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偉
摘 要: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是一項重要的內容,這一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可以幫助學生不斷提升文學素養以及對于文字的理解能力,擁有了良好的獲取文字信息的能力,也能給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提供一定的幫助。本文就此展開探討,簡要分析了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引 言
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語文閱讀教學在開展時,一直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由教師帶領學生對于具體的課文以及閱讀材料做出分析,學生只需要記錄要點最后總結文章主旨。這樣的方法無法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提升他們的閱讀理解力沒有幫助。要讓教學活動更有效,必須找準閱讀教學中的重點,重視教學過程中的交流,理解并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進而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最重要的是創新閱讀分析方法,避免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法。
一、重視交流理解
高質量的閱讀活動是學生能夠和文本以及作者之間產生共鳴,由此可以看出在閱讀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就是交流理解。這主要包含兩方面的內容,第一學生通過閱讀文本感悟作者傾注在文本中的思想內涵。第二,借助文本的表達方式以及技巧等獲取自己的感悟。只有學生真正讀懂了閱讀材料,才能不斷發展自己的創造性思維,這也是這一教學活動的最終目的,不斷發展學生對于文字的理解能力,而非讓其成為教師教什么,自己會什么的機器。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對于學生這一方面能力的培養,給學生提供與文本交流的機會,讓他們在此過程中可以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豐富自己的情感。對此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的創設相應的情景,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能更好地走進文本,感悟其中的思想內涵。
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各個學科的學習都在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閱讀教學也不例外,要取得高質量的成果必須先明確這一點。教師應該在教學中做好引導作用,帶領學生逐漸深入文本,自主感悟,而非將其中的主旨內涵等信息全部告知學生。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能更積極的去探索文本背后的內涵,這樣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將閱讀這一活動不僅當做一項學習任務,更能讓其長期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逐漸提升自己的閱讀感悟能力。而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于各個問題的逐步解答也能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也能看到自己在閱讀理解能力方面的提升。對此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教師在閱讀教學開展之前,可以布置相關的預習任務,讓學生合作完成,逐步幫他們樹立起自主學習的意識。
三、創新閱讀分析方法
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教學方法,具體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也要從閱讀分析方法入手進行改善,避免沿用傳統的單一的分析方法??梢杂糜陂喿x分析的方法有很多,例如文本細讀法、群文閱讀法,這些都可以應用于閱讀教學中。例如文本細讀法,這一方法主要讓學生能深入文本,體會其中的思想內涵,從關鍵的字、詞、句入手,不斷提升自己對于文本的感悟能力,在教學中可以靈活利用。還可以引入課外閱讀資源和課內文章相結合組成全文閱讀,學生可以對同類型文章進行對比分析能力。例如在《社戲》這一課文中,其中有非常多精彩細膩的描寫,在教學中可以采用文本細讀的方法。重點剖析其中的語言以及各種場景描寫。尤其是其中第11~13段描寫月夜行船的部分,通過細讀以及分析,能更好地讓學生體會作者當時急于看社戲的心情,深入理解文本內涵,并學習其中的景色描寫技巧。
四、讀寫結合
在語文教學中除了閱讀,還有一項比較重要的內容,即寫作,這兩部分內容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在教學中可以有效結合,讓學生這兩項能力可以得到同步提升。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分析文本的過程是知識輸入的過程,要讓學生能將這些知識內化成自己的能力,則需要適當的輸出,此時寫作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可以采用仿寫、擴寫、續寫或者自主創作的方式開展練筆作文,實現以寫促讀。例如在《回憶我的母親》這篇課文中,最主要的知識目標是讓學生能了解回憶錄的一般特點,記寫真人真事,在記敘中可以穿插議論和抒情。還要讓他們能夠學會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描寫,選取典型的材料,表現人物的優秀品質,以及如何運用樸素平實的語言,進行描寫的方法。在講解完課文之后,可以讓學生開展仿寫練習,進而將閱讀分析中學到的理論知識轉變成自身的實際能力。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有著重要的價值,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作用,在教學中要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需先找準教學中的要點,鼓勵學生自主探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此外還要從教學方法入手,不斷創新,給課堂增添更多的活力。
參考文獻
[1] 宮長義.淺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策略[J].語文課內外,2019(2):159.
[2] 伍曉霞.靈活教學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9(3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