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運河沿岸地名史話研究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意義
——以高郵明清運河故道為例

2020-09-02 01:07:22
江蘇地方志 2020年4期
關鍵詞:文化

◎ 劉 芹

(揚州大學廣陵學院,江蘇揚州225009)

提 要:運河沿岸地名史話研究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挖掘運河沿岸地名三個層次的文化,揭示運河文化民族精神。在此基礎上弘揚優秀地名文化,立足運河講好運河文化故事。既要做好運河沿岸地名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工作,同時為運河旅游文化帶建設提供文化素材。弘揚優秀地名文化,講好運河文化故事。保護傳承地名文化遺產,提供運河旅游文化素材。

運河流過的地名,是不可磨滅的城市印記。大運河沿線35座城市中,揚州是唯一與大運河同生共長、興衰與共的城市。大運河被稱作揚州的“母親河”,揚州的地名深受運河文化的影響。2018年8月,江蘇省民政廳區劃地名處負責人到揚州市調研運河地名文化挖掘與保護。在運河地名文化挖掘和保護座談會上,揚州市著名文化學者韋明鏵指出:“大運河揚州段全長125公里,是整個大運河中最古老、世界文化遺產點最多的遺產區,也是運河地名文化底蘊最為深厚的區域。古運河揚州段每一個地名幾乎都與一段歷史相關。”與會專家學者肯定了大運河邊的地名是由與大運河直接相關聯的建筑、原生性功能、沿岸的生活和運河文化延伸而來的,而這些恰恰流淌著古運河記憶。

2014年,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提出要“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充分表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價值,于是大運河沿線城市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各項工程都提上日程,圍繞“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各類課題也紛紛展開。而早在2006年,作為京杭大運河重要組成部分的高郵明清運河故道(縱貫高郵南北共43.6公里),就被國務院命名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該故道集中反映了大運河由湖道向河道演變的過程,是反映大運河河湖關系的活化石。2019年,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水利廳、文化和旅游廳、文物局聯合舉辦“大運河江蘇記憶”活動,高郵明清運河故道入選江蘇最美運河地標。高郵明清運河故道沿岸有如車邏壩、南門大街、鎮國寺、平津堰等明清水工遺跡和文化歷史景觀,大運河歷史文化內涵都深深地刻寫在這些地名中。因此,運河沿岸地名史話研究,對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意義非常。

一、充分挖掘運河沿岸地名三個層次的文化內涵,揭示運河民族文化精神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要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充分展現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活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弘揚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從這三個層次深入理解大運河文化的內涵和外延,突出大運河的歷史脈絡和當代價值,以此統領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第一層次的運河文化:大運河遺存承載的文化,如歷史建筑、歷史文學等,這是歷史留存的運河相關文化產物。第二層次的運河文化:大運河流淌伴生的文化,比如運河沿途習俗、儀式、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等,這是一種大眾文化,熔鑄于運河文化遺址、運河相關建筑、運河相關人文環境中。第三層次的運河文化:大運河歷史凝練的文化,比如滲透在大運河文化深處的民族精神與價值觀等。

運河沿岸地名,既是大運河遺存承載的空間坐標,更是大運河伴生的大眾文化坐標。揚州地名的保護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揚州市政府2018年公布《揚州市第一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名錄包括自然地理實體、行政區域、街巷道路、園林古跡、紀念地等810個需要保護的歷史地名,其中不少與運河相關。揚州對歷史地名的保護還表現在對歷史地名的梳理和恢復工作中。據揚州市民政局地名處負責人介紹,除了之前對老城區8個歷史地名恢復外,2019年對瓜洲古鎮的鹽倉巷和石秀才巷也進行了恢復。《揚州地名掌故》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優秀地名文化書籍,作為揚州運河段重要一段的高郵明清運河故道相關地名則有《高郵地名史話》,該書集地方歷史與地域風情于一體,講解了高郵的地情,可以看作高郵明清運河故道地名研究的重要成果。不過,該書對運河沿岸地名的研究多局限于運河文化的第一層次,對運河沿岸地名的歷史深度挖掘不夠,對運河文化內涵剖析不深刻,更遑論運河文化的民族精神。

