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迅飛
摘 要:“好課堂——有生命的課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好課堂”是有生命的,是課程實施的目標、是課程改革的重心、更是培養學生的主陣地,我們追求的好課堂是由教師、教材、學生這三個要素組成的。成就好課堂,需要呼喚有智慧、有責任、擔當的教師;需要有合適的教材(課程),既要有國標知識點,也要有校標合適點;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自主;快樂、高效的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合作能力、思維和自我展示的能力。
關鍵詞:以學生為本;創建有生命;課堂
近期,在學校的組織下,我參加了《當代好課堂》的學習,通過觀看第二模塊的視頻內容。馮校長以講故事、舉案例等進行的講解,我對什么是“好課堂——有生命的課堂”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好課堂”是有生命的,是課程實施的目標、是課程改革的重心、更是培養學生的主陣地,我們追求的好課堂是由教師、教材、學生這三個要素組成的。成就好課堂,需要呼喚有智慧、有責任、擔當的教師;需要有合適的教材(課程),既要有國標知識點,也要有校標合適點;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實現自主;快樂、高效的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合作能力、思維和自我展示的能力。我認為這三個要素是一個有機整體,成就我們好課堂要處理好他們的關系。
一、教師——好課堂的主導者
馮校長說:“中國好課堂不是天降奇兵,是從傳統課堂當中演繹出來的,它的著眼點是傳統課程當中教師、教材、學生三要素的組合關系中的不合理因素”。我覺得教師作為“三要素”之首,好課堂需要積極用習主席提出的“四有”好老師嚴格要求自己,把踐行“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貫穿在課堂始終。一是在新課教學的講授中要做好“ 一講三不講”二是課堂上問題的解決怎樣實現“引、領、放”,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三是用解決問題、活動等方式讓學生學會合作。如:教學《角的分類》一課中,執教者心中要裝有學生,對學生不易理解的地方“平角、周角”有演變過程,要講清夢、弄明白,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平角、周角”的意義;而什么是直角、銳角、鈍角這部分知識點,孩子們可以通過自學掌握的,老師要堅決把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探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教材(課程)——好課堂的關鍵
我們一個班所有孩子都用一套教材,所以教學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做到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經驗,根據學生的差異制定合適的學習目標。而馮校長的實驗數據,也告訴我們重新認識課堂上學生與教材的關系,處理好教材在課堂中的作用是促進學生發展、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一座有質量的富礦。如引導學生學習小學數學2013部編版四年級上冊數學《計算工具的認識》一課時,教師首先要分析教材編排的意義,先讓學生閱讀文本,感知計算工具發演變歷史,重點讓學生認識“算盤”,認識算盤是我國古代的發明,也是我國的傳統計算工具,至今仍然發揮著獨特的作用。其次引導學生認識算盤,對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式學習算盤的計算方法;最后是讓學生學會用計算器。對這三個方面的學習,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現在的孩子可以說是接受著電子產品胎教的一代,所以在計算器的學習上是重點,但不是難點,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本后,進行訓練。但在算盤的認識上就是一個難點了,所以教師課前要做足功課,找好“算盤”的教學具,先通過課件展示讓學生認識算盤;讓學生深刻認識到“算盤”的作用,再進行實踐操作:怎樣用于計數和簡單的計算,讓學生感受到算盤的神奇和我國古人的聰明智慧,培養認識和學習算盤的興趣。
三、學生——好課堂的主體
我們成就“好課堂”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學生,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是在課堂是注重學生合作的能力,讓合作成為學習的文化氛圍,在學生合作的過程中培養組織者、引領者,在合作的過程中有約束或紀律,來保證合作的效果,從而實現學生學習的共同目標的不同發展;二是培養學生優質思維的能力,課堂是動態的、不確定的,讓學生的瞬息萬變中思考、探究,訓練學生思維的邏輯性、深刻性、層次性和創意性;三是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師生、生生、學生個人與班級或小組的交往能力;四是讓學生在課堂是有展示自我的能力激情,學會用語言、動作等方式展示自我,塑造學生的展示意識。
馮校長說:“走進中國好課堂呼喚三大要素,第一是教育理想,第二是道德良知,第三是實驗精神。”我們每一位教師要“為了每一名學生、一切為了學生”也堅守初心不變,去走進我們自己的好課堂。我們一是要牢記使命去創新教學;二是要勇于擔當實驗,讓學生從厭倦課堂,走向享受課堂,也讓我們在生命因講臺而出彩,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