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協全體會議建議案(以下簡稱全會建議案),是根據涉及杭州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集體提案,經市政協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以政協杭州市委員會名義向中共杭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建議案。”所以,市政協全會建議案具有提案層次高、代表性強、辦理規格高、辦理成效大及社會影響大等特點。杭州市政協從2013年十屆二次會議開始設立全會建議案,作為政協履職的新形式和議政建言的新方式,甫一推出便得到了各參加單位、各專門委員會、各界別包括市政協委員的肯定和支持,幾年下來成效十分明顯。民革杭州市委會(以下簡稱市委會)也積極參與了這項工作,并且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自2013年全會建議案設立開始,市委會每年都積極參與其中,截止到2016年,我們的調研成果連續3次入選市政協全會建議案。在全會建議案的選題、調研、撰寫的過程中,我們付出了心血,收獲了喜悅,積累了經驗。下面,僅選兩例與大家分享。
2014年:“接軌上海自貿區”課題獲選
首先是2014年有關上海自貿區建議案。全會建議案作為“最高形式的提案”,同樣重在選題,而以中心大局意識引領參政議政工作一直是我們堅持的基本原則。有了第一次參與全會建議案的工作基礎,市委會要求所屬的9個專委會在謀劃2013年全年調研課題時,應有1到2個課題要具備一定的宏觀性、全局性、前瞻性和針對性,選題方向既要考慮杭州地方發展需求,也要考慮市政協全會建議案的要求。市委會主委會議在各專委會報送上來的10多個課題中最后選定了2個課題作為候選全會建議案課題向市政協申報,其中之一是經濟工作委員會提交的《關于杭州接軌上海自貿區的建議》,選擇這個課題是因為2013年的主旋律是全面深化改革,而2013年9月正式揭牌的上海自貿區作為撬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支點和打開中國經濟與國際接軌的試驗窗口,對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杭州、上海近在咫尺,自貿區設立對杭州的“虹吸效應”“溢出效應”“示范效應”都值得深入研究。另一個課題是文史資料和統戰理論工作委員會提交的《關于加強大運河歷史文化保護的建議》,選擇這個課題主要是因為2014年大運河將“申遺”,杭州是大運河沿線27個“申遺”城市之一,在全部85個進入“申遺”名錄遺產點段中杭州就占有11個,大運河歷史文化保護自然成為當年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政府的工作重心。
2014年全會建議案征集工作部署比較早,2013年9月30日市政協提案征集工作暨提案改進工作座談會上就作了部署,明確了提出選題、協商協調(與市委、市政府)、開展調研、申報確定、完善成果等五個方面的全會建議案篩選程序,提出了啟動要早、調研要深、建議要實、可行性要強等四點要求。市委會提出課題的2個專委會也緊鑼密鼓地開展了調研工作。12月9日,市政協提案委召開全會建議案協商會,我在會上代表市委會匯報了接軌上海自貿區和大運河歷史文化保護兩個課題的初步調研成果。會后很快得到消息,市政協領導非常肯定接軌上海自貿區這個課題,希望民革把這個課題做深做透,并作為候選全會建議案申報。
實際上,在這次全會建議案的協商會上,還有2家單位也提出了關于接軌上海自貿區的課題,一家是九三學社市委會,另外一家是市政協經濟界別組,三篇調研成果雖然論述和建議的重點不盡相同,但文章均結構完整,邏輯清晰。經市政協協調,關于接軌上海自貿區的課題由民革、九三、經濟界別三家聯合申報全會建議案,后續調研工作由民革市委會牽頭完成。課題獲選令人振奮,這既是信任和鼓勵,也是扎實做好調研的強大動力。
上海、江蘇雙角度調研
協商會確定下來的第二天,即2013年12月11日開始連續3天,我和包嘉穎副主委立即帶隊赴上海和江蘇展開調研。重點課題必須進行實地調研是市委會的工作傳統。此次調研隊伍陣容強大,有經濟委主任和經濟委調研組的骨干成員,有部分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還特別邀請了對口聯系單位市臺辦有關領導參加。調研組第一站是上海自貿區四個園區之一的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得到自貿區管委會浦東機場辦事處的熱情接待,辦事處主任施惠良還是民革浦東區委會的副主委。施主任全程參與上海自貿區的籌備工作,他向調研組介紹了自貿區設立的背景、初衷、改革重點、總體規劃的詳細情況,細致回答調研組的提問,并帶領調研組一行進行了實地考察。
