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要:從黨的十九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得到了充分實施,農業農村有效發展對于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都有重要意義。要充分領會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作用,把發展產業作為核心支撐,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抓手,加強農村環境改善,把政策改革作為推力,來推動農業農村的全面升級,促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農業現代化;脫貧攻堅;農村環境改善
王 晶.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鄉村振興[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17):3-4.
“三農”問題不僅是國家的民生大計,同時也是確保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關鍵問題。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著重強調了要全面貫徹并且落實好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這一重大戰略思想。這不僅是“三農”工作開展的基調,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了方向。堅持農業農村的優先發展,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要求。
一、把發展產業作為核心支撐
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強調“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源頭和根本,只有發展有規模、有特色的農村產業,才可以讓農村產業具有核心競爭力,實現農業農村的高質量發展。
1、要穩定農村產業基礎
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大力發展高檔優質和特色優質的糧食作物,對農村區域內的耕地常年性拋荒和土地違法行為要監督抵制。同時要確保農業產量穩定,加強“菜籃子”項目的支持實施,穩定農村生豬生產,保證肉品的自給率,始終讓農村整體農業產量穩定在較高范圍內。要完善農產品銷路,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農村低質品種進行更新換代,加快優良品種的選育,推動農產品生產由生產導向往需求導向轉變[1]。
2、突出農村農業特色
按照因地制宜的發展思路,堅持“一縣一特色”的發展原則,讓鄉村振興的發展走出一條特色化的發展道路。在抓特色發展的過程中,要注重龍頭帶動,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農村特色產業集群的發展。鄉村農業還需要在品牌乃至精品上下工夫,打造一批有影響力的特色農業品牌。
3、保證農產品的供給穩定
盡可能減少市場需求的波動性干擾,積極推進農產品訂單化產業建設。由相關主要部門統一安排,為農業生產者和農業消費者建立起聯系通道,保證農業供給穩定性。在實施中需要注意,這并非是計劃經濟的相關范疇,而是市場經濟供需的有機結合。
4、把發展產業作為核心支撐
把農業進行延伸拓展,形成包括生產、加工、包裝、儲運、銷售以及服務的完整農產品體系,不僅節省相關成本,同時也讓農產品產生了更大的附加值,能夠獲得更多的經濟收益。還可以根據農村地域特色,推進農村農業與休閑、旅游等新興服務業融合,讓農業發展更貼合市場需求,帶動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二、把脫貧攻堅作為重要抓手
精準扶貧要有效解決急需解決的現實貧困問題,是和諧社會、小康社會必須打好的攻堅戰之一。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中,只有將精準扶貧作為重要抓手,真正做到讓農民群眾富起來,才能讓農業農村實現整體發展,贏得農民群眾的擁護愛戴。
1、優化工作機制
全面貫徹相關文件精神的指示,在農村基層貫徹落實精準扶貧責任機制,以脫貧人員為服務對象,以政策實惠為基礎,做到真正將基層黨組織作為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將具體貧困戶的脫貧責任進行劃分,落實到人,通過脫貧績效考核來促進脫貧攻堅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此外,相關部門要加強資金撥付,對脫貧攻堅項目實施和收益分紅等各個階段加強監督,杜絕違法行為。
2、完善政策體系
把“貧中之貧”和“艱中之艱”作為首要攻堅對象,對深度貧困群體,推動兜底保障政策體系落實。比如:全額代繳低收入人口基本醫療保險,低收入人口大病保險起付線下降50%、報銷比例提高5%,醫療救助標準提高至基本醫保封頂線的50%以上,以及對一些農戶基本生活用水和用電費用進行補助。
3、保障農民根本利益,確保脫貧落到實處
在農村發展中聚焦產業提質,堅持不懈地開展農業招商,對農業重大項目加大建設力度,補足短板,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通過規劃引領,將農民切身利益當成脫貧攻堅的支撐保障,促進集體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加強農村環境改善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變得日益嚴峻,在推動農村發展的同時,也要讓鄉村“美”起來,使農村的環境治理和經濟發展同步進行。將改善環境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環節,讓農民群眾有足夠的幸福感和安全感[2]。改善鄉村環境,是指按照基本村、標準村、示范村對號入座,開展鄉村清潔行動。
1、做好農村的人居環境治理
對農村群眾的居住環境進行有效治理,實施人居環境治理的三年行動計劃。當前鄉村清潔行動重點是做好“廁所革命”,對如廁環境進行有效改善,徹底解決私圈亂廁和廁所遍地的問題。投入使用環保型衛生間,有效整治臟亂差的環境。“廁所革命”的有效實施應解決“重面子輕里子”的現象,很多農村地區只追求外觀的“高大上”,花大價錢買高檔設備,而忽略了實用性。
2、做好垃圾分類工作
加強垃圾分類的宣傳教育、完善垃圾分類基本設施、倡導合理投放垃圾是環境治理的關鍵。通過制作宣傳和書寫宣傳標語等方式,積極引導農村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實現“要我分類”到“我要分類”的轉變。完善垃圾分類設施,為農戶配備垃圾桶,為各村配備垃圾車,鄉鎮要有轉運車,各縣要有處理廠,做到分類指導實施,分類處理,將垃圾分類落到實處。
3、加強和改善農村的基礎設施
滿足農民群眾的生活要素需求,也是讓鄉村“美”起來的關鍵。實施農村飲水安全,提升鞏固工程來保證農村群眾的用水安全。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行動計劃的落實,方便農村用電。對農村的交通道路進行改造完善,加強自然村的瀝青路建設,不僅方便了鄉村群眾出行,也讓農村保持整潔的村容。
四、把政策改革作為主要推力
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不僅要加強對“三農”問題的政策研究,還需出臺一系列有足夠含金量和惠民性質的重大政策。為了突出農業農村的優先發展,要對一些公共資源進行均衡配置,推動城鄉經濟要素的平等置換,對農業發展進行完善保護。
加強農業農村法治建設,依法推進鄉村振興,為農業農村發展、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定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政策,加強農業的綜合執法,做到依法興農和依法護農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推力。通過加強“三項補貼”制度的落實,為農村補貼提供合法依據。鄉村振興法治保障工作的完善要堅持立法先行,讓每項立法都反映人民意志并得到人民擁護。在農村地區要大力開展農村法治的宣傳教育,讓廣大農民群眾做到知法于心和守法于行。普法是知法和守法的前提,也是鄉村振興法律保障的重要內容。
除了制定出相應政策以外,也要不斷深化改革,在外部政策傾斜投入的同時,通過內部不斷改革推進農業農村發展。處理好農民和土地之間的關系,推動土地流轉政策內容的落實,在保證農民自身利益的基礎上對土地資源進行合理優化配置,加強土地利用效率。在土地流轉推進過程中,堅持適度規模經營、因地制宜的工作原則,使土地流轉更具抗風險能力。此外,還需合理確定土地經營規模,要對土地過度集中和片面追求規模效益的問題進行治理。
五、結語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基石,同時也是現代建設的內在需求,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力。只有深入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扎實有效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參考文獻
[1] 張國坤.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 上海農村經濟,2019,377(01):6-9.
[2] 韓長賦.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 農業工程技術,2019,39(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