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濤
7月11日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三。這標志著2020年基本建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這一國家戰略目標基本實現,我國航運強國建設又邁出堅實一步。
建設速度按下了“快進鍵”
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造就了國際航運中心今天的建設成就,我們也有幸見證了它的加速發展。
2007年,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指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是中央的重大決策。要從實施國家戰略和上海發展大局出發,加快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二五”以來,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速推進,成效顯著。首先,基礎設施運營效能顯著增強。包括2017年全球最大自動化碼頭洋山四期開港,2019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十年世界第一、連續九年排名世界最佳連接港口之首等,上海物流如今已成為全球貨流重要支點。其次,航運要素市場加快集聚。包括綜合運力規模排名世界第一的中遠海運集團、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中國船舶集團、全球最大的港口機械重型裝備制造商振華重工,以及一大批國際性、國家級航運功能性機構等業界“大佬”匯聚于此。第三,航運服務能級持續提升。上海的船舶險和貨運險業務總量在全國占比近四分之一,集裝箱運價指數已成為全球集裝箱運輸市場風向標。第四,區域協調發展加速推進。長三角大規模區域港口合作邁出堅實步伐,港口錯位發展局面基本形成,圍繞上海的南北兩翼港口群區域逐漸實施一體化發展。
建設“航向”堅定不移
在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風起云涌之際,我所在的中遠海運集運也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發展,航運人有幸成為了國家建設的參與者和推動者,成為了新時代建設者中的一份子。
“十三五”期間,中遠海運集運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用規模與實力連接起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356個港口,為“一帶一路”戰略所帶來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運輸需求搭建“出海”途徑;為配合長江經濟帶發展,1140TEU長江集裝箱示范船“漢海1號”投入武漢江海直達航線,媲美長江上的高鐵“復興號”;創新性推出“重慶—上海”電梯船(通過三峽船閘升船機)天天班服務,中日航線明星產品HDS(High Delivery Service)服務也被運用于長江流域,體現了HDS定時開航、定時抵港、定時提貨的價值核心。布局歐洲、聯網亞太、對接長江,目前中遠海運集裝箱船隊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三,這堅實發展的每一步,都順應了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戰略方向。
建設成果“破壁出圈”
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產生的集聚效應和輻射效應是巨大的。從國家層面看,既示范帶動了整個長三角地區、長江流域經濟帶發展,更輻射至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以及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從企業層面看,從長江到沿海到海外,業務發展半徑不斷擴大;從傳統海運段到供應鏈全程延伸段,企業發展內涵不斷延伸;從港航協同到多產業合作,產業鏈邊界被層層打破;從線下服務到線上“互聯網+”,數字化平臺邊界日漸虛化。
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指出:“經濟強國必定是海洋強國、航運強國。”要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就必須加快建設國際航運中心,盡快走完從“基本建成”到“全面建成”的歷程。創新、合作、服務、技術,將是未來航運發展的主題。隨著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繼續深化,我們也將繼續乘上東風,踐行中遠海運集運提出的“OCEAN AND PLUS”戰略概念,回歸航運本質,做精Ocean服務;緊盯前沿技術,推動數字化航運建設;加強端到端業務發展,深入挖掘全程供應鏈價值。同時,繼續發揮海運在促進世界經貿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事業中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既然是發展成果的獲益者,就更要繼續當好國家建設的實踐者。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泛亞航運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