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旭東
8月12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對于糧食安全問題和形成“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社會風尚,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高度重視,多次強調要制止餐飲浪費行為。2013年初,他看到新華社一份《網民呼吁遏制餐飲環節“舌尖上的浪費”》材料,隨即作出批示,要求“浪費之風務必狠剎”,并強調堅決杜絕公款浪費現象。2013年1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使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開展“光盤行動”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費之風,“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同時,一些地方餐飲浪費現象仍然存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機構對北京、上海、成都、拉薩4個城市366家餐館進行的實地調研發現,餐飲業人均食物浪費量為93克/人/餐,浪費率為11.7%。此外,大型聚會浪費則達38%,而學生盒飯有1/3被扔掉。據測算,我國城市餐飲業僅餐桌上食物浪費量就高達1700萬至1800萬噸,相當于3000萬至5000萬人一年的食物量。此外,我國在糧食存儲和加工中也存在比較嚴重的浪費現象。由于儲存設施條件簡陋,烘干能力不足,缺乏技術指導服務,每年因蟲霉鼠雀造成的損失比例在8%左右,核算下來,全年糧食損失浪費大約在400億斤以上。有專家推算,從生產到消費,糧食的浪費率約在28%—30%之間。聯合國糧農組織和國家糧食局的數據則顯示,中國每年生產的糧食中有35%被浪費。
糧食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是國家重要的戰略物資。糧食安全再次引起全面關注,有兩大重要原因:第一,疫情的影響;第二,中美博弈和“內循環”概念的提出。疫情在全球暴發后,一些糧食出口國反應非常快,立即宣布限制糧食出口。根據公開報道,至少有13個國家出臺限制措施,包括越南、泰國、柬埔寨、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塞爾維亞等。俄羅斯農業部長在7月初宣布:計劃將俄羅斯“糧食出口配額制”常態化。百年不遇的“特大疫情”,必然影響全球糧食的生產,再加上蝗災和洪澇災害,2020年全球糧食變得更緊張,世界糧農組織7月發布的報告估計,2020年全球缺糧人口將增加1.3億人,總數達到8.2億人。其中亞洲的饑餓人口最多,非洲的饑餓人口增長最快。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縱觀歷史長河,無數前賢反復告誡我們:勤儉節約為家國興亡之關鍵。雖然改革開放使得我們富起來,但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任何時候都不能丟。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惜衣有衣,惜食有食,讓我們對“舌尖上的浪費”堅決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