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楠,陳 紅,冷杰雯,楊 薇
(營口理工學院 化環學院,遼寧 營口 115000)
自2015年《水十條》出臺并實施以來,在污水處理、工業廢水、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等多方面進行強力監管并啟動嚴格問責制,鐵腕治污進入“新常態”,這意味著目前或未來幾十年里水體污染治理仍是環境亟待解決的主流問題[1]。2017年2月以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新工科”專業改革類涵蓋了19個項目群,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列屬于第14類“環境、紡織、輕工類”。 營口理工學院作為應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更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自2016年開設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其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均在探索之中。《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環境專業核心課程之一,承載培養具有較高職業能力和職業道德人才的重擔,因此該課程內容設置、能力和素質培養對學生就業和職業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為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以企業環保人才需求能力為導向,突出“以用為本”,實現畢業要求為出發點,制定針對《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的知識體系、素質、能力需求等方面的調查問卷。通過調查與分析完善優化課程內容設置,以企業對素質、能力需求為導向開展課程教學改革實踐。
鑒于營口理工學院為地方本科院校,以服務營口、面向遼寧為辦學定位,本次調研主要面向營口地區,涉及污水處理、環境監測和管理等企業。調查問卷的題目均為自行設計,內容涉及企業對課程內容重視程度,畢業生應強化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等內容。問卷采用“問卷星”二維碼的網絡調查方式,發放問卷68份,回收68份,回收率100%,符合要求[2-5]。
面向新工科專業建設,以環保產業需求為導向,實現畢業要求為出發點,以2016級《水污染控制工程》教材大綱為基礎,圍繞課程知識目標、素質目標、能力目標及育人目標四個方面開展問卷調查。涵蓋物理方法、化學方法、生化方法、物理化學方法、污泥的處理與處置、污水處理廠的設計等教學內容,調查結果顯示:教學大綱涵蓋的教學內容基本滿足企業對畢業生知識能力的需求,其中沉淀理論、混凝法、氧化還原法、活性污泥法、厭氧生物處理法、膜析法6個方面占70%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應重點講授,本課程改革將以此為依據,進一步強化和優化教學內容。
以學生為中心OBE教學理念下的教學改革更注重課程對畢業能力的支撐[4],以知識、素質、能力目標為導向開展教學活動。
2.2.1 學科知識
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教育首先是工程教育,在新的就業形勢下,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需要工程知識、社會知識,鑒于此開展了企業對畢業生學科知識能力需求的調查,涵蓋外語、計算機等7項內容,結果如圖1所示。由于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具有工程實踐性,教學的專業背景,專業知識無疑是企業的第一需求。其次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及辦公自動化的普及,計算機的使用成為大學畢業生必備的技能。而作為企業的一員,企業更希望員工具備管理學、心理學能相關的知識和能力。

圖1 企業對畢業生學科知識的需求
2.2.2 能力與素質
環保問題日益突出,環保行業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而地方高校以服務地方為主,肩負為地方企業輸送人才的重任,其人才的培養對地方環保產業升級有直接的影響[6]。通過專業指導委員會座談和企業調研發現,企業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及職業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進一步滿足化工行業、環保行業對環境專業人才的需求,針對畢業生應具有的能力和素質展開調查,涵蓋語言文字表達、敬業精神等9項內容,結果如圖2所示。

圖2 企業對畢業生能力與素質的需求
調查結果顯示,企業對畢業生能力和素質的需求依次敬業精神、責任感、心里承受能力。綜合分析,目前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工程設計等領域提供環境專業大部分就業崗位,而這些崗位需要企業投入大量成本對應屆畢業生進行崗前培訓,當畢業生可以獨立完成一項工作的時候,企業可能又面臨著員工的跳槽。因此企業需要畢業生對企業有著極高的忠誠度和責任感。同時中小型企業讓每一個員工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工作壓力大,需要員工有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
基于調查結果,以新工科人才培養目標為定位,崗位需求為導向,進一步優化課程內容,豐富教學手段和方式,提升教學效果,滿足企業對水處理技術人才的需求[7]。
課程內容將在現有知識框架下,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科學前沿創新發展理念,結合專業特點,改進教學內容,提升專業教學水平。主要體現如下:
1)高階性,即將知識和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階思維。以往教學中重點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程度,忽略了知識點的應用,為滿足社會和時代要求,課程將設置不同專題,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在階段性考核和期末考試試卷的題型上更加關注分析問題意識和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2)創新性,即內容反映專業領域發展的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內容首先應涵蓋專業理論知識,其面要廣,這是解決專業問題的理論基礎;其次要關注理論的現實應用價值,多列舉目前專業領域的科技突破和問題聚焦點,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意識到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引導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3)挑戰度,即課程內容設置應該有一定難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夠得著,使學習結果具有探究性和個性化。因此課程內容的設置以充分信任學生學習能力為基礎,循序漸進的提升學習難度,通過改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動力,讓學生體會到每一次挑戰成功的興奮,形成竹子拔節生長的態勢,不斷提升自身學習能力。
教學是課程目標得以實現的根本路徑,若課堂是主戰場,教學方法即為戰術,因此教學方法的正確選擇對教學目標達成至關重要。而本課程欲對教學方法做如下改進:
1)營造“輕松的”課程氣氛,關注學生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定位老師角色,不擺“師尊架子”,語言友善親切,態度和藹可親,充分尊重和考量學生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具體體現在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破除思維定式、堅持創新教學理念和思路、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探究,高效實現目標。
2)應用“量化的”互動方式,激發學習興趣。信息化時代,學生易受互聯網、手機等影響,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在講臺或老師本身,又因專業課難于滿足學生的急性需求,使其對課堂不感興趣,顯然傳統教學方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本課程將信息化手段全階段介入、全方位改善解決教學問題,采用“雨課堂”智慧教學平臺,利用多媒體和手機微信同步教學,充分運用隨機點名、即時測驗、列英雄榜、發紅包等互動功能,活躍課堂氣氛、掌握學習動態、反饋學習效果、激發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成效。
在問卷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優化《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內容,并開展一些列教學實踐,不僅有利于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滿足化工企業、環保企業對環境專業人才的需求,同時有利于地方環保行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