理機構對行業加大監管力度,完善造價咨詢服務行業管理規范,形成成熟的工程造價咨詢服務市場誠信體系。
二、相關對策建議
第一,開展深入調研,加強部門溝通,完善協同機制。工程建設造價管理涉及住建、發改、財政、審計、交通、水務、綠化、民防、市場監管等多方面,建議市政府相關部門開展深入調研,傾聽市場建設主體各方和行業專家的意見與建議,進一步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完善協同機制,提升協同效能。
第二,加快制定地方政府規章。工程建設項目是百年大計、工程建設與維護的資金量大,且國有投資占比大,需要從法治化層面進行頂層設計。例如,保障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合理控制國有投資項目的成本,保障工程造價活動遵循合法、公正、誠信原則,切實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相關當事人的利益等,都需要作進一步明確和規范。建議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上海市建筑市場管理條例》等法律和地方性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加快制定《上海市建設工程造價管理方法》。
第三,地方政府規章中應關注相關重點問題。一是明確適用范圍,包括新建工程和既有建筑(含基礎設施)的維修與加固,即覆蓋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投資管理。二是明確政府職責,需特別關注不同部門職責的邊界、部門之間的協同機制以及規章實施后效果評估的內容。三是規范分類管理,工程建設項目涉及國有資金投資、其他資金投資兩大類,應根據投資主體不同,實施差別化管理政策。四是規范動態管理,建設工程造價依據應實施動態管理和適時修訂,強化公共服務,引導工程建設造價的合理確定,以回應行業的訴求。五是加強信用管理,應根據《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細化工程建設造價領域的失信情景及處罰內容,并對嚴重失信實施聯合懲戒。六是形成科技支撐,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工程建設造價數據的收集、造價依據及工程價格信息發布的效能;運用區塊鏈、大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技術,開展價格信息的監測、分析與風險預警等,提升精細化監管能力。七是明確法律責任,建議明確造價咨詢公司及執業人員、政府監管人員、項目投資方的相關責任等。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勘察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