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魚塘水質的好壞是決定養殖成功的重要因素。在淡水養殖生態環境中,要想獲得高產高效的生產技術,水質管理和水質調節起著關健性作用。該文對魚塘水位、溫度與水質調節方法進行研究,分析魚病與水質的關系以及氣候與人員對水質的影響,提出要加強對魚塘水質的調控,通過合理規劃養殖模式、確定放養品種比例、提高出塘措施等合理調控魚塘水質,充分發揮漁業資源的水產養殖效益。
關鍵詞: 淡水養殖;魚塘;水質調控;水位;水溫;養殖規模;放養比例
覃燕珊. 淡水養殖魚塘水質調控與應對措施[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17):84.
一、魚塘水質調控技術
在魚塘養殖生產過程中,良好的水質生態環境,才能保證魚類正常生長,要獲得水產養殖高效,必須有科學的水質調節和水質利用管理技術。
1、氣候與池塘水位的關系
開春和入冬時段,對水位要求各有不同。初春時降低水位可以提高一定的水溫,入冬時段加深水位可以保持一定的水溫,促進魚類早食。在水產苗種培育過程中,初春水位應在75-100 cm,隨著魚長大逐步提高水位,滿足幼魚生長需要。要保持魚塘水溫變化相對穩定,減少溫差變化速度,以保持魚塘底層具有較高的水溫,讓魚類安全過冬和保護魚類體質。
2、魚塘水溫調節方法
每個魚類品種均有一定的適宜溫度范圍,魚塘的水溫要根據所在的位置條件來決定,調節方法歸納為2種:一是人工調節,根據不同的養殖時段適時加注新和補充新的水源,改變池塘水位水質,使水溫保持在魚類生長的理想狀態;二是生態水溫調節,適當在塘邊種植果樹、蔬菜及牧草吸收夏季的高溫,改善池塘周邊的溫度。
3、水質調節方法
(1)流水調節
養殖魚塘應選擇水源充足方便的地方,才能發揮水產養殖效果。全流水調節即結合養殖品種需要實行24 h進水,如鱘魚、鱖魚養殖。
(2)定期加注新水
這種加水方法一般在水源不便利地區使用,采用電灌站和提灌站方式灌水,每次注水量為正常水位的1/5(20-25 cm)左右。特別是秋季,池塘保水性好的情況下,一般10-15天加1次,差的情況下一般7-10天加1次。
(3)使用增氧機械調節
一般每畝配備一臺1 kW增氧機,特別是夏秋季,早上6-8點和下午2-3點開啟增氧機1次,在確保水位的情況下可以改善水質。
(4)用藥物改善水質
一般常用生石灰和硫酸銅調節水質,在富營養魚塘水質的情況下,水位1 m可用生石灰20-25 kg/畝,溶水后全池潑灑;或用硫酸硐0.5-0.6 ppm/畝,每月1次,消殺病源體有害物質,起到凈化效果。
二、魚塘生態條件與品種養殖
在池塘多品種高密度養殖過程中,要根據養殖魚塘的周邊生態資源和水體狀況,考慮不同水層、不同品種間的搭配混養比例,實施水體綜合養殖。加大投放共生的養殖品種,實行生物循環利用,提高水體養殖效益。如在養殖鯉魚、草魚、鰱魚、鳙魚的基礎上搭配一些鯽魚、雜交羅非魚、武鯧魚等品種。池塘80:20養殖模式中,品種混合養殖至關重要,是池塘高產高效技術的重要措施。
三、水質對魚病的影響
有些魚病的發生與水質有關,因此,水質的利用和管理十分重要。池塘高密度的情況下,大量投放飼料會造成水質變壞,易發生赤皮、腸炎病、爛鰓病、赤皮病等。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要注意3個方面的問題。首先要開展巡查觀察,早中晚對養殖魚塘注意觀察魚類活動、吃食情況,勤撈池內雜物和死魚,以保持池塘內的清潔衛生減少腐敗物源。其次,在魚種放養前,對池塘進行嚴格的消毒和清理,生石灰是比較常用的理想藥物,根據底質、底泥情況,每畝生石灰用量為150-200 kg進行干塘消毒。最后,在生產過程中,定期每月每畝用生石灰20-25 kg帶水消毒1次,或定期2個月用敵百蟲0.3 g/m3消殺寄生蟲1次。
四、氣候變化對水質的影響
在養殖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氣候環境與水質變化分析,對水的pH值和水溫進行分析,掌握水質狀況與季節水溫的變化,維護水體環境生態安全,才能達到池塘養殖高產高效。
五、人員對水質的影響
在水產養殖過程中,養殖生產環境與生產管理者的水平、技術、經驗有著相當重要的因素。一個很好的生態養殖場所,不具備較好的技術管理人員,生產效果發揮不出來;反之,也會產生同樣的效果。
六、水質調控方法
1、規劃養殖模式
根據養殖魚塘的地理位置及水源情況經濟條件,實施生產配置模式。發揮池塘環境資源的生產潛力,實現池塘漁業生產效益最大化,有的安排在魚塘邊搭建養殖棚舍(養豬、養鴨、養雞);有的在魚塘周圍空地種植果樹、蔬菜;有的種植各種季節的優質牧草進行節能養魚。
2、確定放養品種比例
水面較大而且水質易肥的魚塘鰱鳙魚比例占35%以上,可配套農-漁-牧立體綜合養殖;水源條件好可以草魚、鯉魚、鯽魚、叉尾鲴為主,這樣能充分發揮魚塘水體生態資源的作用。
3、提高出塘措施
結合市場價格優勢和市場需求,結合池塘條件來確定放養品種規格的大小,3畝以下建議培育規格魚種,為商品魚養殖提供大規格魚種來源;4畝以上實行商品魚養殖,采用斤兩魚種大規放養,短期內達到上市規格。為了品種來源質量有效保障,應選擇好苗種來源途經,要提前向良種場預定。搶市搶價適時上市,實行輪捕輪放養殖模式,實現高產高效。
七、結語
總之,通過對魚塘水質調控技術有效分析,才能提高魚塘水體資源綜合利用,使山區農村水產業獲得快速發展,生產技術得到有效提升。要在養殖上樹立成功典范,在收入上體現水產養殖效益,在扶貧產業上不斷增加農民的漁業經濟收入,為山區漁業扶貧發揮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