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馬鈴薯套種玉米栽培技術是一種從時間和空間都充分利用光照、熱量、水分以及土地資源的復合型種植模式,以高投入實現高產出和高效益。冬季馬鈴薯套種冬玉米在栽培技術應用上需結合不同種植地區進行差異化討論,該文主要對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糯扎渡鎮進行冬季馬鈴薯套種冬玉米栽培技術的分析,包括馬鈴薯栽培技術及套種玉米的播種與管理技術,希望為種植條件相近地區改善套種收益提供理論借鑒。
關鍵詞:馬鈴薯;玉米;套種
胡衛安. 云南糯扎渡鎮冬季馬鈴薯套種冬玉米高產模式[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17):56+58.
糯扎渡鎮位于云南省普洱市瀾滄縣東部,是該縣國土面積最大的城鎮,耕地面積近十萬畝,屬于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在1500-2000 mm之間,年光照在2100 h以上,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冬季不寒冷,夏季無酷暑,年平均氣溫在17-19℃之間,十分適宜農業種植。
為進一步發展集約化立體配套種植模式,促進單位耕地面積產出和效益提升,糯扎渡鎮嘗試套種技術,馬鈴薯套種玉米是其中一項重要模式。該地1月份溫度在0℃以上,夏季溫度相對偏高,所以冬季馬鈴薯套種冬玉米更適宜馬鈴薯低溫耐寒特性,本文詳細討論具體栽培管理過程中要注意的事項。
一、馬鈴薯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在馬鈴薯套種冬玉米栽培技術分析中,首先討論冬季馬鈴薯播種前的準備工作。
1、品種選擇
品種選擇要綜合考慮栽培區域氣候條件、土壤、栽培模式等因素,除植株直立、分支少以及種薯表皮光滑、大而規則、含淀粉量少等普遍條件外,還需分析其耐弱光、耐旱澇及早熟或中早熟的品種特性。糯扎渡鎮雖是進行冬季馬鈴薯的種植,但因其冬季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在品種選擇中可有更多選擇,比如脫毒東303就是比較合適的品種。
2、種薯處理
種薯處理是馬鈴薯種植中的關鍵環節之一,在挑薯、催芽、切塊等過程中均需嚴格規范操作,以保證種薯出芽率。
(1)種薯挑選
在挑薯階段要選擇具有本品種特征,外表光滑、顏色鮮艷、無病害蟲眼、無凍傷裂痕的健康壯碩塊莖作種。選好的種薯需在陽光下曬3-4天,中途有序翻面,并將出現腐爛的種薯剔除掉[1]。
(2)種薯催芽
可通過赤霉素溶液浸泡催芽。在冬季催芽時要注意溫度的控制,播種前的20天左右將種薯周邊溫度調整在15℃前后,溫度不要超過20℃,并進一步剔除病害、破爛的種薯。芽眼出芽之后,才可進行下一階段的切塊處理。
(3)種薯切塊
主要是對體積較大的種薯進行切割,質量在30-50 g之間的小塊種薯不必切塊處理,后續切塊質量可保持在30 g左右。切塊時要從臍部開始按芽眼排列順序向頂部斜切,最好每切完一塊進行一次切刀消毒,酒精或高錳酸鉀溶液都可作為消毒液使用。要保證每一切塊上有至少一個芽眼。
3、整地施肥
在秋耕施肥壯壟的基礎上,要對耕地土壤進行淺耕,以促進保墑。播種前按3500 kg/畝的規格施農家肥,并以碳酸氫銨100 kg、鉀肥25 kg作為基肥,然后對耕地進行20 cm淺翻,去除根茬、砂礫,完成冬春鎮壓打碾。
二、馬鈴薯播種
馬鈴薯本性喜低溫且耐寒,不能在氣溫和地溫較高時生長,所以在播種時要注意溫度,以確定播期。糯扎渡鎮冬季不冷,十一月份10 cm土層溫度在5-10℃左右,所以選擇早熟品種更佳。可以適當早播,但要保證溫度以及土壤中的含水量。
在播種過程中,首先進行起壟,從地邊開始開溝,按照90 cm間距開挖15 cm深的灌水溝,并適時灌水。隨后以50 kg/畝的比例在灌過水的溝中條撒復合肥,并以5-7 kg/畝的比例在各垅中間施3%辛硫磷顆粒劑,用來防治地下害蟲。壟高不應超過10 cm,方便防旱排澇、提高光照面以及增強土壤透氣性等。在該鎮冬季各項生長條件良好的情況下,種薯將會有更好的生長狀態。
