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全國蔬菜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設施蔬菜技術被廣泛應用到蔬菜種植中。但由于病蟲害問題,導致設施蔬菜種植面臨一些問題。吉林公主嶺設施蔬菜具有病蟲害發生嚴重、人工設施成為露地蔬菜病蟲害侵染源、次要病害和新生病害狀況日趨嚴重、連作障礙導致土傳病害加重等發生特點。要利用農業生態調控技術、生態調控、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科學利用化學農藥等防治技術,有效緩減病蟲害對設施蔬菜種植業造成的危害,提升蔬菜產量與質量。
關鍵詞:設施蔬菜;病蟲害;發生特點;綠色;防控技術
李樹軍. 吉林公主嶺市設施蔬菜病蟲害發生特點與綠色防控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17):28+35.
在設施蔬菜的生產過程中病蟲害是主要的災害之一,導致農業經濟收益降低,應重視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本文從公主嶺設施蔬菜發展情況出發,研究并開發無公害的綠色防控技術,減輕病蟲害對蔬菜種植的影響,為蔬菜的產量與質量提供保障。
一、設施蔬菜的概念
設施蔬菜是指運用農業科技手段,對蔬菜的生長發育資源、生長環境進行調控,以使相關農業要素得到優化配置,為蔬菜的健康生長和平穩生產提供強有力的保障[1]。目前,在設施蔬菜技術較為發達的國家,大多采用電腦控制的大型工廠化設施,為蔬菜提供穩定、適宜的成長環境,促使種植效益得到提升。
隨著全國農業結構發生變化,部分地區已經開始利用設施蔬菜技術開展種植。對于吉林省公主嶺市而言,該技術在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產出率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地生態環境。近年來,吉林省公主嶺市設施蔬菜的發展速度快、推廣規模大,獲得顯著經濟效益,甚至可能成為公主嶺地區支柱農產業。
二、設施蔬菜病蟲害發生特點
設施蔬菜種植過程中,由于常年使用化肥,導致土壤出現酸化、次生鹽漬化等現象,最終導致土壤板結、土地貧瘠,發生嚴重的土傳病化。同時,公主嶺及其周邊地區,在推廣設施蔬菜種植的過程中,老病害和次生病害問題更加嚴重,甚至逐漸成為主要病重害。由此可見,病蟲害已成為制約蔬菜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
1、病蟲害發生嚴重
由于設施蔬菜的種植生長主要依靠人工環境,雖然能夠為作物生長提供良好條件,但同時也為病蟲害提供溫床。由于人工環境溫度適宜,還容易發生連年性病蟲害,在冬季不活躍的病蟲害也可在棚內安全越冬,從而提高病蟲害在棚內的發生機率。此外,棚室內通風性能較差,相對濕度較高,這為喜歡在濕潤環境下生存的病蟲害提供了有利的生長條件,最終導致可以通過氣流傳播的病害,如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葉霉病、晚疫病等均可在棚室發生。同時,病蟲害利用棚室高溫、高濕的環境快速繁殖,導致一系列惡劣后果,比如縮短病蟲害的生存周期、加快傳播速度、形成嚴重的世代交疊等,如此往復循環,對蔬菜種植業的發展造成嚴重危害。在公主嶺地區設施蔬菜生產過程中出現多種病蟲害,比如,類似粉虱、薊馬、蚜蟲、葉螨等,此類小型害蟲頻繁出現導致公主嶺地區蔬菜生產出現嚴重損失。
2、人工設施成為露地蔬菜病蟲害侵染源
人工保護設施為棚室打造出小氣候,該環境除具有溫度高、濕度大等蔬菜生長有利條件外,也存在通風性差的問題,導致出現一系列病蟲害。例如,西紅柿種植棚室出現灰霉病、葉霉病,黃瓜種植棚室出現霜霉病、白粉虱、蚜蟲等。設施蔬菜出現病蟲害對露天蔬菜種植也會產生一定影響。
3、次要病害和新生病害狀況日趨嚴重
隨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公主嶺設施蔬菜種植結構不斷變化,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種類更加多元,容易出現次生病害,甚至在短期內爆發、蔓延,導致設施蔬菜種植生產受到威脅。例如薊馬、茶黃螨、美洲斑潛蠅、二斑葉螨、煙粉虱等害蟲除對西紅柿、黃瓜、茄子、辣椒等蔬菜有危害外,對花圃種植業也有一定影響。從病蟲害的發生方面分析,自公主嶺首次發現番茄黃化曲葉病毒病以來,該病的發生頻率明顯升高,危害也相對較大,這對西紅柿的種植、生產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近幾年來,極少數發生的黃瓜棒孢菌葉斑病也呈現了多發趨勢,是設施黃瓜生產的嚴重障礙。