高郵明清運河故道車邏壩建成于明永樂十二年(1414)。平江伯陳瑄建車邏壩的初衷是為保證漕運暢通和運堤安全,以便在湖河水位盛漲時河水通過減水壩宣泄到里下河入海。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皇帝第三次南巡路經高郵,沿運河查勘水情,見到里下河受災恰是因為減水壩所致,于是下令關閉減水壩。后來河道總督于成龍向康熙上奏,開壩要淹里下河,閉壩有損運河堤岸,影響漕運,勢必影響清王朝的錢袋子,他建議將減水壩改為滾水石壩,水漲聽其自溢而保堤,水小聽其涵蓄而濟運,一舉兩得,康熙皇帝接受了他的意見。至乾隆五年(1740),為給車邏壩下游農業提供自灌水源,在車邏壩北首建耳閘一座,又稱車邏閘。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十分重視治淮和運河大堤的修復工程,廢除了車邏壩,并用20多年時間治理淮河,從根本上消除了淮水對里下河地區的威脅。車邏壩從設置到被廢除,見證了黃河奪淮給里下河帶來的災難和新中國治淮工程的巨大成就。

鎮國寺塔

1991年華東水災,高郵連續數月大雨,7月14日車邏壩迎水坡肩口滑坡,縫口上下錯開54厘米,長50余米,當時經省市水利專家會商,最終用塊石壓腳控制了險情。汛后,經江蘇省水利廳批準,由高郵市水利局京杭運河管理處除險加固,在滑坡處的坡腳下建塊石平臺穩坡。1992年10月,高郵水利局為紀念1991年車邏壩搶險,在滑坡處立碑紀念,碑名《車邏壩除險碑記》,由徐炳順撰文并書寫。2010年8月,地處車邏鎮南閘河村運河東堤的車邏壩舊址,被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車邏壩,是運河沿岸遺跡之一。車邏壩地名記錄了明清運河故道車邏傍水而居、依河而生的生存狀態。河運一方面帶來了經濟繁榮,另一方面又帶來了洪水災害。車邏壩的興衰,見證了明清直至20世紀90年代500年間車邏與運河無奈而又矛盾的相容之道。百姓對于運河或喜或悲、或愛或恨的復雜情感,深深地刻印在車邏壩的遺址中。今天,只有通過對運河殘存歷史地名遺跡的深度挖掘,探索地名中的歷史真實,方能更加深刻地認識運河的那一段人文歷史。

明清運河故道還有如南水關、琵琶閘、平津堰、萬家塘等遺址,都訴說了各自一段辛酸或甜美的故事。南水關,建成于北宋開寶四年(971),當時知軍高凝祐始筑城垣,建有東、西、南、北四門,開挖護城河一周,南北二門下有水關,引運河水經南、北水關入城,城河、市河、運河以及與之平行位于東門外的運鹽河,形成配套水系。康熙四十六年(1707),康熙第六次南巡,路過高郵,視察河工,興建南水關涵洞,“口門寬高各一尺八寸”,水下鹽河,乾隆五年(1740)時重建,水關依傍城池,為插板式洞口,條石結構,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近郊農田灌溉。《高郵州志》載:城內市河由南水關出北水關,匯通湖橋引河,入運鹽河。南水關的興建,是一項歷史水利工程,而今老百姓都深受其利。正如汪曾祺先生《我的家鄉》呈現給大家的印象:水做的高郵。

這個水生的城市,地名中滿是與運河的關聯。運河邊“壩、閘、關、堰、塘”等地名,既記錄了歷史上政府對于運河經濟的開發,又看到政府對于沿線地域水利工程的關注。作為與運河共生的城市,悲喜也一并刻在這些歷史地名中。明清時期政府對于運河水患的治理也非常重視,高郵水部樓的存在,流淌著水患治理的一把辛酸淚。水部樓原系南河郎署的一部分,南河郎署,即南河治理官署,原駐徐州蕭縣(今安徽蕭縣),明正德元年移駐高郵。南河,系明正德元年(1506)運河治理分段管理的其中一段。其時四段分理,分別是:通惠河(大通河兼天津一帶河道)、北河(靜海至濟寧衛河和會通河河道)、中河(徐淮段河道)、南河(淮揚段河道)。明代十分重視對運河的管理,朱棣遷都北京以后,朝廷賦取所資,無不仰仗江南,大運河被朝廷視同生命線。所以明成化七年(1471)就已經開始對運河作了分段管理,通州至德州,德州至沛縣,沛縣至儀征(古稱真州)。據《高郵縣志》記載,自明萬歷十九年(1591)至1948年的358年間,高郵共發生127次較大水災,平均不到三年就發生一次水災。水部樓幾乎成了高郵洪災的象征。

從宏觀上把握這些有關“壩、閘、關、堰、塘、樓”等地名史話的研究,可以看到這個地區的運河民族精神,比如開放,對于運河的接納與適應;比如包容,對于運河無情傷害的承受;還有如合作,與運河和諧共處之道。如果說發現并保護好運河沿岸歷史遺跡,算是大運河文化建設第一層次內涵,那么對于運河沿岸地名史話的探索與傳播,則能揭示大運河文化建設第二、第三層次內涵,這已遠遠超越遺址本身的歷史價值。

