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是全國經濟主要的組成部分,土地資源是農民賴以生存的保障,但是當前的農村經營方式與土地流轉之間存在一些矛盾,包括流轉周期短、租金高、土地利用率低等問題。農村土地流轉要創新機制,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程序,增大土地租金調控力度,提升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與農民的契約精神,重視基層政府農村土地流轉專項小組的工作效果,推動農村地區規模化生產,實現農村經濟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創新;流轉周期;土地利用率;新型農村經營主體
劉玉美. 機制創新促進農村土地流轉[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17):6-7.
農村經濟發展在近年來取得了一定成就,逐步形成包括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多種組織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體系。這些新興農業經營主體的變化為農村經濟體制創新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思路和發展角度,但是也給土地流轉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土地流轉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農民創收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對促進農村與城市一體化進程發展有著積極作用。
一、農村經營方式與土地流轉的主要矛盾
1、農村土地流轉周期相對較短
農村的大部分經營主體都希望土地能夠長期流轉,而農民自身則希望土地流轉的周期縮短。目前,全國范圍內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與農民在土地合同簽訂的時候大都將期限界定在3-5年之間,由于市場瞬息萬變,部分農民提出合同一年一簽。對于新型農村經營主體來講,農業生產需要進行前期投資,如購買生產機具和土地租金等,如果一年一簽對于長遠發展非常不利;而且農業生產周期長,如果沒有長效合同就不能保障新型經營主體的經濟效益。這個矛盾影響了農村土地流轉的效能發揮。
2、農村土地整體租金相對較高
隨著市場經濟發展,農村經濟的格局產生了變化,農村土地租金整體不斷攀升。目前,政府對于農村地區土地流轉的保障措施還在不斷健全和完善過程中,由于農村生產方式的局限性,受到自然環境、人為因素等影響,導致產品價格與生產成本之間過于接近,嚴重影響了很多經營實體的效益。在自身經營能力較弱或經濟實力不足的情況下,農村經營主體極有可能對土地流轉不積極,即便是有意向進行土地流轉交易,也會因為價格問題而放棄[1]。
3、農村土地違規使用
在以往發展中,大多數都是以家庭式農業發展為主,農業發展比較落后。新型農業發展模式以農村經濟發展為主要目的,但是有些流轉的土地并沒有從事種植、養殖或農業經濟發展,而是用于非農用途。土地交易打著發展農村的旗號卻從事和農村經濟無關的事情,嚴重打消了農民的積極性。
另外,有些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運作方式沒有嚴格按照合同執行。很多農民在合同簽訂中特意提到要求種植農作物,例如小麥、玉米、水稻等,但是很多經營主體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將種植物改成了中藥材、果樹以及蔬菜等。
二、農村土地流轉機制創新措施
1、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程序
造成土地流轉周期較短的原因主要有2個。首先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很多農民都希望可以將土地在快速時間內回收到自己的手上;其次,土地的流轉交易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較大,簽訂短期合同可以讓農民掌握更多的主動權,商議價格也更加有利。但是,新型農村經營主體更愿意以長期合作為主,由于前期投入大和風險因素多,他們更多是想在長期合同中有保險的運作方式,同時也擔心短期合同簽訂以后農民會不斷的加價。
農村經濟規模化生產是必然趨勢,有關部門應該規范化農村土地流轉程序,完善和優化股份責任制、承包責任制等相關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調節功能,為新型農村經營主體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持。
政府部門要切實保證農民的經濟利益,對于土地流轉經營出臺更多的新辦法,確保農民與新型農村經營體之間的土地流轉交易在依法依規、自愿有償的基礎上簽訂合同;明確土地的使用權、所有權、使用期限,為提升土地流轉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2]。
2、增大土地租金調控力度
一般情況下,市場商品供需之間的平衡依靠價格來穩定,當供大于求的時候價格自然偏低,當求大于供的時候價格自然上漲,因此很多人認為農村土地流轉經營的租金定價也應該由市場決定。但是,農村經濟發展有一定的特殊性,土地流轉經營所涉及租金的升降對于不同利益者和不同利益群體造成的差異性較大,所以目前倡導土地流轉發展與定價仍由政府作為主導。
地方政府和部門要對區域內的農村土地進行調研,按照土地的位置、自然狀況、肥沃程度、農產品類型等因素確定土地價值,并對每家每戶的土地信息詳細記錄。一些土地自身價值較高,農民的期望閾值自然高于市場價格,此時政府可以對租金進行補貼;低于基準租金的土地,政府可以與農戶進行商討,在尊重農戶意愿的前提下降低租金,保障農民與農村新型經營主體的雙方權益[3]。
3、提升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與農民的契約精神
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大多數都是以創造利益為主要生存方式,造成了土地流轉交易用途與土地租賃合同不一致的問題。政府要加強對農村土地用途的監督與管理,主要針對兩個方面進行檢查,第一是新型農村經營主體的履約行為,第二是引導農民在土地交易中不受到高額風險的誘惑,具體的措施如下:首先,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與農民簽訂合同后要到政府相關部門進行備案,備案的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具體用途、違約處理方式、其他協商條件等。其次,政府相關部門組織糾察隊伍,定期、定時對土地的使用進行檢查和核實,并將工作重點放在土地流轉交易后的使用過程中。如果在檢查的過程中發現新型農村經營主體與農民之間有其他游離于備案之外的約定,要立刻阻止其非法行為,并給予違規方相應的懲治,加強教育,發揚契約精神。
4、重視基層政府農村土地流轉專項小組的工作效果
基層政府農村土地流轉專項小組首先要聘請一些農村土地經營專家作為技術指導,在充分地聽取農民意愿和呼聲的基礎上,針對當地的土地現狀作出個體化差異分析,制定行之有效、符合實際的土地流轉前期工作體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合同范本和流轉秩序?;鶎诱r村土地流轉專項小組的工作方向更多傾向于協調與溝通,努力實現企業效益與農民利益的雙贏局面。也要制定維護農民權益的相應政策,并對侵犯權益的彌補要制定策略?;鶎诱r村土地流轉專項小組要考慮地域范圍內的發展特點,對本地區的長遠發展有一定的規劃和遠見。
三、結語
農村經濟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問題在發展的過程中日益凸顯,農村的經濟發展要走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面對問題要結合當前時代的發展進行分析。農村的經濟發展與未來走向關系到國家的命運,也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大計,要秉承科學謹慎的態度去大膽創新,充分發揮和規范農村土地流轉程序,注重土地租金的調控力度,增強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韓立雄. 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的幾點思考—以寧夏夏華牛羊肉產銷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例[J]. 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6(03).
[2] 張治華,等. 寧夏糧食產業新型經營主體效益狀況及對策[J]. 安徽農業科學,2019(04).
[3] 李敬春. 淺析如何提高農村合作社的經濟效益[J]. 消費導刊,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