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博物館是一個充滿著文化氣息和藝術價值的空間,大眾通過博物館來傳播文化,增長知識。在當今時代,無論是有著求知欲望的成年人,還是希望開拓眼界的孩子們,都認為博物館是一個很好的學習之地。歷年來,科技水平的進步使得博物館的設計理念日漸革新,在博物館展示的設計中不斷出現新形勢。其中,交互設計的方式也為當代博物館實現了更大的藝術價值。下面是對在當代博物館展示中的交互設計方式進行簡要的探究分析。
關鍵詞:當代博物館;展示設計理念;交互設計;設計方式的探究
引 言
與以往的設計理念有所不同,交互設計的關注點從之前的物轉向了以人為主體,將人的感受作為設計的重點。并且結合時代的產物,高科技的技術手段,在博物館這個有限的空間里為人們營造出更大的想象空間。將人們的感官與空間交互,在激起大家探究興趣的同時,讓人們在大腦中對于知識的掌握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印象。這對青少年的知識積累以及國家文化的傳播,都起到積極地作用。
一、當代博物館展示中設計理念的新形勢
博物館是一個具有濃厚文化氛圍和巨大藝術價值的地方。在博物館里,人們能夠看到歷史的痕跡,感受文物的悠久氣息。隨著時代的變遷,博物館為滿足廣大人們的需求正在發生著變化,新型的設計理念與先進的科學技術相互結合,為博物館來了更大的藝術價值。以前的博物館設計理解大多數情況下是以文物為主,體現文物價值和博物館文化底蘊為設計的重點。而當代的博物館設計理念傾向于以人為主,更加重視人們在進入博物館之后的感受[1]。另一方面,以前的博物館主要是通過文字講解和文物展覽來傳達給看展人基本信息,屬于博物館向大眾進行單方面的信息輸入,缺少一定的趣味性。當代的博物館在設計中實現了交互理念,實現人與空間的相互感受與交流,在互動中發現文物的故事,感受歷史的具體價值。也讓大眾在交互的過程中,對博物館的文化產生興趣。由于科技水平的日益革新,在當代博物館的設計理念中引進了大量的媒體技術,不在是以前那樣單一化的展覽模式,當代博物館在高科技的應用下模式更加的多樣化了。由此可見,在時代的發展中,相較于以前的博物館,當代博館物展示中的設計理念發生了很大變化。
二、當代博物館展示中交互設計方式的優勢性
在博物館展示中進行交互設計,不僅僅是實現物品與物品的交互,還要實現人與物、人與空間的交互。交互設計要求博物館在進行展品的時候,利用科技的手段沖擊大眾的視覺與聽覺等各種感官,滿足人們的感官體驗,實現人們的心理需求,讓人們在身臨其境的感受中體會到展品的價值,學習中國悠久的歷史知識。其次,交互設計打破了傳統博物館的單一化展覽模式,在枯燥乏味的環境中增添一定的趣味性,活躍博物館的學習氛圍,調動大眾的情緒,讓進入博物館的人都能在互動中產生想要學習和探究的興趣心理[2]。通過交互設計的方式,能夠有效地利用時代發展的技術手段對博物館的文化知識進行傳播和發揚,實現在有限的空間之內做出知識傳播的最大化。所以,在當代博物館展示中,以交互設計方式所展現出來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
三、對當代博物館展示中交互設計方式的具體舉措進行探究
(一)在當代博物館的交互設計方式中實現人與空間情感交互
在有限的空間里,實現人的感官盡可能的感知文物,與所展示出來的物品有一個情感交流的過程,這就要求要在當代博物館的交互設計方式中加入人與空間情感交互的思想理念與技術。談及博物館這一名詞,在多數人的頭腦中都會認為這是一個陳列著貴重的歷史遺產,擺放著很多的名列典籍,帶有十分濃厚的文化氣息的地方。實際上在當代博物館內,采取交互設計的方式,已經為博物館增添了更大的價值性。設計中采用了很多的高科技手段,讓進入博物館的人們在視覺上得以享受,聽覺上感到震撼,在多感官的共同作用下,感受博物館的藝術氛圍。以交互設計的概念對當代博物館進行設計,不僅是實現了人與空間情感交互,更在于這樣的設計感讓進入博物館的人們,真切的感受到屬于博物館的藝術魅力以及中國歷史的藝術價值。
(二)在當代博物館的交互設計方式中加入沉浸式體驗
