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青
“千萬別讓人知道是我說的。”“別寫進去,咱是兄弟,才跟你說這些的。”“領導可能嘴上不說,但會給我小鞋穿。”記者調查發現,基層干部“匿名化”傾向正在加劇。在面對各類采訪或詢問時,不管主題是正面還是負面,都希望在新聞報道或調研報告中隱去名字。
基層干部“集體失語”,主要受政府機構組織文化影響。政府機構是一種典型的科層制結構,強調權力等級,而且考慮到同事關系、領導作風等,人們一般不愿在組織內部過多發表個人看法或表明個人態度。
不排除有些人以“相關干部”或“相關工作人員”自稱,是為了考慮大局、平衡關系,避免過于強調個人,導致個別領導“有意見”。但更多的是,這折射了一種“講真話”的困難。有的人擔心一旦實名反映問題引發關注,會被追責及問責泛化,被上級領導“扣帽子”“晾起來”,或者“誰反映問題,誰負責問題”。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事務千頭萬緒,上級政策到底是簡單高效,還是形式主義,基層干部最容易發現問題,也往往能對上級任務可行性提出意見。如果他們反映問題的風險系數高,就往往不敢說、不能說、不愿說,這也形成了悖論——越是需要解決的問題,越需要匿名反映;越是匿名反映,問題往往越難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長此以往,勢必導致基層治理隱患重重,小事都可能引發大事。
“受諫之難也,非徒受之難,而致人使諫之尤難也。”如果說,敢講真話反映的是擔當,那么愿意聽真話,體現的是胸襟和自信。各級領導干部應該本著“言者無罪,聞者足戒”的原則,堅信“言能聽,道乃進”的道理,多鼓勵基層干部講真話,凝聚推動改革的各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