二、大力弘揚運河沿岸優秀地名文化,講好運河文化故事

2019年9月,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對大運河江蘇段長江以北部分進行全程考察,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點工作推進情況進行檢查,他指出:平時我們多是從資料上看大運河、部分地了解大運河,只有真正行走在大運河上,才能切實感受大運河不僅是文化帶也是生態帶、經濟帶、城鎮帶,深切理解大運河為什么是“流動的文化”“活態的文化”,充分體會到大運河的重要和文化的深厚。優秀的文化可以陶冶人影響人,因此更易被傳播和傳承。“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在運河文化挖掘的基礎上,開展傳播工作,將會大大助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而運河文化的宣傳,先要能講好運河文化故事。運河沿岸優秀的城鎮地名史話,是運河文化故事最好的講義。

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露筋,地名來歷最早見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江淮間有驛,俗呼露筋。嘗有人醉止其處,一夕,白鳥咕嘬,血滴筋露而死。”南宋祝穆《方輿勝覽》說法稍異,故事主人公由一名醉漢變成為一位貞女,“舊傳有女子夜過此,天陰蚊盛,有耕夫田舍在焉。其嫂止宿。女云:‘吾寧處死,不可失節’。遂以蚊死,其筋見焉。”后來南宋俞德鄰寫成《宿露筋祠》一詩,憑吊露筋貞女。此前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王令,此后元明清各代文人大家都有感嘆、歌頌露筋女,贊嘆露筋祠環境、塑像之作。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皇帝南巡,曾為神祠題寫“節媛芳躅”匾額。乾隆帝于二十二年(1757)、四十九年(1784)也曾入祠幸臨并題詩,更使露筋娘娘祠和露筋娘娘的故事名聞天下。露筋娘娘的故事形象以貞女開始,民間對露筋娘娘的祭拜也是源于人性對傳統真善美的渴望與崇敬。隨著時間的推移,祭拜露筋娘娘的同時也開始慢慢地祈禱露筋娘娘的保護與庇佑。露筋娘娘祠在河西隔堤之上,經常受到洪水威脅,然而洪水每漲至祠址腳下,便如碰到銅墻鐵壁,悄然退去。這堅定了人們對于露筋娘娘神化形象的信念,露筋娘娘成為當地水運和運河船民保護神。明清時期一至開春,當地百姓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途經露筋祠的漕船、商舶、漁舟,或者官員、商賈、船民、運丁、旅客都會入祠祭拜,祈求漕運順暢、出航安全、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等美好心愿的達成。時至今日,每年農歷臘月初十當地村民還會有祭祀儀式。

露筋娘娘從貞女到運河船民保護神的嬗變和轉化,與露筋所處的獨特地理位置、地形走勢不無關系。當地百姓對露筋娘娘的神話膜拜,體現了水患對人造成威脅的那種戰戰兢兢的畏懼心理,至于努力掙扎向上向前向善的美好期待與希望。露筋所體現的運河民族精神是真善美,是對優秀品質的追求堅持與崇尚尊敬;是積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與憧憬。露筋娘娘形象不管是真實或幻化,都呈現了此段運河沿岸露筋民間對于美德與美好的向往。

高郵湖邊古運河旁有兩根方形石柱,筆直地矗立著。這兩根方形石柱原是耿廟前懸掛神燈的兩根石柱。耿廟,又名“七公殿”。宋仁宗時有位通判名耿德裕,山東人,因在兄弟輩中排行第七,人稱“七公”。耿德裕為官清廉,后棄官隱居高郵,皈依佛門。平日撫恤孤寡,周濟貧民。傳說七公仙風道骨,常坐在一個蒲團上,在高郵湖上飄來飄云。七公81歲去世,人們為紀念他,在他常游憩的甓社湖邊建起七公殿,又稱耿廟。有關七公神靈的記載和傳說頗多。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海風大作,鹽城、興化深受其害,高郵人向七公禱告,遂安然無恙。高郵軍指揮司奏明皇上,孝宗敕封其為康澤侯,意為七公給百姓帶來了安康和恩澤。以后七公多次顯靈于危難,護佑了當地百姓。傳說最多的是“耿廟神燈”的故事。這個傳說在汪曾祺《我的家鄉》中也提到過,七公家會在風雨之夜在門口掛紅燈,漁船晚歸迷途,方向不辨,情勢危急之時,望見高懸于石柱之上昭示方向的紅燈,猶如看見了救星。漁船朝紅燈劃去,就可安全歸航。七公死后紅燈仍然出現,謂之“耿廟神燈”,七公因此成為漁民的保護神。1956年耿廟因運河拓寬被拆除,現僅遺存耿廟前懸掛神燈的兩根石柱。當地漁民至今對這位保護神念念不忘,依然沿襲過去風俗,每年會有“七公會”,向七公祈求幸福安康。

