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春
[摘 要] 林下養雞的優勢眾多,可以充分發揮林地資源的作用,能實現優勢互補、協調發展,而且有助于提高農民的收入及林地的生產價值,推動農業經濟良性發展。現階段,很多地區都在積極開展林下養雞,林下養雞已成為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為促進林下養雞良性發展,本文簡要分析林下養雞的優勢與林下養雞防疫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林下養雞防疫問題的解決對策,以期能提高林下養雞效益。
[關鍵詞] 林下養雞;防疫;養殖管理
[中圖分類號] S83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21-115-2
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人們不斷提高對物質生活的要求,尤其對食品的品質要求更高。林下飼養的雞不僅營養價值較高,而且雞肉品質較高,深受消費者的青睞,同時給林下養雞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所謂林下養雞,實際上是一種適度規模的放養,以林地為飼養場地,雞群能為林地去除雜草,糞便可以作為有機肥料為樹木提供養分,大大降低養殖成本。而且放養是一種綠色養殖手段,符合人們對食品的需求,價格較為穩定,有著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1 林下養雞的優勢
1.1 小投資,大回報
林下養雞只需搭建簡單的雞舍與護欄,養殖前期投資較少。在整個飼養活動中,草籽、昆蟲等自然生物是雞的主要食物,無形中降低了整個飼養過程的成本,而且林下養殖的雞只市場價格比較穩定。基于上述小投資、大回報的養殖優勢,該模式更適合小規模養殖農戶采用[1]。
1.2 市場前景廣闊,經濟效益較高
在林下養雞過程中,因為雞的食物來自大自然,而且雞的活動空間較為廣闊,在林間運動過程中提高了肉質品質,相比于雞場養殖,雞肉營養價值更高。此外,林下養殖產品市場需求大,消費者較為認可,價格始終較高,大大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益。
2 林下養雞防疫存在的問題
2.1 防疫意識淡薄
現階段,林下養雞主要以家庭為單位。在林下養雞過程中,由于缺乏專業指導,養殖人員的知識與技能水平不高,導致其防疫意識淡薄,絕大多數農戶在養殖過程中缺少相應的消毒防疫意識,缺乏相應的防疫手段與設施。例如,雞舍長期不消毒,進食工具長期不清洗等,一旦出現瘟疫,疫病會迅速蔓延,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2]。
2.2 選址不科學,雞舍建造不合理
現階段,大多數養殖人員缺乏養殖經驗,導致養殖活動存在盲目性。例如,在選址過程中,通常選擇無主山地或者自家山林,動物養殖防疫要求形同虛設,進而造成選址不科學,以防疫為視角,很多場地不適合開展養殖。在雞舍的建造過程中,農戶為了降低養殖成本,導致雞舍簡陋、設施缺乏,給防疫工作帶來了阻力。
2.3 免疫程序缺失
在林下養雞過程中,雞的整體數量較多,場地較大,養殖周期相對較長。因此,要在養殖過程中制定完善的防疫體系,提高雞的生存率,降低疾病發生率,只有這樣才能通過林下養殖獲取更高的收益。然而,很多養殖戶缺少對免疫流程的正確理解,導致實際操作不符合要求,進而影響了免疫效果。此外,有些養殖農戶為雞同時接種數種疫苗,降低了疫苗的免疫效果。
3 林下養雞防疫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合理選址
在林下養雞過程中,要采取科學的養殖措施。例如,在選址過程中,要加強對水質、地理位置、交通等方面因素的綜合考慮,并結合相關的防疫法與污染防治法開展工作,使選址符合雞養殖的防疫條件與污染處理標準。科學選址與合理規劃是提高養殖效果的最佳手段[3]。另外,加強雞舍的清理與消毒工作,為雞的生長營造良好的環境,增強免疫效果。
3.2 科學處理廢棄物
在林下養殖場過程中,要加強無害化養殖設施的建設工作,根據有關部門的建設要求建設污物處理設施,嚴格根據相關要求加強對糞便的有效處理。同時,政府部門要加強資金投入,加強對廢物、廢水的綜合利用,降低養殖過程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變廢為寶,將其轉化為能源、肥料及各種生產資源,實現對資源的二次利用。
3.3 加強養殖管理
加強專業的養殖管理,有助于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一方面,樹立“預防為主,源頭抓起”的工作理念,相關部門加強林下養殖的檔案編制工作,加強雞舍管理制度與防疫制度的制定,為防疫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另一方面,建設現代化防疫體系,組建專業基層獸醫隊伍,推動防疫工作順利開展。尤其要加強鄉村級養殖防疫隊伍建設,完善獸醫體系,積極發揮防疫機構的作用,充分滿足林下養殖農戶的訴求,使養殖活動更加科學。
