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性腫瘤是我國許多家庭因病致貧的主要病種之一。2019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顯示,又有22種抗癌藥品加入到了醫保報銷行列,且多為近年來新上市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藥品。對于治療周期較長、用藥費用較高的癌癥患者來說,這意味著有更多患者通過“平民價”享受到療效較好的藥物治療,減輕看病負擔,避免因病致貧。
近年來,黨和國家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始終重視解決因病致貧的問題,從政府扶貧、醫療報銷、社會資助等多方面給予扶持。對于癌癥患者,用藥保障力度也不斷加大,先是藥品降價,然后納入醫保,這不僅減輕了患者的看病負擔,也讓臨床醫生感到欣慰。醫療衛生部門高度重視醫療技術的發展與合作,新的醫療措施和技術也給腫瘤治療帶來了省錢優效的希望……
40多歲的黃女士去年被確診為晚期乳腺癌,通過多學科綜合治療(MDT)模式,腫瘤內科、普通外科、放療科、影像科、超聲科、病理科等專科的高級職稱以上專家發揮各個學科專長進行討論,篩選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目前她病情趨于穩定。
過去“治療病人的腫瘤”的觀念,正在轉變為“治療帶腫瘤的病人”這一新理念。腫瘤治療已經進入“由分到合”時代,通過多學科綜合治療(MDT)模式,確定“個體化”治療方案,綜合局部、藥物、生物、心理等治療手段,運行姑息療養式、家居化病區、心理支持的“聯合艦隊”整合式診療,是今后腫瘤治療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