4、連作障礙的出現導致土傳病害加重
受公主嶺地區設施蔬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的影響,種植過程中通常采用重茬、連作等手段來保證種植效益,導致土壤出現土壤酸化、板結、次生鹽漬化等情況。而連作時間的不斷加長,促使土壤中大量積累各種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質,導致土傳病害加重。尤其是枯萎病、黃萎病、根腐病、病蟲疫病、根結線蟲病等病蟲害的出現,直接影響設施蔬菜種植效益。
三、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
1、農業生態調控技術
(1)選擇抗病蟲害種子
選用抗蟲性強的蔬菜品種是最經濟有效的防治方法。在品種選擇時,要根據公主嶺市氣候環境、棚室氣溫以及病蟲害發生的情況,選擇強抗逆性、高產量、高抗病蟲率并與大棚種植條件相符的作物種類。
(2)健身栽培
為達到減少病源、蟲源的目的,開展種植之前需要徹底清理棚室內外的雜草與病株殘體。在生產過程中,要及時將病葉和病果運出棚外,并在遠離棚區的地方做深埋處理。為了更好地掌控棚室內的濕度,應杜絕大水漫灌,采用地膜覆蓋、微灌、膜下滴灌等灌溉方式。開展育苗時,應采取系統性措施,充分利用穴盤基質育苗、帶藥定植和嫁接育苗等措施,最終實現作物無病蟲害侵擾。
(3)種子消毒
播種期先曬種1-2天,再溫湯浸種,將種子在55℃熱水中不斷攪拌,浸泡15 min后撈出,可有效防治種子葉霉病、潰瘍病、早疫病等。將種子浸入10%磷酸三鈉內20 min,水洗2-3次后再晾干催芽可有效防治茄果、瓜果類病蟲害。
2、生態調控技術
生態調控技術是通過控制棚室內的環境條件,例如定時排濕換氣、調節溫度和濕度,從而創設出一個相對健康的生態環境系統。主要就是創造適宜作物生長而不利于病蟲害發展的條件,例如,高溫悶棚方法可以應用到黃瓜霜霉病防治中。在保證次日晴朗的前提下,當天悶棚澆水之后關閉棚室,在43℃時開始嚴格把控溫度變化,將溫度控制在42-46℃之間,保持1.5-2.0 h后再從頂部緩慢增大放風口,讓棚室內的溫度逐漸降低,這樣可以有效地殺滅黃瓜霜霉病病原菌。
3、物理防控技術
(1)覆蓋防蟲網
栽培前可選擇40-60目防蟲網覆蓋通風口,如果育苗時蟲量較大則可在育苗溫室內的苗床上再覆蓋一層防蟲網,防治溫室內出現的粉虱、蚜蟲等病蟲害。
(2)高溫悶棚技術
在夏季休茬期,將棚室出風口封閉,晴天連續悶棚10-15天,通過強光照射使棚內迅速升溫至60-70℃,利用高溫殺滅棚內病菌及粉虱、蚜蟲、薊馬等小害蟲以及蟲卵,并能改善棚內土壤質量。
4、生物防治技術
將微生物作為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通過以蟲治蟲、以螨治螨、以菌治蟲等手段,運用生物防治技術,減少化學農藥的利用,維持生態平衡,同時實現綠色種植目標 [3]。
5、科學利用化學農藥
要選擇安全性相對較高、效果相對較好、殘留物相對較低的化學農藥來防治病蟲害。例如,可以交替使用長效和短效農藥,內吸治療藥劑和保護性殺菌劑等,避免長期使用單一品種的農藥,以免病蟲害產生抗藥性。要根據設施蔬菜的病害情況,按需要的劑量進行施藥工作,避免盲目用藥或隨意增加用量。如果大棚種植的規模較大,可以選擇使用高效率的植保機械,例如超低容量噴霧器、噴霧劑、自動導軌噴霧器等。噴藥時要注意霧點細、受藥面均勻,這樣不僅能提高農藥的利用率,還能有效降低田間的相對濕度,提高防治效果。公主嶺位于東北地區,具有干燥、冷冽等特點,可以在保證棚內氣候相對濕潤的前提下,使用百菌清、惡霉靈等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
四、結語
綜上所述,設施蔬菜病蟲害的發生頻率較高,傳播速度較快,不利于公主嶺蔬菜種植業的健康發展。可以通過農業生態防控技術、物理防控技術、生物防治技術和農藥等途徑展開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促進公主嶺設施蔬菜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安平,楊 磊. 設施蔬菜主要病蟲害發生特點及綠色綜合防控技術探析[J]. 種子科技,2018,36(12):79+81.
[2] 張 丹. 設施蔬菜病蟲害發生特點及綠色防控技術[J]. 中國瓜菜,2017,30(04):55-57.
[3] 周 勇,桑芝萍,金建國,等. 設施蔬菜病蟲害發生特點及綠色防控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2009(1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