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輝
今年7月27日晚,一部《平安經》在中國橫空出世,頓時火遍全網!網站介紹此書是以“經”為載體,以辭賦、歌文形式撰寫的平安頌歌,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涉及宇宙萬物等十個方面的知識體系,亦可作為一部小百科詞典,方便讀者掌握體大思精的知識領域。
欣喜之余,勾起了我添置的欲望。想想堪稱“經”的大書,標價又是299元,總不能太過隨意,倘若閱讀起碼得有個虔誠的儀式感。于是乎,當晚在書房焚香沐手、小心翼翼,像展卷品讀一般凝視網友曬出的7張圖片,三五分鐘后,竟使我驚詫莫名,如此“曠世奇書”直叫人匪夷所思。
奇怪之一——《平安經》整部書的每一句話都是“XX平安”這樣流水線生產的句式:“1歲平安,2歲平安……”“西安火車站平安,鄭州火車站平安……”“眼平安,耳平安……”,總之就是把世界各地、各行各業、全身上下……都“平安”了一遍。這本書24.5萬字,僅“平安”二字,據統計至少在5萬字以上。難怪有網友調侃“照這個套路,小學畢業的我也能出書了”。
奇怪之二——這部書是“正經”出版發行的,在天貓的售價為269元。作者也是“正經”的:吉林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賀電,有著“法學博士、書法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一級警監”等一系列頭銜,此外還是全國公安書法家協會主席,已出版專著35部。這部《平安經》以線上線下多種形式被當地媒體推廣,竟然在不少網店賣到斷貨。
奇怪之三——這部在眾人眼里看似“幾歲孩子都能寫”的書竟受到極高的追捧,被譽為“跨國傳世的經類大作”。眾多官方機構、媒體、微信公眾號紛紛為這部《平安經》背書,還刊登了拜讀感言,稱“《平安經》是僅見的首部平安經書,令人感知到一位學者深邃的靈魂和寬廣的情懷”,還隆重宣稱“官員閱讀此書,領悟初心使命。學者閱讀此書,頓悟平安哲理。商賈閱讀此書,企業平安無虞。民眾閱讀此書,安享世間太平”。更離譜的是,有關機構還大張旗鼓組織《平安經》公益朗誦活動研討會,大談感悟與體會。越吹越以為這真是堪與老子《道德經》比高下的皇皇巨著。
這部所謂“前無古人”撰寫的“奇書”真應了《紅樓夢》中的一副對聯: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平素我有點考據癖,總想皓首窮經爬梳一下。先來看看什么叫“經”。《說文解字》將“經”訓為“織”,段玉裁注為“縱線”,以此引申為穿訂書冊的線,進而指書籍。然而這里的“經”當然不是指所有書籍,而是專指官方即漢武帝建元五年,為了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獨尊儒術,儒家經典從顯學成為官學,即為中華文化核心。一般是指儒學十三經,亦即《周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谷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世人奉之為圭臬,成為士子博取功名的必讀經典。由此形成的中華學術之“經、史、子、集”將“經”置于首位,自清以降沿襲至今歷久不衰。再看《牛津通識讀本》,按照佛教的“規矩”,釋門經典按其所載內容,依次可分為經、律、論。在佛教中,只有佛的言說才能稱之為“經”。
賀廳長的《平安經》火了之后,網上各種“經”輪番戲謔。《開心經》《快樂經》《逍遙經》《美麗經》等等不一而足。甚至有人云:月半傾盡畢生所學,嘔心瀝血,用時半個小時,寫成一本曠世著作——《順利經》。極盡調侃諷刺之能事,浚其歡樂沖浪之泉源。俠客島看了《平安經》說:“歡迎大家來品鑒一下島叔的最新創作成果——《健康經》:俠客島健康,島叔健康,島妹健康,島友健康,所有網友健康……有沒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的?我今天能寫10萬字,大概下午六點交稿。”
讀者諸君,這部《平安經》真是奇貨可居!暫且不說它的結構、思路、內容,也不談是否屬于職務作品乃至著作權歸屬?試問當今社會,這部《平安經》裝幀如此考究、內容如此之“水”、溢美之詞如此瞠目,出版書號竟能獲準拿到,還有正規出版社樂于付梓,讀了《平安經》就能確保平安?吹捧還能賣成洛陽紙貴?真是奇哉怪也!到底是低級紅還是高級黑?這背后到底是什么在作怪?想想幾年前的“二胡書記”,組織那場合奏的人難道不知道“書記”的琴藝爛嗎?再看看這次的“奇書廳長”,圍著吹捧的人不知道這本書毫無營養嗎?當年河南省公安廳原廳長秦玉海,平素照相時都需要有人給其支機架、調焦距的“主兒”,并不影響他的作品《真水無香》獲得中國攝影界最高獎,也并不影響他作為攝影家拍的電視紀錄片《一個攝影師和一座山》的公開放映,也并不影響他的作品赴多國辦展。如此咄咄怪事,豈能大行其道?!正如前文俠客島提到的“健康”二字,那是真正的微言大義!常言道:上帝使人滅亡,必先使其瘋狂。江湖上混,早晚要還的。果不其然,事情馬上起變化:
