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為了銷量不得不降價賣貨,卻因此被丈夫辱罵;主播為了給粉絲低價折扣,自掏腰包補齊差價……從去年開始,這樣的場景就出現在一些平臺的網紅直播間中,部分主播在PK或連麥過程中,通過惡意砍價、吵架、辱罵、演戲等方式,誘導粉絲購買劣質電商團伙的商品,嚴重損害消費者利益。日前,某平臺對部分主播作出停止直播14天的處罰。
真可謂是“直播賣貨,全靠演技”,以這些不光彩手段誘導粉絲購買商品,嚴重違背了社會公序良俗,也屬于欺詐消費者的行為。當然,治理“演戲賣貨”不能止于平臺自罰商家,還需市場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暢通舉報機制,對每起“演戲賣貨”加大執法力度,同時細化直播賣貨的規矩與制度,防止打擦邊球。