調研第二站是江蘇的昆山、蘇州和南京。在長三角發展陣列中,接受上海輻射,助力自身發展方面,江蘇先行一步,經驗豐富。在當地民革組織的大力幫助下,三個城市有關方面負責人向調研組一行介紹了三地接軌上海以及上海自貿區的有關情況,與調研組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交流,并對課題研究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案頭攻堅
接下來的申報環節非常順利。我們《關于杭州對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建議》在市政協提案委全體會議、主席會議和2014年1月21日常委會均順利通過,最后與致公黨市委會提交的《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助推杭州電商經濟騰飛》一起,成為2014年最終確定的市政協十屆三次全會建議案,并且在市政協十屆三次會議上高票獲得通過。
在這次全會建議案形成過程中,工作量最大,難度最高的就是案頭工作。資料收集、學習領會、分析梳理、研究思考各環節都需要起草組同志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實際上,上海自貿區設立的決策明確之后,政府、學界、企業界對與如何應對其影響、抓住發展機遇的思考探討不少,雖然視角不同,但真知灼見很多。如何把工作做實出新,這也使起草組的同志倍感壓力。特別是在最后階段,雖然市政協主席會議和常委會順利通過,但同時主席會議成員和常委們對建議案也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建議案的定位還要再提高、針對性還要再增強。
市政協主席會議和常委會之后,起草組的同志開始了一段反復完善文稿的攻堅階段。當時重新反復思考的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宏觀層面,中央設立上海自貿區重大戰略部署的深刻內涵和精神實質到底是什么,怎么做才是深刻領會貫徹了中央的精神;二是操作層面,上海自貿區改革開放的重點內容到底是什么,采取怎樣的舉措去對接才是真正具有針對性、可行性和操作性的;三是上海自貿區探索出來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怎樣才能順利向杭州延伸。針對三個方面,我們對建議案進行了再次歸納和提煉,最后確定下來的建議主要有三,一是勇于先行先試。因為政府管理體制的改革、制度的創新是上海自貿區“試驗”的核心。今天回看,其中關于建議盡快建立一口受理、綜合審理、高效運作的政府服務模式與現在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精神非常契合;二是重點領域突破。這一條建議把上海自貿區改革開放的重點服務領域與中共杭州市委關于全面深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的決定有機銜接。主要是建議在上海自貿區改革開放的重點領域同時也是杭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和產業,杭州市應堅定信心、重點突破,力爭與上海實現同步發展、錯位發展,甚至是優先發展;三是做好承接復制準備,這也是杭州市在接軌上海和浦東新區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
建議案在市政協全會通過后,由時任杭州市市長張鴻銘領辦,他非常重視,作了好幾次批示,也親自帶隊開展了多次調研,市政府對建議案里面提出的勇于先行先試、重點領域突破、做好承接復制準備、加強統籌協調等4方面10條建議進行了逐條的落實,應該說成效非常顯著。
2016年:聚焦G20杭州峰會的選題務虛會
2015年9月10日,市政協召開了全會建議案選題調研座談會,啟動了2016年全會建議案工作。因為這是一次選題務虛會,我代表市委會把征集到的和正在思考的課題在會上都作了匯報交流,主要選題有5個,從工業經濟發展的角度,提出“打造工業鄰里單元的建議”和“促進特色小鎮健康發展的建議”;從杭州市“兩區”建設的角度,提出“加快國際物流發展推進杭州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的建議”;從民生事業發展的角度,提出“大力發展康養產業的建議”;從G20杭州峰會的角度,提出“打造人文杭州的建議”。
在5個課題中,前4個課題是各專委會提交的,最后一個關于打造“人文杭州”這個課題是座談會前,我與調研處同志一起研究形成的一個想法,主要考慮是當時“辦好G20,當好東道主”是杭州當時工作的重心,市委會也應針對于此有所建言。籌辦峰會使杭州的城市面貌煥然一新,硬件建設已經大幅進步。因此,我們考慮從加強城市軟實力方面提出建議,以促進軟環境的進一步提升,更好地迎接即將到來的G20杭州峰會。
