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映林

作為辛亥革命先驅和國學大師,黃侃可謂“文武雙全”,但在很多師友懷念他的文章中,他還是個不折不扣的吃貨和酒鬼。
他曾在不同地域的大學任教,吃遍天南海北,說起各種菜系如數家珍。據陸宗達和馮友蘭回憶,如果有段時間黃侃沒地方赴宴了,在課堂上講到關鍵處就賣關子,對學生們說:“這里有個秘密,光憑北大給我的幾百塊錢薪水是不夠的,你們要得到我的看家本領就得請我下館子。”于是,學生們紛紛湊錢請他大吃一頓。
有段時間黃侃講《說文解字》,內容艱澀難懂,每逢期末考試總有學生不及格。學生們知道黃侃貪吃,于是每到期末就集體請他大吃大喝。這招特靈,從此這門課就“消滅”了不及格的紀錄。校長蔡元培知道后,斥責黃侃違反校規,他卻理直氣壯地說:“這些學生如此懂得尊師重道,我自然不想為難他們。”
一次,黃侃在“同和居”設宴請客,恰巧他的一個學生也在這里吃飯,且與他僅隔一桌。學生見到他忙過來問好,他卻不緊不慢地對學生說教起來。眼看自己的客人快到齊了,學生站在那里左右為難,黃侃卻只揣著明白裝糊涂,絲毫沒有停下的意思。學生靈機一動,忙把伙計叫來,說:“今天黃先生的一切費用都算在我的賬上。”黃侃一聽,淡淡地對學生說:“好了,你可以走了。”
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凱變相囚禁在北京錢糧胡同的一所住宅。黃侃請求搬過來陪伴恩師,但沒過多久就被警察局掃地出門。章太炎還被蒙在鼓里,以為他是因講課太忙才不來了,原來還是他的貪吃惹的禍。
章太炎向來不重口腹之欲,宅里雖有十幾個廚子,但其實都是警察局安排過來的密探,負責監視他的。其中有個廚子原是警察,廚藝怎么可能好呢?章太炎倒無所謂,黃侃卻忍受不了,硬逼章太炎趕走這個廚子,然后請來一個四川廚子,每天變著花樣做好吃的。這下可惹惱了警察出身的廚子,他每天除了監視章太炎,還能在采買食物的過程中撈點油水,黃侃斷了他的財路,他當然不能善罷甘休。黃侃被趕走后,章太炎戀戀不舍,甚至一度絕食抗議。
黃侃喜歡邊喝酒邊吃飯,所以一頓飯往往能吃四五個小時。他的得意門生陸宗達也是酒量極好,所以兩人常在一起喝酒聊天,陸宗達從中學到很多課堂上聽不到的東西,再加上自己用功,后來也成為一代大師。
雖然黃侃在吃喝上消磨不少工夫,但他從未因此耽誤講課或研究學問。有時喝酒到半夜,他不是去睡覺,而是坐到書房批閱作業或讀書,直到凌晨四五點鐘才肯休息,并且到了八點定會起床——長期缺乏睡眠可能也是他英年早逝的原因之一。他曾對子侄們說:“你們見過像我這樣辛勤治學的人嗎?外面都說我天資高,其實空有天資是沒用的。”他的弟子也回憶道:“老師思想活潑、富有情趣,喜歡游山玩水、喝酒打牌,但他無論怎么玩,每天的功課必會找時間完成。”
按當下的標準,黃侃算是妥妥的“學神”了,一邊吃喝玩樂,一邊功成名就。可惜的是,人們往往只羨慕“學神”飄逸灑脫的形象,卻忽略了他們苦心孤詣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