3.4 發展養殖龍頭
很多地區具備建立規?;B殖基地的條件,卻缺乏養殖龍頭企業,只是憑借政府的引導開展養殖活動。因此,當地相關部門要加強龍頭企業的引進工作,如土雞服務企業,通過龍頭企業實現多種問題的有效解決,如雞苗、養殖技術、銷售管理等。首先,加強土雞提純復壯,以自繁自養的方式,給整個地區提供高質量的雞苗。其次,加強科學技術的推廣力度,為農戶解決養殖難題,使其突破傳統的養殖方式,提高整體養殖質量。最后,龍頭企業與養殖戶簽訂收購合同,建立市場保護價機制,解決銷售問題。
3.5 加強政策扶持
隨著“三農”問題關注度的不斷提升,政府對農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林下養雞活動中,地方政府采取了贈送雞苗、圈舍補貼的手段,激發農戶的養殖積極性。然而,很多農戶認為政府的行為無非是面子工程,出現雞苗死亡情況時會將所有責任歸結于雞苗質量問題,很少考慮自身的飼養方式或者養殖管理措施。對此,筆者建議用激勵代替鼓勵,用養后補貼的方式代替贈送,最終通過圈舍標準、出欄數量等諸多指標進行評判,并給予相應的補助[4]。
4 林下養雞疾病防控措施
4.1 病毒性疾病防控
在病毒性疾病防控過程中,要根據疾病的具體類型,采取極針對性防控措施。在林下養雞活動中,常見的病毒性疾病有支氣管炎、雞痘、新城疫等。新城疫是林下養殖過程中的常見疾病之一,危害性較大,疾病的傳播速度較快,同時具有發病迅速、死亡率高、治愈率較低等特征,會給整個雞群帶來嚴重的危害。因此,在日常養殖過程中,要定期加強雞舍消毒,定期清洗水槽與食槽,預防新城疫的發生?;饓A是主要的消毒、清洗材料,7 d開展一次清洗、消毒預防工作。雞痘是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具有季節性發病特征,秋冬更迭期是該病的常發期,因此,需加強秋雨季節雞痘防治與免疫工作,按照正常的疫苗接種流程加強對雞群的疫苗接種,有助于科學防治雞痘。支氣管炎也是一種極具傳染性的疾病,該病以預防為主,提高雞群的整體免疫力,特別是雛雞。具體需在飼養過程中加強飼料管理與通風換氣,避免過度擁擠的現象出現;加強對雞舍的保溫,將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為雞群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重視疫苗接種工作。
4.2 細菌性疾病防控
在林下養雞過程中,較為常見的細菌性疾病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病等。在沙門氏菌病的防治過程中,一定要保證雞群生存環境、食用飼料的清潔程度,積極開展雛雞飼養管理工作,保證營養搭配合理,保證雞舍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保證雞群密度適宜與通風性良好,同時禁止引進疫區的雞苗,能有效防治沙門氏菌病。此外,加強藥物治療,防治沙門氏菌病的常見藥物有頭孢噻肟、氟苯尼考、阿莫西林等。在大腸桿菌的防治過程中,要以雛雞為切入點,預防方式與其他疾病大致相同,加強雞舍通風,將雞舍溫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一旦發現病雞,要積極開展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環丙沙星、慶大霉素、磺胺類氯霉素等,對大腸桿菌有較為明顯的治療效果。需注意的是,進行藥物治療時要加強藥敏測試。
4.3 寄生蟲防治
蛔蟲與球蟲是林下養雞較為常見的寄生蟲。為有效防治球蟲,需加強對雞舍的干燥處理,利用火堿進行消毒;以發酵方式處理雞糞;采取火堿沖洗的方式對林地進行針對性處理;進行藥物治療時,主要藥物有球必寧、妥曲珠利、氯丙嗪等。防治蛔蟲時,要及時清除糞便,堆積發酵,殺滅蟲卵;飼槽、用具要經常清潔消毒;對污染場地上飼養的雞群應定期進行驅蟲,每年兩三次。進行藥物治療時,可選用氟苯達唑、左旋咪唑、丙硫咪唑等。
5 結語
在林下養雞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接受專業的教育與培訓工作,并根據具體情況采取合理的處理手段,提高林下養雞疫病防控效果,進而保證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依噸.淺談林下養雞飼養管理和防疫技術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8(11):170-171.
[2]朱朝方,楊傳寶,沈曉飛,等.毛竹林下養雞對土壤質量及竹林生長的影響[J].竹子學報,2018(1):49-53.
[3]王永樹,謝先中,江浩,等.林下養雞容易產生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淺析[J].中國畜禽種業,2019(6):171-172.
[4]仇莉,薛文彬,喬月琴,等.林下養雞常見病的發病原因及防治技術[J].鄉村科技,2018(30):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