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艷
摘 要:興趣是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的認識傾向,一個人如果對某種事物發生了興趣,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保持清晰的感知,激發豐富的想象和積極的思維,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小學的數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原因較多,也是比較關鍵的。
關鍵詞: 數學課堂;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必須把培養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興趣放在首位,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作為數學教師,應該主動的了解當前學生的所思所想.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去合理地組織教材,挖掘其中的內在興趣因素.把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轉化為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對所學的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主動的去學習.下面,就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結合學生的年齡及思維的特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談談自己見解。
一、建立民主和發展的師生關系
1.關注學生,因為每個學生都是有思想,有靈魂,有尊嚴的人。所以教師要關注班級里的所有同學,從大的方面要做到引導學生成人成才,作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從小的方面則要做到關心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而不是單單關心學習好的學生或自己喜歡的學生,對學習不好和自己不喜歡的學生不理不睬。
2.關注學生的情緒和和情感。教師要發自內心的關心學生,俗話說懂得它的人,不如愛好它的人,愛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實際證明,隨著新課改中有關情感價值的逐步深入,課堂上逐漸由教師主體向學主體轉變,課堂學生由厭學逐漸向樂學,好學轉變。作為老師我們不光要給孩子創造愉快的學習空間而且還不能減少孩子的學習內容,這是作為老師必須要做到的。
3.關注學生的道德和人格,課堂教學不單純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給學生灌輸豐富的道德知識,先成人后成才,教學要具有教育性,這是教育教學中的一條基本規律。作為教師,不僅要積極引導和關注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表現,還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學活動中的各種道德因素,從而使教學活動成為學生學習道德理論知識和豐富的人生的一種體驗。隨著孩子的成長和不斷的獲取新的科學知識,學生也會變的越來越有愛心和責任心。
二、師生關系要做到互相溝通
1.真心對待學生和關愛學生
在教學中,要公平公正的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戴有色眼鏡來看學生,比如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和一個學習不好的學生發生了爭執,教師一定要做到公平,了解事情的經過,不要單方面的批評學習不好的學生,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這樣才會被學生尊敬和信服,作為老師應該多多鼓勵和關心學生。相信他們的潛力,幫助他們改正缺點,更多的是鼓勵而不是批評。
2.展現教學過程中的魅力
個人認為,教師要得到孩子的愛戴自身一定要散發著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有先天形成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自己通過后天的悟性和修煉,自己的專業知識要經得起考驗,不要在課堂出現講題磕磕巴巴的現象,這樣也許會使孩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減弱,甚至失去了探究的熱情。要對自己的課堂充滿信心,自信的面對每一位學生。
三、引入情境,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好奇心是學習興趣的一大重要因素,好奇心主要表現在好問,好動上,但是持續的時間比較短,孩子對枯燥無味的事情是不會有求知欲的,求知欲一旦形成就會是孩子學習的內在動力,有利于形成孩子對學習的良性循環,從客觀上講,有了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就會產生學習動機,它是帶有感情色彩的,是學生自己客觀要求的一個表現。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的主動性來源與興趣,對某個學科感興趣,那個學科的成績就好。就目前的發展趨勢,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在網上搜尋一些有利的材料,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創建探索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現代教育理論曾提出過“三主”的觀點:即課堂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題,讓學生自己探索,教師在旁邊加以補充,并及時的對學生的語言加以整理,體現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理念。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創設一個探索性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變“被動”為“主動”。
2、創設競爭情境,引發學習興趣(以發獎品的方式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我們可以在數學課堂中設置競爭的情景,采用這一方法教師要注意把起點擺的低一點,要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要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是關愛他們的,讓學生們有存在感,每個學生都有每個學生的特點,每個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也存在著差異,所以,有的時候必要的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針對特點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會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并且創造機會讓學生表現,不論對錯,都要培養學生敢于在眾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想法,使所有學生都具有比、學、趕、超的意識。在你追我趕的這樣一個氛圍中進行學習,揚長避短,相互促進,相互進步。
3、建立游戲的性情境,提高學習興趣(寓教育于實際的游戲中)
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問、好勝的特點和數學這門學科本身的邏輯性與思維性,設置了游戲的情境,將教育與實際聯系起來,與游戲聯系起來,寓教育于實際的操作和游戲中,通過各種游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欲望,例如,課堂上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做游戲,參與到游戲中,一方面讓學生對教師沒有恐懼感,另一方面可以積極的調動課堂氣氛,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游戲中獲取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得到全方面的發展。
4、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數學教學
小學階段是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重要階段,學生們在學校進行學習,接受知識,知識、能力、情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學生的記憶還停留在有意記憶的層次上,因此,教師要適當采用具體、形象、直觀的教具來進行教學,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學習帶來的樂趣,既能鞏固知識又能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5、引入故事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成功的教學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不是強制的,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這和學習是一個道理,不要把知識硬塞給學生,要盡可能激發出學生要學習的盡頭,學生不經思考就有體會,想說卻說不出來。教師就不要急于給出正確答案,如果不是經過認真探索還得不到答案就不要啟發他,培養學生先思考后詢問的習慣。個人認為這是教學的本質。教師在教學中營造一個該是氛圍,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知識,而且這種知識是潛在的。
總而言之,教師自身如果沒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就享受不到教學過程所帶來的樂趣,就很難找到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無論何時何地,教師都要滿腔熱血,滿懷激情的講課。才能達到"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效果.所以我們做老師的必須要做到關愛學生,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更好的達到我們想要的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