7月28日,人民出版社聲明從未出版《平安經》一書,并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
7月29日,吉林省委決定,成立由省委政法委牽頭,省紀委監委、省委宣傳部等部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賀電所作《平安經》有關問題進行調查核實。
隨后,吉林省公安廳黨委立即召開民主生活會。廳黨委成員一致表示,堅決擁護省委決定,全力配合調查組工作,盡快查清事實。會上,賀電同志作了深刻檢查。
7月30日,群眾出版社表示出版《平安經》一書造成不良社會影響,暴露了很多嚴重問題,將配合有關部門依法依紀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7月31日,吉林省委決定免去賀電同志吉林省公安廳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廳長職務。
緊接著,中紀委國家監委官網發文評“平安經”:如此平安太荒謬。不僅痛批“平安經”背后的拍馬之風,更指向出版流程,追問“都是誰來買這樣的書”,真是問到要害了。
我以為,《平安經》的出現是現世官場浮躁的產物——公權蔑視一切的膨脹。記得唐朝名臣張說積七十年之閱歷曾仿古傳《神農本草經》體式與語調撰著了一篇奇文《錢本草》,茲錄如下:錢,味甘,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解困厄之患立驗。……一積一散謂之道,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合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己謂之智。以此七術精煉,方可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志傷神,切須忌之。區區200余字便把錢的性質、利弊、積散之道描寫得淋漓盡致,其意在告誡世人,獲取錢財要講“道、德、義、禮、仁、信、智”,此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在“賀電們”身上,若是把張說文中的“錢”字,換成個“權”字,一切便瞬間明朗起來。當權利不在制度的籠子內,它自然就能通“神”;當權利不在制度的籠子內,發生再光怪陸離的事,自然也都在“情理之中”。當有人已經忘了自己手中權力的來源,活在肉麻的吹捧中,整天被下屬、被求辦事的人、被朋友圈有所求的人點贊,寫什么都被捧成驚世之作。久而久之,還能指望他有什么“數”呢?念念經、喊喊口號就能“平安”,只是荒謬的幻想。這背后實則是“阿諛拍馬之風”作怪。在談到一些領導干部“官氣”太重時,時任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曾說:“現在有的干部玩過了,飄飄然了,忘記了執政黨和老百姓的關系了。”他還直言不諱地指出:“有的領導干部楷書沒寫好,直接奔行草,還敢裱了送人。”
這件事看似是個笑話,圍觀群眾可以一笑了之。但是很可惜,我們笑不出來,我們更應該深刻反思。因為,這不僅僅是某位領導干部的個案,也關系到黨員干部隊伍的形象。作為領導,平日愛好舞文弄墨本無可厚非,但位高權重造出一本《平安經》這樣的奇書,利令智昏、惡性膨脹到如此程度,此風不可長!作為領導干部,活在美顏環境中,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敬畏人民、敬畏法律、敬畏權力、敬畏監督,萬不可因受追捧而忘乎所以,更不可因接受不到輿論監督而失能。
建設平安中國,創造讓人民群眾安業、安居、安康、安心的良好社會環境,靠的不是“念經”“喊口號”,靠的是法治思維,靠的是真抓實干,靠的是各級政府和黨員領導干部履職盡責、擔當作為,扎實做好每一項事關“平安”的工作。一言以蔽之,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不受虛言,不聽浮術,不采華名,不興偽事。倘如是,則平安可期、海晏河清。
(作者單位: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