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梁靜
【摘要】面對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傳播技術、受眾信息接收習慣發生的深刻變化,河北邯鄲廣播電視臺《清晨熱線》節目以融合發展為著力點,立足真正為民解決問題,再造節目生產流程,實現廣播端、電視端、網絡端、新媒體端的多樣化播出,滿足各渠道受眾需求;與社會生活深度鏈接,探究融媒體發展與現實生活的緊密結合,打造傳播的深度;保持了主流媒體節目的熱度。
【關鍵詞】廣播 輿論監督 融合發展 主流媒體
【中圖分類號】G220 【文獻標識碼】A
河北邯鄲廣播電視臺交通音樂廣播《清晨熱線》節目創辦于1994年,是國內較早開播的新聞輿論監督類節目,曾榮獲中國新聞獎“名專欄”稱號。在技術引領的新一輪信息變革浪潮下,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傳播技術、受眾信息接收習慣都發生了深刻變化,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逐漸被人們所放棄,受眾紛紛向手機新聞客戶端遷移。開辦了二十多年的《清晨熱線》節目,面對挑戰,在真正為群眾解決問題上下功夫,將融合發展作為突圍的努力方向,在融媒制作、多端傳播以及鏈接社會等方面不斷開拓,致力于打造當地具有強大影響力、公信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一、融合發展,堅守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
2016年,《清晨熱線》節目率先實行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平臺多渠道播出,有關節目的組織生產、運營管理、獎勵機制也圍繞融媒體傳播展開,不僅節目有了更大的受眾群,受眾與節目的互動也更加豐富、便捷。據2019年統計,《清晨熱線》節目通過電話熱線、社會來信來訪、網絡社交平臺等方式受理群眾反映的問題5000余件,答復率100%,其中4500余件問題得以解決。邯鄲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還在每周四、五直接走進直播間,與聽眾交流城市社會治理等問題。“有事找熱線,有空聽(看)直播”,已成為當地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口頭禪。
《清晨熱線》作為邯鄲百姓反映訴求、解決問題的媒體渠道,一方面堅持發揮主流媒體職責,牢牢把握輿論話語主動權,推動地方政府部門依法提高執政水平;另一方面適應媒體業態發展新變化,以融合推動媒體傳播力、影響力提升。2018年,《清晨熱線》節目人選河北省廣電系統“新時代踐行網上群眾路線典型案例”,2019年獲評首屆河北省廣播電視“名欄目”稱號。
二、拓展節目形態,滿足各渠道受眾需求
重塑主流媒體的組織構架、業務生態是時代的要求,也是媒體生存與發展的必然條件。《清晨熱線》作為一檔廣播節目,緊跟發展大勢,對生產流程、傳播渠道進行再造,實現了廣播端、電視端、網絡端、新媒體端的多樣化播出,廣播直播間變成了廣播電視新媒體演播室。在廣播、電視、新媒體平臺上,其節目呈現也各有特點。在實操中,拋棄了預制節目完整文案的方式,由主持人把握節奏,根據現場話題走向隨時調整節目結構。有時節目嘉賓解答完問題后,受眾會形成新的認知、提出新的問題,節目就依勢開展多次討論,不斷深化問題的內涵。
輿論監督類節目通常偏于嚴肅,《清晨熱線》打破常規,把節目內容生活化,致力于打造受眾熟悉、親切、溫暖的氛圍,讓問題春風化雨般得到解決。2019年10月,邯鄲市商務局、邯鄲市統計局負責人與市民交流城市商業治理和市場管理問題,節目組特別制作了由商務局推薦的邯鄲名小吃和統計局發布的邯鄲當年前三季度商業數據視頻小短片,配之以輕松的音樂,讓廣播、電視和網絡不同的受眾群體都能從親切熟悉、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理解、獲取知識、得到滿足。
在新聞采制過程中,《清晨熱線》節目的記者站在受眾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為受眾著想。考慮到不同受眾在感知方式、接收習慣、審美傾向以及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異,《清晨熱線》節目以創新為目標,力爭在題材、產品呈現、傳播方式上有所突破,使報道進入更多的受眾視野,深入不同受眾群體的心中。
三、充分利用“臺、網、端、微、(短視)頻”,拓寬傳播廣度
受眾需求多樣化,使單一平臺難以實現全覆蓋。目前來看,“臺、網、端、微、(短視)頻”給人們營造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立體全面的傳播矩陣。融合,不是簡單地為了聚攏受眾,而是為了更精準地做好分眾傳播。“臺、網、端、微、(短視)頻”等端出口保證了觸達受眾的寬廣面:臺網端留住老受眾,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吸引“網生”新人,短視頻以年輕態、輕松態聚攏淺閱讀人群。現在,《清晨熱線》節目直播結束后,還會將40分鐘的節目內容拆分為融媒體產品,在各新媒體平臺進行二次傳播,延伸傳播的廣度。傳播對位,才能使傳播效果達到最大化。融合發展使《清晨熱線》呈現出多種樣態,也使《清晨熱線》更貼近生活,更緊密地與受眾黏合在一起。
每期節目不僅廣播、電視播出,還要在微信、微博、短視頻進行再次傳播,這已經成為了《清晨熱線》節目的常態。多渠道傳播在節目生產過程當中就開始了,采訪新聞事件的新鮮點、亮點,現場進行微博、微信、短視頻傳播。廣播、電視對《清晨熱線》中群眾所反映的問題共同采訪、各自呈現,新媒體平臺進行二次編輯,進行碎片化、行進式發布,使新聞不斷豐滿,滿足了不同層次受眾的需求。
四、節目與社會生活鏈接,打造傳播的深度
傳播與社會生活密不可分,現在講“萬物皆媒”,媒體傳播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會進步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紐帶作用、宣傳作用、監督作用、建設作用。《清晨熱線》節目宗旨就是關注當地群眾工作生活中的熱點問題,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節目只有融人生活、扎根生活、關注生活的“熱點…‘痛點”“難點”,擰緊與社會生活的鏈接,才能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
邯鄲城市二次供水水質是市民普遍關注的問題,涉及邯鄲市衛健委、城管、房管等多個部門,而責任主體是居民小區物業,多頭監管往往會出現監管職責不明確、監督不力的問題。節目組積極與多部門溝通,發起“城市二次供水專項監督檢查行動”,歷時3個月,相繼對邯鄲市內85個居民小區二次供水泵房環境、設施等進行檢查,及時發布整改情況。對存在“積怨”的部分居民小區,節目組邀請業主代表、物業代表和相關監管部門代表等共同參與節目,不斷進行溝通,達成共識,促進了問題的解決。
傳播是一個深入生活的交流活動,也是思想感情在交流中升華為積極向上正能量的過程。行政部門、事業單位在工作中不可能完全不出錯;工作人員服務群眾,也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滿意。媒體的責任就是要充當好政府與群眾溝通的橋梁,發揮好增進社會各方互相了解的作用,營造出理性包容的社會氛圍,在解決群眾關切問題的基礎上,增強社會凝聚力,提高媒體的公信力、傳播力。
(作者李華系邯鄲廣播電視臺總編輯,梁靜系邯鄲廣播電視臺記者)
(本文編輯:張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