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遼東灣海域一座0.73平方公里的小島,因為棲息著2萬條劇毒蝮蛇,因而被稱為蛇島。40年前,這里和附近的候鳥棲息地老鐵山被國家列為“蛇島老鐵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此便有了一些癡心不改的“守蛇人”。“我愛蛇島,從未離開”,這是剛退休不久的保護區管理局前副局長孫立新在其個人社交媒體賬號上的簽名。從怕蛇到愛蛇再到護蛇,他與蛇整整打了38年交道。
“這里的蝮蛇是世界獨一無二的,有幾萬年的歷史。”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王小平介紹說,后來各種各樣的人禍天災使蛇島上蝮蛇的數量由幾萬條下降到最低時不到1萬條。成立保護區后,在幾代“守蛇人”的堅守下,蛇島蝮蛇的數量由少到多,達到目前將近2萬條。
在一個深水井旁,管理局辦公室主任王立平向記者講起島上蝮蛇共飲800盆水的故事。蛇島蝮蛇耐饑不耐渴,以前島上沒有淡水,蝮蛇靠喝雨水或露水為生。1989年的蛇島三個月滴水未降,1萬多條蝮蛇生命垂危。“我們買來800多個水盆,用巡邏船一趟又一趟地往返于蛇島與大陸間。當水盆運送到位,幾乎全島的蛇都出洞喝水,場面之壯觀令很多“守蛇人”記憶猶新。經歷了“800盆水”事件,保護區在島上挖了一口井,修了好幾個蓄水池,用水的困境緩解了許多。
“守蛇人”護蛇隨時充滿了驚險。蝮蛇進食時尖銳的鳥喙經常會劃傷蛇嘴,蝮蛇最常得的病是口腔炎。口腔發炎的蛇張不開嘴,就只能等死。“我們這時會掰開蛇嘴,涂上紫藥水為它們治療。干這種活戴手套不方便,蛇嘴太小了,隔著一層手套根本沒法操作。”孫立新前前后后被咬了十多次,他說自己已經產生了抗體。40年過去了,幾代“守蛇人”始終堅守,與蛇為伴,不離不棄。
(據新華網 8.5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