在博物館中,有各個年齡段的受眾群體,博物館內將具有歷史意義的文物和珍藏品進行展覽,并以此來傳達中國思想。博物館是一個文化氣氛十分濃厚的開放式機構。在當代博物館的交互設計方式中加入沉浸式體驗,可以更好地利用有限的空間,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沉浸式體驗是為了讓進入博物館的人通過博物館內部的裝飾、展覽背景、動態景象等等產生仿佛正處于展品所做的年代以及那時的環境一樣的感受[3]。不會感覺是將一些書面文字強加于看展覽的個體,而是在視覺與聽覺等多感官的配合下,有身臨其境之感。例如,在當代博物館的交互設計中以“史前部落”為主題,打造出適合于兒童們并能夠進行互動的兒童樂園專區。孩子們可以戴上智能的裝置,通過多維度的視角來觀看恐龍世界的真是場景。智能裝置的幫助下,使得戴上眼鏡的兒童會覺得自己正處于恐龍們所處的真實環境,這樣的話,就能讓孩子們更好的沉浸于古世紀的歷史中,而且還可以激發兒童的想象力以及創造力。讓孩子們在觀看展品的同時,也能夠對于古生物和大自然產生一定的興趣。在具有交互設計方式的當代博物館中通過沉浸式體驗,來感受空間的藝術性。
(三)在當代博物館的交互設計方式中加入參與式體驗
單純用眼睛去欣賞博物館內的文物展品,會使看到的東西猶如走馬觀花般容易遺忘,而且不容易引起大家的觀看興趣。在當代博物館的交互設計方式中加入參與式體驗,是為了能夠讓進入博物館的人們積極地參與進來,通過自己的參與感來加深對于展品的印象以及增加自己對于博物館的好奇心。在文藝氣息濃重的博物館內,也能夠增加一些活力,調動現場的活躍氣氛。例如上述所出現的“史前部落”這一主題,設計者可以在當代博物館中增加一些科技手段。像是恐龍機器人這樣的智能機器,可以讓孩子們與之對話,當孩子們提出自己的疑問時,恐龍機器人能夠很好地進行解答,這樣的問答過程不僅增長了孩子們的見識,也增加了他們的參與感。再者像是通過觀看投影機呈現在大屏幕上面的恐龍形象,讓孩子們自行進行涂鴉,繪畫出不同種類的恐龍。一方面可以達到讓參與者在博物館增長知識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參與者的圖像意識和繪畫能力,也增強了參與者的色彩認知水平。在當代博物館的交互設計方式中加入參與式體驗,是通過一種互動的形式將博物館的價值實現了最大化。
(四)在當代博物館的交互設計方式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
區別于傳統的博物館設計,現代的博物館在新型理念的設計下結合先進的多媒體技術手段,使得博物館越來越生動的將具有價值的展品展現給大眾,也讓進入博物館的人受益更大。為貫徹交互設計的理念,積極引進多媒體技術手段來達到理想的當代博物館設計效果[4]。就以上文提及的主題為例,在博物館中加入虛擬技術,采用VR實物裝置,讓博物館里的人可以以這個多媒體裝置為媒介,化身為恐龍的角色,以第一視角來感受恐龍眼中的世界。還可以運用當下流行的投影立體成像技術,讓孩子們與自己喜歡的影像進行合影,留下屬于自己的博物館體驗與印象。在當代博物館的交互設計方式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是緊跟時代的腳步將博物館的知識底蘊進行多元化的展現。
四、結束語
通過高科技手段在有限的博物館空間里增添更多的知識內容,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模式將文物展現出來。讓孩子與大人都有興趣積極參與,并且沉浸于虛擬的世界當中,更加直觀的去感受文物的歷史背景與環境。在當代博物館展示中的交互設計方式,帶動了大眾的思緒,使得博物館中的人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當中增長知識。同時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實現了博物館藝術價值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陳波,汪曉詩.交互設計在當代博物館展示系統中的應用[J].藝術教育,2018,335(19):206-207.
作者簡介:楊彬,女,漢族,寧夏人,本科,工藝美術師,研究方向:博物館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