在定植環節要注意播種間距和深度,以各株間距20 cm為宜,并將播種深度控制在8 cm左右,種薯密度控制在4000株/畝為宜,波動幅度最好控制在500株以內。
最后是壟上覆蓋,在壟面噴灑除草劑后即可覆膜。要保證各處緊實、嚴密,不僅有助于提高地溫、加強保濕,而且還能防治雜草生長并促進種薯扎根。
三、馬鈴薯田間管理
田間管理是保證馬鈴薯順利生長的重點工作,尤其在冬玉米套種的情況下,對田間環境的控制也是為隨后冬玉米種植進行土地修整。
在種薯種植一個月之后基本都已出苗,這時可隨中耕除草除去地膜,以方便除草和培土;芽苗生長到5 cm左右就可完成放苗后的首次中耕培土。要注意水肥管理,馬鈴薯本身需水量較大。糯扎渡鎮冬季降水量會有明顯下降,最好每半個月結合土壤干涸情況進行適當灌溉,在收獲前10天停止灌溉即可。還要控制田間病蟲害,及時清除病株,并選用針對性藥物防治,以免造成病原擴散或對冬玉米種植出芽造成危害[2]。
四、套種冬玉米的種植管理
冬季馬鈴薯套種冬玉米不僅要對冬玉米品種選擇加以控制,同時還要注意播量的合理性,以及田間水肥管理、交叉病蟲害防治等。
1、冬玉米的品種選擇
所套種的冬玉米應以穩產為基礎,并具有良好的抗病、抗旱能力。生育期短也是優良特性之一,因為該鎮冬季溫度不低,所以一般的優質玉米品種都能有良好的產量。如登海6188,具有很強的抗病蟲害能力,適宜在南方地區種植,也具有高產特性。
2、播期與播量
一般套種形式下玉米多是在馬鈴薯成熟前三周左右進行播種,但糯扎渡鎮因為是在冬季進行冬玉米套種,冬季馬鈴薯種植時間在11月份左右,所以玉米種植時間也可以較春玉米播期提前。使用穴播播種,在氣候比較干旱時應每穴一瓢水,并控制每穴內種子2-3粒。最好以20 cm一穴進行點種,馬鈴薯與玉米之間的間距應維持在35 cm[3],留苗率以2500株/畝為宜,即用種量2.5-3.0 kg/畝。
3、田間管理
冬玉米本身水肥需求量較大,在馬鈴薯田間套種時更要及時追肥澆水,除必要的基肥之外,還應追施氮肥和復合肥:喇叭口期在澆水的同時每畝追加各25 kg的尿素和復合肥;抽雄期按0.2 kg/畝噴撒磷酸二氫鉀。糯扎渡鎮季風性氣候冬季降水較少,所以要注意結合玉米干旱狀況及時灌溉,尤其是在灌漿期要結合天氣狀況合理調整灌溉頻率和灌溉量。
其次要加強苗期管理,在三葉期將弱小、病蟲類不良苗株及時拔除,并補齊缺苗,剔清密苗,確保苗全、苗壯。
還要注意馬鈴薯與玉米的生長關系處理,在馬鈴薯秧苗較大時需要將其向行中間推,為玉米的生長留出更多空間。
同時還要注意對田間病蟲害的處理,對于地下害蟲,在玉米出苗時可以2.5%敵殺死1:1000倍液噴霧防治;對于玉米螟或蚜蟲,可結合玉米大小斑病防治法,使用2.5%敵殺死1:1000倍液與18%葉凈1:2000倍液、75%三環唑1:5000倍液等進行噴霧防治,每周一次,連續3次左右就會有很好的效果。
最后,馬鈴薯成熟之后要及時收獲,不僅保證馬鈴薯采收效益,同時也是為玉米生長提供空間。在馬鈴薯成熟收獲之后要注意田間土壤的翻耕,施入充足的優質農家肥,并將土壤翻覆在玉米根部,可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馬鈴薯采收完成后要注意為玉米經常澆水,滿足其較大需水量。
五、結語
總之,在該鎮冬季馬鈴薯套種冬玉米的栽培探究中,本文著重關注馬鈴薯早期的栽培要點,為玉米套種提供更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還強調要加強玉米種植后的田間管理工作,合理調整其與馬鈴薯生長協調性的維持,水肥管控以及病蟲害防治都要作為關鍵工作任務。馬鈴薯成熟收獲后還要注意對耕地進行整理,為玉米生長提供優質環境,進而保證兩者的種植收益。
參考文獻
[1] 宋紅軍. 地膜馬鈴薯套種玉米高產栽培新模式[J]. 現代畜牧科技,2017(07):61.
[2] 李明聰,金 良,王安平,等. 馬鈴薯套種玉米不同種植模式研究[J]. 現代農業科技,2018(08):82.
[3] 閆海明. 高寒冷凍區地膜覆蓋脫毒早熟馬鈴薯套種玉米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 農業技術與裝備,2019(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