參加座談會的同志對這個選題很有共鳴。參會的市政協領導在總結講話時既肯定了民革的幾個題目選得有的放矢,而且準備比較充分,還特別指出“打造人文杭州”聚焦在“人”上非常重要,事關城市的面貌、精神狀態、文明程度,希望民革以這個題目為重點,聚焦杭州打造國際化的人文環境做一篇文章出來。座談會結束后,我馬上向葉鑒銘主委作了匯報,葉主委非常認可這個課題,他要求按照市政協的部署,全力做好2016年全會建議案的申報工作。
從“人文杭州”到“最文明”杭州
大方向確定,文章切入角度仍待考量。我們撰寫了幾個大綱供討論選擇,比如《提升城市人文水平,共建美好精神家園》《打造文明行為樣板,展現杭州別樣風采》《打造“人文杭州”,提升城市軟實力》等等,后來交給市政協的文章是《打造“人文杭州”,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文章著眼國家建設“人文城市”的總體要求,落腳在建設“微笑杭州”“禮讓杭州”“誠信杭州”“最美杭州”“文化杭州”“國際杭州”等相關目標上。2015年12月10日,市政協召開提案委全體會議,在認真學習了全國和全省政協提案工作會議精神的基礎上,明確了兩點共識:一是這次的全會建議案應與G20相關;二是2016年不比往年,為減輕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辦理提案所涉及的精力,2016年全會建議案只產生1件。所以,這次提案委全體會議在12件初審出來的課題中投票,選出了3件供主席會議和常委會決策,均與G20有關,我們關于打造“人文杭州”的建議以最高票入選。
接下來是持續近1個月的、對文稿的反復修改完善。2015年12月15日,市政協召開全會建議案專題座談會,專題研究我們這個課題的修改問題,確定了立意要高、切口要小;政府能辦、可變為行動且各個方面都能參與的原則;可以從駕駛員和行人的交通行為、排隊、不喧嘩、不隨地吐痰扔垃圾、待人要謙和禮讓等具體的文明行為入手等具體問題切入。總之,題目要實,操作性要強。為了增強調查研究的力量,市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專門邀請了精神文明和人文建設方面的專家學者來開會,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思路也越來越清晰:著眼服務G20、借此機遇推進杭州人文素質整體提升,落腳在文明出行、有序排隊、不亂扔垃圾、禮貌待人等具體可感的行為規范上。我們認為上面“四項行為”基本能夠概括城市文明行為的主要方面,隨機緊鑼密鼓著手起草了《以G20峰會為契機,全力提升杭州人文明水平》。
時任市政協主席葉明一直關注課題進展,也看好這個課題被選為全會建議案的可能性。所以,他提出兩個意見,一是題目還可以再醒目一點、響亮一點,進一步起到在全社會宣導的作用,另一個是再細化一點,要與杭州市的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提出的建議要能滲透到杭州具體工作中去。我們隨即又完成了一稿《緊抓G20歷史機遇,打造“最文明”杭州》,在2016年1月5日市政協十屆二十一次常委會上,78位常委有77常委投了贊成票。文章后來又經過了多次的修改,我們還專門參加了一個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研討會,把得到的啟發也改進了文章里面,最后還特別邀請杭州師范大學曹力鐵教授來潤色定稿,一直到2016年1月30日市政協十屆五次會議召開前一周正式完成。
為了辦好這個建議案,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辦理工作領導小組。文章提出的以文明出行、有序排隊、不亂扔垃圾、禮貌待人等“四項行為”為突破口,以小帶大,以點帶面,全面提升杭州人的文明水平等建議都得到了較好的落實,也得到了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
結 語
在2019年1月份召開的杭州市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我們提交的《全面建設頤養社區,構筑幸福養老家園》又成為全會建議案。從2013年至今,杭州市政協共產生11篇全會建議案,其中有4篇為民革杭州市委會提交的調研成果。通過全會建議案的申報,我們提高了參政議政工作的組織化程度、錘煉了參政議政骨干隊伍、提升了參政黨履職的能力和水平。在多黨合作的事業里,在杭州市政協履職的過程中,在助力杭州發展的征途上,杭州民革的同志們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方方,民革杭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責編 張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