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高顏
摘 要:積極心理品質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成為一個情感、思想、品質、行為各方面積極向上且正能量的人,地理學科作為一門與日常生活密切關系的學科,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應用于實際,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并且地理學科中展示的我國的綠水青山有利于塑造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地理;積極心理品質;熱愛學習;審美
地理學科作為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基礎學科,能夠使學生收獲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第一時間辨別東西南北,氣候變化,地勢面貌等。“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中學生對于書本上的知識是否能用內化于心,并運用于實際,是一個需要培養(yǎng)和鼓勵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擁有積極心理的過程。積極心理學包括24項積極心理品質,如創(chuàng)造力、好奇心、真誠、勇敢等,培養(yǎng)學生具有積極心理品質有利于學生成為一個情感、思想、行為、性格健全,陽光向上,正能量的人。減少中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叛逆情緒的產生,和誤入歧途的幾率。培養(yǎng)出我國真正需要的接班人。
目前中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重點,還處于以應付考試為主。考試考什么就學什么。沒有真正意識到知識與實際結合的重要性,缺乏對知識的渴望,沒有主動汲取知識的習慣。由此在眾多學科的學習及考核面前產生消極應付、壓力大的心理,從而導致學生內心浮躁。并且現(xiàn)在處于科技發(fā)展新時代,學生每天都在接觸紛繁復雜的新事物,由于老師在課堂上缺少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導致學生思想性格發(fā)展不平衡,不成熟,缺乏判斷力,極易走上歧途。因此利用課堂知識,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是十分重要的。
筆者認為每一門學科的設置都具有其優(yōu)點和培養(yǎng)品質的側重點。地理學科作為一門能夠帶領學生領略祖國大好河山,放眼世界,還能夠使學生結合日常實際應用知識的學科,極有利于鍛煉學生積極接受新事物,善于發(fā)現(xiàn)美好事物的能力。
研究方法
實驗對象:55名七年級中學生,其中男生30人,女生25人。實驗手段: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地理學科教學互動,觀察學生的上課表現(xiàn)及課下作業(yè)完成的程度,考試的成績,包括40道關于中學生地理學科興趣調查問卷,進行綜合評估。
結果與討論
從調查結果看,學生對地理學科感興趣的人數超過半數(占47.27%),且大部分學生(占63.64%)認識到了地理學科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但仍有一部分學生(占7.27%)沒有意識到地理學科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說明老師在課堂上仍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認識上的培養(yǎng),學生沒有意識到地理學科與日常生活的關系,則更不會有將知識運用于日常生活的想法,因此老師首先在思想上讓學生認識到地理學科的可應用性。從調查問卷的結果和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來看,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夠積極回應老師,與老師積極互動,認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與學生成績相對照可以發(fā)現(xiàn),這部分學生的地理成績也較優(yōu)異。說明興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能力,主動地學習知識的收獲大于被動地學習知識。這也說明我們培養(yǎng)學生熱愛學習的方向是正確的。
從調查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地理學科的認識還是比較到位的,大部分(占50.91%)學生認為地理學科是一門邏輯性強且抽象的學生,地理學科可以鍛煉到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地理學科中有大量的地圖和標識需要同學們記憶和掌握,這就需要鍛煉到學生的記憶和應用能力,不可否認目前仍有(占14.55%)的學生認為地理學科中的地圖難以理解,但84.56%的學生對圖像都能很好的理解,并認可了地理學科對于思維能力上的鍛煉。從結果可以看出我們的中學生的素質能力是較高的。但是為什么只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能取得較好的成績?我們推測是由于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明確導致的。目前仍有超過半數的學生對于學習地理學科目標模糊。雖然學生普遍認為地理學科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作用很多,但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理學科知識的次數仍很少,推測是因為很少有機會運用或沒有意識到如何應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沒有感受到應用知識的樂趣。由于目前我們的教育制度是應試教育,學生當下的目標只是將考試考好。所學知識就像空中樓閣一樣華而不實。而我們作為教師,應該將目光放長遠,為了學生能夠更好更積極向上的發(fā)展,在讓學生認識到知識的可應用性之后,再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能力。如在課堂上舉例關于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的有趣故事,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于這樣的教學方法也是十分認可的。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循循善誘,學生聯(lián)系實際的思維就能夠被慢慢鍛煉出來,“實踐出真知”,通過日常生活不斷運用知識,不但起到加深理解,鞏固知識的作用,還能夠從學生的心理上起到正面的反饋作用,使學生對知識真正感興趣。
地理是一門能夠帶領學生領略祖國大好江山的學科,調查問卷的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外出旅游的興趣濃厚,印象最深的景點均是鼓浪嶼、黃山、張家界等這樣風景秀麗的旅游景點,說明學生對于美好事物具有一定的向往,同時學生也表示,熱愛祖國的綠水青山、特殊建筑、人文歷史。說明我們的中學生在心理上本身就具有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他們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事物,熱愛美好的事物,這都是積極心理品質的體現(xiàn)。當然,這是一個很好的現(xiàn)象,那么則更需要老師把握好正確的方向,塑造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因為目前仍有一部分學生(占39.90%)沒有意識到審美能力對于個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說明學生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是自發(fā)性的,并沒有形成意識,這是需要鼓勵和鞏固,老師需要對學生的審美觀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將這樣無意識的行為轉變成有意識的觀念,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審美能力。當學生能夠取得良好的成績,主動收獲知識的時候,正確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學生從美好的事物中得到正能力,那么學生的心理也會更加積極向上,更加陽光,祖國的山河秀麗,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當學生在日后的人生發(fā)展道路上遇到困難,心情不好的時候,也能夠從美好的事物中得到治愈。這就是積極心理品質的能力。從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及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只要我們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有意識的進行引導,就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的審美能力。
中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塑造的最佳時刻,對于學生的教育,我們教師不能與學生一樣只局限于成績的提高,還需要長遠地考慮到學生性格、思想、品德的塑造。作為地理學科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將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使學生從應用知識中得到學習的熱情,從而熱愛學習;引導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關注身邊事物發(fā)生的變化,提高學生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美好的事物,促進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為學生的健康心理發(fā)展負責。
結 論
地理是一門與日常生活中密切相關的學科,通過對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和課后作業(yè),考試成績及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綜合評價之后,發(fā)現(xiàn)我們的中學生在素質能力上是較高的,對于地理學科的認識也比較正確,心理發(fā)展方面也比較積極向上。但仍有很多需要老師引導幫助的地方,需要鍛煉學生將課堂知識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發(fā)現(xiàn)美好事物的重要性,學生對于地理課堂上學習知識是不排斥的,并且大多數學生希望老師能夠講得更加深入,這是一個很好的現(xiàn)象,有利于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更好地引導,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效果,每門學科的設置都有不同的培養(yǎng)側重點,地理學科若能從這兩個側重點對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進行塑造,則有利于學生成為熱愛學習,善于發(fā)現(xiàn)美好事物的正能量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