南水關

耿廟石柱作為高郵明清運河故道上一處重要遺址,保護好散落的文化意義重大。而注意對耿廟地名故事的追溯,可以加深對這一遺址的認識。神話式的故事背后,常常閃耀著人性中真善美的光環。七公作為真善美形象的化身,給了大眾賦予他神權力量的基礎與條件,這是過去人類對于美好形象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一種自然心理需求。七公作為漁民的保護神,也多因為運河、高郵湖等水鄉特征,被逐漸神化了。

可以看到,露筋娘娘也好,七公也好,神化了的形象背后,既有人們與水的辛酸過往,又有那種永不放棄、對未來仍然翹首期盼的執著。這些向往與堅持,在運河文化民族精神中寫下了重要的一筆。這些富于民族特色的優秀地名史話,值得我們好好鉆研傳播,以更好地講好運河故事,凸顯大運河民族精神之魂。這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講好運河文化故事,應該要好好做的工作。

三、積極保護傳承運河沿岸地名文化遺產,開發運河旅游文化資源素材

車邏壩除險碑

歷史地名特別是有千百年歷史的老地名,是重要的文化遺產,是獨特的城市和鄉村文化載體,是城市和鄉村文化的活化石、活名片。運河沿岸城鎮地名文化,則更是運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推進,需要旅游的助力。大運河申遺成功以后,各沿岸城市都做了大量有關大運河保護傳承開發的工作。大運河旅游開發也是非常有亮點的課題,吸引了無數關心大運河發展的人們的目光。各級政府因時因地制宜,謀劃出臺大運河旅游開發相關意見政策,各專家學者、有識之士也紛紛建言獻策,出版發布中肯可行的設計方案。通過對相關政策、相關方案的研讀,發現盡管存在地區差異,但大家共識的部分也不少,比如對運河自然景觀帶的打造,比如對運河沿岸遺址文化帶的打造,等等。這也反映大家對大運河旅游開發的基礎條件認識深刻,看到大運河流動文化賦予我們得天獨厚的資源。我們認為運河旅游項目的開發景觀帶的打造是必然,如果加上文化帶的資源,相得益彰,定會促進運河文化的交流溝通與傳播傳承。民政部曾出臺關于加強地名文化建設和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幾個重要文件,突出了地名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價值。現在看來,運河沿岸地名文化建設對于運河文化的意義不容忽視,更何況是要放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大語境下,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高郵運河明清故道上的那些殘存的遺址固然是好好保護,更重要的卻是遺址地名的保護。通過前面的相關地名史話的討論,我們看到地名被賦予的文化內涵已經遠遠超出遺址本身。車邏壩的廢除,意味著有一天這個名字也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清除,令人遺憾。耿廟僅存的石柱,也讓人擔心某一天耿廟的名字會被記憶塵封,那一段曾經因運河而生的人對于真善美的過往也一并消失。所幸我們也看到,明清運河故道上的水部樓、馬棚灣等以小區、村鎮名的形式存在于目前的高郵地名中,擋軍樓、御碼頭、琵琶閘也以擋軍、御馬、琵琶的小區中得以保留地名。地區的重新規劃與編制,都會影響一批地名的存現。今天,對待行政地名規劃工作,我們呼吁,對有歷史文化內涵的地名應予以保護,不能輕易撤銷,或者考慮以其他方式保存好這些地名。

