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鳴
【摘 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各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也日益緊密聯系起來,文化軟實力所產生的影響力對于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來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實現中國夢、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所在。所以,為了提高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樹立良好的大國形象,在世界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大背景下,我們必須要立足于中華文化,利用當今互聯網時代的對外傳播優勢,向世界各族人民展示優秀的中華文化,弘揚中華文化精髓。本文就如何擴大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渠道,制定有效的方式和策略,進行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中華文化;對外傳播;方式;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5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23-0208-02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具有五千年的文明歷史,是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不斷發展中華文化,始終保持其應有的活力與生命力,并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積極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提高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實現文化復興,為祖國強大、民族振興提供良好的文化基礎,才能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的文化大國,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從目前看來,在經濟上高速發展的中國在對外文化的交流傳播方面仍然相對落后,外國文化輸入遠遠超過中華文化輸出,文化對外傳播的現狀無法與經濟的飛速發展相匹配。所以,我們必須要緊緊依靠我國中華歷史文化的深厚底蘊,并配以適宜的傳播方式和策略,向世界展示華夏文明、中華文化,著力打造以思想文化為主,以物質文化和藝術文化為輔的對外文化傳播體系,從而不斷增強中國的文化軟實力。
一、擴大物質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輸出
物質文化是中華文化最表面的文化表現。我們不難發現,大多數外國人對中華文化的印象還停留在表層的物質文化上。可以說,多數外國人只是接觸到了來自中國的物質產品,接觸到了一些能夠體現中華文化且具有代表性的中華文化符號,并沒有真正從根本上認識中華文化,深入了解中華文化。但我們也從中總結到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一些經驗,這些具有象征性的眾多符號也是中華文化的象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抽象意義上的中華文化的具體外在表現。因此,我們應及時制定適宜有效的戰略,不斷擴大中華文化物質層面的全球范圍內的傳播,為世界各族人民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內在意義打下良好的物質基礎,并進一步利用中華文化自身的特色,走向世界,面向未來。
二、堅持孔子學院的傳播途徑不動搖
在世界各地陸續建立孔子學院是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渠道,孔子學院是非營利性的社會公益機構,是中華文化的對外品牌代表,目的在于向世界推廣漢語、傳播中華文化、讓世界認識中華文化、促進各國間的文化交流,在世界范圍內獲得了廣泛的好評與認可。世界各地的人們可以通過在孔子學院的學習,豐富漢語知識,進一步了解中化文化,滿足其渴望學習中華文化的需求以及對中華文化的好奇心。孔子學院能夠讓喜歡中國文化的外國人逐漸了解中華文化,不僅要會說漢語,更要懂得中華文化的深層底蘊。在傳播漢語言知識的同時,還促進了各國間的經貿合作、文化交流,帶動了海內外對中華文化的研究熱潮,為國內外各個高校的國際化進程提供了平臺。因此,孔子學院的建筑設計必須具有中華文化的特色,無論是裝飾風格還是硬件配套設施,都要最大程度體現中華文化元素,最大程度營造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學習氛圍,使世界各國的學生即使沒在中國學習中華文化,也能夠通過孔子學院環境的熏陶,充分感受到中國文化與本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
另外,從教學層面來看,必須使用極具中華文化氣息的教材以及課程體系,并不斷改進教學內容與方式,使外國學生能夠自然輕松地學習漢語,并逐漸了解中國文化知識,激發世界各地的學生學習中國深層文化的興趣,讓他們關注中國文化,愛上中華文化。
三、提高國內旅游的文化內涵
隨著中國近幾年經濟的不斷發展,大國形象不斷上升,世界各地來華旅游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跨國旅游是體驗和了解異國文化的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徑,所以我們必須要進一步提高國內旅游的文化內涵,這是促進中華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們要極力改善當前旅游業存在的重視經濟收入而輕視文化傳播的不良現象,避免讓全國各地的旅游業成為促進當地經濟增長、擴大商業消費的存在,我們可以在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旅游勝地舉辦一系列極具當地特色的文化演出,以此來增進外國友人以及國內旅游者對當地特色文化的了解,從而進一步增加外國友人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如《印象·劉三姐》等就是很好的例子,這對開發旅游中存在的中華文化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我們要利用中國地廣物博的優勢,努力發掘中華文化的潛在空間,在促進旅游事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發揮旅游的附加功能,積極向世界各地傳播最具代表性的中華文化。
四、擴大中華文化宣傳途徑,打造中華文化藝術品牌
加強藝術文化在中華文化對外傳播過程中的作用。藝術文化包括電影、戲劇、音樂等。我們僅以電影來舉例說明。《音樂之聲》與《霍比特人》在全球上映后,人們被電影里所展現的美麗的自然風光深深吸引,想設身處地感受一下當地的自然風光,體驗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了解一下當地的文化,這不但推動了當地旅游事業的發展,拉動了經濟的增長,還向世界傳播了當地的文化,提升了知名度與美譽度。
我們應從中不斷學習總結經驗,加強技術設備及人員投入,拍攝制作獨具中國特色、凸顯中國元素的電影紀錄片,向世界展示我們的優勢。長期堅持打造具有中華民族標志的文化品牌,讓中華藝術、中華文化成為永恒的經典。
另外,還要用創新發散的思維來推動中華文化向整個世界傳播,不斷提升中華文化的影響力。
五、充分發揮我國手工藝品的作用
據調查了解,我國的手工藝品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較好的市場需求,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選擇合適的時間和地點,在特定的條件下為廣大外國友人開設體驗課程,并開放工藝品手工制作區,讓參觀者能夠近距離體驗陶瓷等一些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這不僅讓參觀者直觀了解了各個文化時期工藝品生產制造流程,還增添了一定的趣味性和參與性,既能讓參觀者實際參與,又能加深其對中華文化的深刻印象,將文化推廣貫穿在動手的過程中,將手工藝品這一中華文化符號轉變為國與國之間的雙向文化交流,促進中華文化對外傳播。
六、結語
在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今天,中華民族在不斷發展中華文化的同時,也要積極向世界各國展示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不斷加強中華文化的對外傳播效果,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向世界各國人民傳播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參考文獻:
[1]陸長榮.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與軟實力建設[M].蔡建國主編.中華文化傳播任務與方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
[2]關熔珍.中國文化元素的保持與對外翻譯[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5).
[3]顧希佳.吳越蠶絲文化向日本的流播及其比較[J].農業考古,2017(3).
[4]顏廷亮.關于伏羲文化的西向傳播問題[J].敦煌研究,2016(6).
[5]王永亮.西方文化特征對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的啟示——基于西方國家“黑天鵝”事件的反思[J].傳媒,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