高郵明清運河故道鎮國寺,地處高郵市京杭大運河中間,東臨高郵市區,西近高郵湖,今有“運河佛城”之稱。鎮國寺始建于874年。唐懿宗子唐僖宗弟看破紅塵,出家為僧。他遍訪全國名山古剎,一日云游至高郵運河邊,見運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俗念塵思,頓然消失。于是在此結茅禪修,弘揚佛法。僖宗聽聞他的修佛盛跡,撥款修建寺院,賜寺名“鎮國禪院”,并賜予“舉直禪師”稱號。寺院有鎮國寺塔,亦稱西塔。寺塔始建于唐僖宗時期,是一座方形七層樓閣式磚塔,頂端塔剎為一青銅鑄葫蘆,葫蘆表面刻有“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八個字。鎮國寺塔雖歷經幾次修葺,然而年深日久,廟宇僧寮毀損殆盡,現唯存寺院遺址及這座千年唐塔,保留了唐骨明風的建筑特色,在全國600多座古塔中堪稱翹楚。1956年大運河拓寬時,為保塔運河改道,留下了河心島上的古塔,使其成為運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各朝對鎮國寺寺院皆有修葺,鎮國寺塔,2013年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鎮國寺寺院成為過往。唐代佛教興盛,鎮國寺是一個歷史見證。如今鎮國寺塔述說的豈止是佛教興盛歷史,它作為大運河畔祖祖輩輩人們的心靈寄托與信仰,成為人們對于苦難的安放與慰藉之所、對于幸福無限憧憬與信任的源泉力量。鎮國寺寺廟的名稱因為鎮國寺塔而得以留存至今,相比那些幾近消失的遺跡是幸運的,更何況高郵行政區劃地名以“西塔”的小區名保存著。與“西塔”對立的“東塔”,即凈土寺塔,也載入高郵行政區劃地名冊。從行政區劃地名命名看,這些工作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地名文化的保護和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支持,多部門合力推進。

擋軍樓這個名稱不僅高郵、揚州有,儀征、寶應也有。擋軍樓是建于城墻外圍,為保衛城市安全設立的一種防御性軍事建筑。《高郵州志》:“康熙五十八年,高郵擋軍樓迤南決口。”乾隆二十六年(1761)七月二十日,擋軍樓堤決樓傾,下河大水,田禾盡歿。乾隆二十七年,乾隆帝第三次南巡時,駐蹕高郵承天寺,寫有《過高郵州》一詩,其中兩句“歷閱黨軍堤復舊,回思去歲尚心驚”,寫的正是乾隆二十六年擋軍樓堤段決口。乾隆三十一年、三十二年,相關官員對擋軍樓籌資加以修建完固。民國20年(1931)特大洪水,里運河東堤決口26處。據史料記載,高郵“尤以擋軍樓所決最巨,竟至一百六十六丈”,這次水災是我國近代史上一次損失慘重的水災,影響深遠,擋軍樓也成為人們心頭一個沉痛的記憶。

地名承載了歷史,有些史實是我們不愿去回憶去觸碰,而歷史卻是無法抹去的。擋軍樓今天還出現在行政區劃擋軍小區這個地名中,而關于過去的那些傷痛,今天知道的人已經不多了。是歷史,就要直面;有傷痛,就要撫平。歷史的遺憾時間雖然能夠舒緩,但卻無法填補,可是,直面、反思,以史為鑒,將會使未來路上同樣的遺憾不再。這應該是我們從擋軍樓這個地名中需要讀出的東西,是由運河教給我們的。作為與運河相伴而生的城市,從來都有一種難以敘述得清的運河情結。

重視運河沿岸城市地名文化的保護利用,既有利于保存歷史真實記憶,傳播地域特色文化,又為運河旅游文化開發項目提供了絕好素材。這既是真正豐富和提升了地名文化遺產內涵價值,同時又助推了“大運河文化帶”旅游項目工程。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窺探文化
英語文摘(2019年1期)2019-03-21 07:44:16
誰遠誰近?
繁榮現代文化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2
構建文化自信
西部大開發(2017年8期)2017-06-26 03:15:50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中文欧美在线人成大黄瓜| 亚洲电影天堂在线国语对白| 超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香蕉国产精品视频| 风韵丰满熟妇啪啪区老熟熟女| 国产亚洲精| 在线观看精品国产入口| 91美女在线|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亚洲综合狠狠| 国产精品观看视频免费完整版|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 五月婷婷综合网| a亚洲视频|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无码'专区第一页|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久久这里只精品国产99热8|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第一页| 永久成人无码激情视频免费| 日韩无码真实干出血视频| 国产精品女在线观看| 亚洲αv毛片|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综合天天色| 爱做久久久久久| 欧美笫一页| 亚洲美女一区| 一本大道香蕉久中文在线播放 | 亚洲啪啪网|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69综合网| 国产成人永久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无码| 亚洲毛片一级带毛片基地|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日韩黄色在线|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青青操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欧洲日本亚洲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男人在线| 无码免费视频| 欧美精品黑人粗大| 亚洲日本中文综合在线|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亚洲中文精品三区| 欧美日韩高清|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 国产免费黄|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高清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 91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伊人欧美在线|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无码又爽又刺激的高潮视频|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国产三级韩国三级理|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久操中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